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中国防治艾滋进行时

310个艾滋孤儿的妈妈
濮存昕:这个秀做得越大越好
防艾:中国政府愈加务实
国际合作改变中国抗艾进程
中国防艾:“临界点”的战争
见证中国防治艾滋二十年


濮存昕:这个秀做得越大越好

本刊记者   张 娟

“他贡献给艾滋病患者和他们家庭的,除了一个艺人的影响力外,还有一个公民的良知。”——国内一知名媒体这样“定义” 濮存昕

                              
著名演员、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将自己的漫画像印到安全套上,向人们宣传预防艾滋。

“我没有名片,我的电话在网上就能查到”,接过记者的名片,濮存昕温和地笑着对记者解释,全然没有“大牌”的派头。

在中国的演艺界,濮存昕属于大器晚成型。按他的说法,“30岁以前没人理我。”30岁后,濮存昕塑造的一系列荧屏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掌声,喜爱他的观众称他为“第一大众情人”。

濮存昕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国家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作为中国第一名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演艺之外,濮存昕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防治艾滋的宣传上。

“眼对眼心对心时,这事根本就放不下了”

“他很用心地在做这件事,”濮存昕的妻子宛平这样评价丈夫,“别人怎样做我不知道,但濮存昕对这件事真的是上心了,有的时候排戏很忙,又有很多活动,回来累得都摊床上了。”宛平告诉记者,工作再忙,濮存昕每年至少要抽出两三个月的时间专职做宣传员的工作,因为他认为做宣传员就要把这件事情宣传出去。濮存昕拥有的艾滋病感染者朋友已经不可计数。很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有濮存昕的手机号码,而他家也成为接待家庭,这两年都有参加夏令营的艾滋孤儿来家里住。还有一点,对于他和艾滋病人之间的故事,濮存昕自己很少在公开场合讲述,因为他尊重他们。

作为宣传员,濮存昕向全社会发出了“携手远离艾滋病,倾心关爱不幸者”的倡议。据不完全统计,他以个人名义为11个艾滋病家庭中的19名孩子捐助了学费,并以他个人名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爱心基金”中注资40余万元。 

记者:一年大大小小的宣传活动您会参加多少次?   

濮存昕:还真有点儿数不过来。

记者:对“宣传员”这个角色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濮存昕:从2000年开始,这个工作我做了五年了。其间,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时,作为一个演员,一个明星,要求你的就是一个形象使用,参与一个广告、一组照片的拍摄,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但是做得时间长了,越干事越多。当你与一个个感染者眼对眼、话对话、心对心的时候,你不可能扭脸就走,如果你处在我这样的位置也一样,你不去帮他,也不可能。你会想,哟,这事我是可以做的,又不会失去什么,你也不会有那种交换的概念,你会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于是就很自然地去投入进去。对于我来讲,它是一个终身职业,如果做不好,就会被辞退,所以得努力做,只要人们还喜欢我,我就会做下去。   

记者:毕竟这是一件很占时间的事情,而您现在可以讲处于演艺事业的“黄金季节”。

濮存昕:时间是由人来安排的,说句大道理的话,在我看来,人生的价值永远与所承担的责任成正比。这是国家找你做事情,你没有理由推辞,我们从小就受的教育就是这样。我现在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做好演员的同时,业余时间来做这些事,我自认为做得很自然,很从容。 我的努力和收效就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知道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有时候甚至比演员濮存昕印象还深刻。当然,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首先必须做一个好演员。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像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还能代表中国去希腊举奥运会火炬,我很知足。我其实不只是无私奉献,我得到的东西更多。

记者:好像演艺界人士做事往往给人一种“做秀”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濮存昕:很多人曾问过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名气不够大,要通过这个身份来炒作?我说我就是在做秀,就是在炒作,这个秀要越做越大,坦率地说,有时一场宣传活动就是一种仪式,但如果通过名人的影响力能传播正确的意识,增强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那我觉得这秀就要做,要加强与媒体合作,因为我们的参与,传媒才能更有兴趣和有新的角度来传播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同时,我才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使这种传播更轻松。而且通过这件事我的名气大一点没什么坏处,你说是吧。

“我们与感染者是合作关系”

