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与监管并进
——访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车迎新
王小章 曾平
 |
近来商业银行案件呈多发态势,自年初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发生10亿元资金被盗大案以来,先后有山西和吉林等地银行要案被查处,3月16日,建行股份董事长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一职,使人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内控系统和监管力度产生了怀疑。近日,记者就如何跳出银行业案件频发的怪圈,采访了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车迎新。
今日中国:银行违规违纪案件的频频曝光,一方面彰显了监管当局力除陈弊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银行尚存有薄弱环节,中国银行业内控机制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银行的外部监管应如何对待?
车迎新:作为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者,中国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历来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来,先后向有关商业银行发出70多份风险提示。在案件逐一爆发后,银监会即率先三令五申,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13项制度,以图针对性地堵塞基层银行的管涌现象。
今日中国:能否具体说说采取了哪些措施?
车迎新:首先,是干部交流制度,也就是轮岗制度。我们从已发生的案件来看,作案人往往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多年,熟悉业务、人脉和社会环境,因此轮岗制度至关重要;第二是休假制度,从目前发现涉案金额较大的银行管理人员,多是平时看起来任劳任怨,从不休假的。因为他不能休,一休别人就看出问题了。所以我们要银行建立强制休假和工作交换制度;第三是银行双人复核制度;第四是银行稽核制度,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必须做到六相符,即:账账相符,账款相符,内外账务相符,账物相符,账证相符,帐表相符,另外还要加强私访制度,集合审计制度等。
今日中国:我们发现,近来商业银行案件处处爆发,并非时间上的巧合,上一轮银行案件高发期是1988年经济过热到亚洲金融危机之间,当时也曾出现了很多大案要案。每次银行案件高发期都与经济周期有关:先是经济过热,贷款过多,然后是整顿、调控,最后是不良贷款浮出水面,恶性案件爆发,这个怪圈有一定的规律性,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怪圈?
车迎新:这既与银行经营自身的风险特性有关,也与宏观经济周期以及银行改革的转轨特征密不可分。这次能否跳出怪圈,要看银行能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宏观调控能否顺利达到目标。从客观原因看,银行案件的产生主要是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在起作用。银行的不良资产不仅仅是银行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体制的问题在银行的沉淀。银行犯罪是整个社会犯罪的缩影。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银行所处的环境远为复杂。事实上,许多管理资金的机构本身并不在乎资金的安全性:包括社保局、住房公积金等事业单位在内的资金放在银行,往往并不是会同银行把资金管好,而是想方设法与工作人员勾结谋取非法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领导管理、监督制度跟不上,就会出现问题。
今日中国:我们听到一些说法,认为目前银行业大案频发是银行改制,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引发的,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说法的?
车迎新: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从监管者的角度观察,目前发生的这些案件都是违反了银行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有章不循。问题的集中曝光,正说明了银行改革的催化作用:商业银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更换了经营机制,进而将原来隐藏得比较深的案件暴露出来了。当然,改革不是灵丹妙药,吃一剂下去病就退了,银行的机制和人员素质的变化要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今日中国:针对目前大案要案回升的趋势,银监会当前有何措施?
车迎新:第一是继续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按照风险监管的要求,银监会从2005年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估,按照CAMEL评级法,使得银行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对不同的银行将采取不同的办法。
第二,继续推进4家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推动上下联动的改革。重点是机构扁平化、业务管理垂直化、用经营资本的方法来管理下级行,来代替现在简单的指标管理法。
第三,采取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顿。国有银行的案件从高度上讲就是和煤矿安全生产一个道理,加强安全防范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今日中国:从一系列案件我们看到,基层银行除了管理薄弱以外,基层行干部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权力,内控机制为何失效?
车迎新:主要是制度执行不力。银行过去有个说法,叫做“三铁”——铁账、铁款、铁算盘,这背后指的就是铁的制度。现在银监会成立后,连续两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组织了三项检查包括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表外业务。第二,银监会根据国际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和国际接轨的法规,如《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第三,援引国际惯例,实行风险提示制度。
今日中国:银监会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什么?
车迎新:今年中国银监会将开展商业银行专项治理,主要措施包括三项: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操作流程及其监督机制。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内控、内部稽核建设;对基层主管实施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加强银企、银银、银客适时对账制度;对未达账款差错的查核工作坚决不返原岗核查;做好印押证的分管和分存、对可能发生的账外经营加强监控;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修订;对重要和敏感岗位员工实行8小时以外行为规范监察;建立举报查实奖励制度;改进科技信息系统;加强对基层行的监管、逐级落实责任;坚持行务公开等。
第二,加大力度,严肃处理和公开披露金融大案,让全社会公开监督。
第三,加大对高管人员监督力度和案件问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