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航母”是这样打造的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
依凡 家炬
 |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在张明沛(左一)陪同下视察广西水果基地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
“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同小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如是说。
谈起广西的农业优势产业,张明沛厅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几年,广西坚持跳出种养抓农业,围绕市场抓农业,瞄准小康抓农业,按照“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致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全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产业已初显集群效应,在全国打响了牌子。特别是糖料蔗产业,糖料蔗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产糖量占全国的60%左右,已连续1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广西不仅建立了南宁、来宾、崇左、柳州等糖料蔗优势产区,而且培育了贵糖、南糖、凤糖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了日榨38万吨甘蔗加工能力。仅去年,广西糖料蔗产值82亿多元,拉动制糖、造纸、酒精等相关行业销售收入230多亿元。糖料蔗产业惠及广西2600多万农民,在优势产区对县域经济的利税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有的市、县高达60%—70%。
采访中,务实精明的张明沛厅长没有过多的渲染,而向我们出示了几组统计到去年底、尽管枯燥却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
――广西果园面积达1251多万亩,总产526.4万吨,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三位和第五位,其中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仅次于广东。水果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达260.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3%;
――广西桑园面积116万亩,鲜茧总产210万担,五年来年均增长28.7%,去年桑蚕茧产值16亿多元。目前,全区养蚕农户已达53万户,蚕农户养蚕收入超过了3000元,40多家巢丝企业年产生丝总量约占全国的10%。鲜茧产量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粮食播种面积近5000万亩,总产1476.5万吨,产值226亿元。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第13位,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第3位;
――广西蔬菜种植面积1539.1万亩,总产1936.9万吨,产值116亿元,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广西食用菌栽培面积近20万亩,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形成了桂西、桂北山区香菇、木耳传统产区,桂南、桂东蘑菇主产区。食用菌产量25万多吨,产值12亿多元。培育了5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形成了50万吨的年加工、外销及出口能力;
――广西有中草药4600多种,仅次于云南省,排全国第二位。全国的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其中有10多个品种占全国总产量的50%~80%,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高达90%以上…………
这一批初步形成的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已成为支撑起广西农业的“航空母舰”,为今后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打实了基础。
 |
张明沛(左一)在广西蒙山县检查夏橙生产 |
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得这样快,首先得益于观念的转变。张明沛厅长告诉记者,过去的广西农业,也一度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导致优势不够优,特色不够特,亮点不够亮,效益不够好。广西解放思想再讨论,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各级领导对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共识,认为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窗口,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新平台,更是开辟农民增收的新天地。尤其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与中部产粮大省和西部畜牧大省有很大差别的广西,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农业优势产业集群,走多元优势产业发展的路子,显得十分必要。
谈到今后的发展,张明沛厅长对记者说: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要讲科学、重技术、抓市场,遵循三大规律:一是市场规律,二是自然规律,三是经济规律,走改革、开放、搞活、富民之路。目前,广西党委、政府已明确提出把农业优势产业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优质粮食、桑蚕、食用菌等11项农业优势产业,并下发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今后广西农业的发展摆正了指针。
听着张明沛厅长的一番肺腑之言,走在广西这片热潮滚滚的热土上,我们不仅可以随处感受到,广西各级政府对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决心和力度,而且也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凭借勤劳和智慧科学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不久的将来,广西将会成为中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明珠!
 |
广西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八桂田园”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