濮存昕在他的宣传内容里经常要讲一条,就是我们是拒绝HIV,还是拒绝人?“我们不能把艾滋病病毒和人等同起来,即使我们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是因为有问题的人生造成的。”

在他看来,说艾滋病是一种脏病,是一种犯罪类型的疾病,用道德观点来评判艾滋病问题是不负责任的。濮存昕说这种态度对于解决艾滋病的问题、对于防和治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只能增加人们对感染者的歧视。“我们需要用社会责任感,要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去认识整个问题,所以,面对艾滋病感染者不要紧张,不要恐慌,应该劝导他们快去治病,应该不让他们失业。”   

采访中,濮存昕多次强调一个观点:“我们与感染者是合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观点。解决艾滋病的问题,一定要跟艾滋病感染者合作,不合作是永远解决不了的。”濮存昕说,艾滋病感染者人群和艾滋病患者们合作的态度“感染到我为止”是最基本的良心的出发点。“我们在青岛搞政府培训的时候,有一个农民朋友站出来说了一句话:让艾感病感染到我为止。当时我为他热烈鼓掌。就是这一句话,这是一种承诺,这一句话多么有责任,有爱心。所以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不是我们健康人群单方面的对艾滋病感染者人群的关爱,艾滋病感染者人群也应该关爱社会,对社会负有自己的责任。”   

“合作的态度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尊重的。对于不幸感染艾滋者,我们应该有一个人道的、对于患病者的一种体谅、一种关心。”濮存昕说这种态度比起指责来可能更加客观、务实。濮存昕经常到戒毒所,也去过同性恋组织的活动,他说自己时刻不放弃倡导和宣传,但也绝不用指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当然,这种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它也许就是一个细节。濮存昕讲了他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在郑州讲演,台下有许多是性服务工作者。对这个群体,濮存昕提起来觉得很沉重,首先她们做性服务是违法违规的,但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贫穷和缺少教育而走上这条路的,她们每个人背后有着非常残酷的经历,濮存昕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们能改变。“我在讲演时,看到下面一个女孩,长得不算难看,个头很高,她用仇视的目光看我,那是一种受过伤害后对男人的仇视和藐视的眼神。我在上面做宣传,就想跟她交流。我发材料的时候,特意挤过去到她面前,郑重其事、非常友好地微笑着把宣传单发给她,终于让她冷酷轻蔑的表情改变了一下,我当时有点满足,我希望她的生活有阳光的一面。”                            

“这个进度还是慢了些”   

濮存昕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两会”时,他都会提交关于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提案:建议在人口流动交通密集的地方竖立艾滋病宣传的广告牌,建议国家应该用制度来保障那些为艾滋病事业做出奉献的志愿者,保障艾滋病人的生活就业问题等等。濮存昕告诉记者,他去年的关于整合防治艾滋病电视节目的提案现在正在实施中。

各界群众联名支持防艾活动

1985年发现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起,中国与爱滋病斗争了20年。防治艾滋,最关键的一点是让人们了解它,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它。中国媒体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单就电视节目而言,20年来这样的节目做了有多少?各地之间有没有交流?应该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作为中国与艾滋病斗争的见证和记录,另一面加大传播效果,同时避免重复和浪费。“现在正搞一个艾滋病题材的全国电视媒体展映活动——中国抗击艾滋病20年成果,几千部片子,专家看了3个月都没看完。我跟专家一起看,进行精选,这可是个艰苦细致的活儿。”濮存昕笑着说。

作为宣传员,濮存昕深知宣传教育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现在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比起前几年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但这个进度还是太慢了,宣传教育的盲点很多,特别是在农村的许多地方更是如此。很多人对于艾滋病缺乏科学的认识,要么谈艾色变,要么认为这是卫生部门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试想这种疾病你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哪里谈得上防治。

濮存昕的工作系统主要在青少年这一块。他认为,预防爱滋、禁毒、义务献血等都应该纳入学校考试科目,设立安全、生存课,生命教育课,从小让孩子了解,人们可能会遭受到疾病、危险,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珍惜健康,但现在看来还很难突破。“很多学校名义上设了这样的课,但每学期只有一个课时,仅靠这一个学时能学到什么?”濮存昕有些遗憾。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