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视点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首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侧记

2016-11-07 15:59:00 来源:今日中国杂志社 作者:李国文

 

  有权威、有温情;讲事实,讲故事……11月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表示,当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做到:心中有底气、善于设议题、把握时度效、会用全媒体,要大大方方讲中国对世界的好,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已经为世界作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发言人带着一线经验,与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在上海齐聚一堂,就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新闻发言人,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布

 

  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完善,重大新闻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成为常态。2011年,各级党委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至此,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央企在内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闪光灯”和“麦克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发言人要想“说得好”,就必须要有一种“底气”。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可能闭门造车,对媒体坦诚相待,能够公开的及时公开,不藏着掖着;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主动议题设置的认识,把货真价实的新闻主动提供给媒体,让媒体有好“料”可报道,也让政府部门的声音得到更好地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在论坛上说:“信息发布的形式,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既要拿出新闻稿,还要做好政策解读,注意信息的‘通俗性’,做好科普。”她认为,要克服新闻发布的“公文病”、舆情回应的“拖延病”、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造成的“梗阻病”,以及因发言人媒体素养不够而体现出的“营养不良病”。

  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看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关键要让人接受,发言人要做到随时对舆情心中有数,对受众变化有准确评估,根据这些情况对工作进行灵活调整”。

 

  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需要“热处理”

 

  在新闻发言人看来,进入新媒体时代,对热点问题特别是敏感问题,“秘而不宣、少说多做”越来越难。“官方不说,媒体会报;中方不讲,外方会炒。”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要实现有力有效引导舆论,更需要发言人直面困难,坚持做到“热处理”。国防部最近几年对热点问题都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最快回应不超过两小时”。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应该做什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认为,以新闻发布为主要形式的舆论宣传与引导,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事件能否稳妥顺利处置的关键环节。“很重要的一点是,新闻发言人要找准新闻的锐度和温度,用真情实感去引导公众。”

  “新闻发言人制度更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在吕大鹏看来,它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影响。面对负面舆情,中国石化主动出击,新闻发言人走到台前,将信息公开透明。石化集团发动全系统企业开展“开门开放办企业”活动,“最近五年负面舆情出现‘五连跌’,去年降至8.7%,这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行密不可分。”

 

  宽容对待发言人的失误

 

  在一些地方,当热点敏感问题到来时,个别新闻发言人常和记者玩“躲猫猫”,干脆“不发声”。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说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说。新闻发言人选择不说,除了主观认识上的原因,还有客观因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除了需要掌握新闻发布技巧,增强个人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是,对本领域的政策业务有深入了解,必要时组织上可让新闻发言人参与重大政策制定,充分掌握信息。有的发言人因为说错一两句话,甚至背上了思想包袱。对此,组织上更需要给予爱护、帮助,主动为他们“站台”、“打气”,为新闻发言人成长创造好的环境。

  李忠表示,新闻发言人要有容错机制。他说,面对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勇于担当、敢于发声,组织上特别是领导同志也应该多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鼓励他们积极发声,宽容他们的失误。人社部党组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我们每季度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和重点答问口径,都是分管部领导审核把关,部长亲自审定。

  在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看来,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进一步完善,需建立容错机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新闻发言人更多底气。

 

首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参会代表合影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