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善:把三峡美景留给后人
本刊记者 徐晓燕
北京老人李裕善近15年来六次赴三峡采风写生,创作出高1.2米、长458米的“长江三峡神游图”长卷,长卷在北京及各地多次展出,受到国家领导人及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并题字赞赏。他的许多单幅作品被港澳台同胞及国际友人收藏。
李裕善祖籍湖北1938年生于湖北沙市,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小长在长江边,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的长江边上的人。他自幼受楚文化熏陶,五岁开始念私塾,习字作画。进入国立学校后,每年的寒暑假与他同龄的孩子都在家玩耍,而他却又被严父送入私塾去读书习字,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专业学习,后转学,于1961年在北京矿业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大学里,他积极参加校内美工宣传活动,接触到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李裕善潜心研习书画,师古人,又师自然。在画艺上,博采众长,既继承传统,又融合中西,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充分发挥了艺术个性和独特天赋。其山水画用笔灵动洒脱,色墨交融,韵味十足。大幅作品气势雄伟,盈尺小品清新隽永,皆充满着生活气息和秀丽典雅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裕善的书法艺术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其隶书用笔老辣刚劲、柔韧流畅,深受人们的喜爱,求字者盈门。
李裕善一生游五岳,登长城,走巫峡、攀黄山,足迹踏遍名山大川,深入崇山峻岭,在大自然中体察山川的真谛。
近15年来,为了能画出长江三峡雄伟壮阔的气势,李裕善六到三峡,十易其稿,所画底稿更是不计其数。据他自己不完全的统计,为了完成画作,他共画秃了20多支毛笔,用了10多公斤墨汁,上百袋颜料,花费了10多万元的积蓄。
李裕善老先生身体硬朗,不久前,老人展开画卷的一部分,为记者充当起了“导游”:“你看这是白帝城,这是神女峰,这是梳妆台,这是奉节县城……”
当得知三峡将截流的消息后,李老先生觉得赴三峡写生有了特别的意义。因为截流后,很多风景名胜将沉没水下,一些风光将不复存在。身为长江三峡人,李先生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去三峡写生,把最美的景色留给后人,也留给那些从来没去过三峡的人们。
此画卷按景区分为六段,以中西合璧、彩墨并施的技法,描绘了从宜昌到重庆、长约700公里的整个三峡库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三峡长卷将申报世界吉尼斯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