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

你现在位置: 首页 >专栏>


专栏
马克话坊 中国运输业走出国门
东张西望 归于不归?
致读者
编读往来
时讯


“中国制造”海外攻城掠地

马克·戈弗雷

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的声誉越来越高,吸引了大批的买主光顾。传统的造船大户如北欧、韩国和美国相形失色,眼睁睁看着中国的造船厂攻城掠地。除了非洲和中东之外,现在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采购中国制造的船舶。和造船业差不多,中国的铁路车辆制造业也是春光明媚。英伯拉尔(EMBRAER)飞机制造公司,即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巴西最大的出口公司,也是世界第四大商用飞行器制造公司,其总裁及首席执行总监毛里西奥·博特略(Mauricio Botelho)在圣保罗说:“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2002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AVIC-2)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署协议。根据协议,AVIC-2所属哈飞工业集团公司和哈飞股份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将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其中巴航控股51%,中方拥有49%股份,项目总投资2500万美元。在中国制造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50座级的ERJ145飞机,并主要向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供货。

博特略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预计中国在未来20年内对于中小型飞机的需求量大约为650架。目前,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正在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及美国湾流国际航空公司(Gulfstream International Airlines)争夺中国的私人飞机市场。中国GDP年增长率接近10%,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成就了大批的富人和有实力的公司,他们都有钱购买属于自己的私人飞机。

中国对于飞机的需求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国家,中国同样强调出口。在20年内,中国造船业有望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在技术上领先中国,因此,中国要想实现成为世界造船业龙头老大的目标,将不得不提高技术水平和出口能力。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在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25年至2030年期间,中国每年有望造船1520万吨,相当于这期间世界造船总吨位的40%。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造船业还并不发达,只能制造一些集装箱运输船和散装货船。现在,中国的造船企业经常接到复杂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订单。根据某国家级媒体报道,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在2002年造船69艘,包括一艘为伊朗政府建造的巨大的原油运输船。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遵循国际规范,造船获利15亿美元。今年,欧洲的买主需求增加,订单与日俱增。

上海附近的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每年制造20万吨的散装货船,它们离开生产线后,到长江乘风破浪。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末,代表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技术水准。业内专家根据当前的趋势推算,中国将在20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基地。中国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队伍为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将来也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

同时,上海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企业界大亨,为直升机的销售提供了有利可图的市场。2000年,中国政府放松了限制条件,允许本土的民营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设计和生产民用直升飞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直升机生产主要集中在哈飞航空工业股份公司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了用本土生产的直升机满足未来的需求,中国已经在不断增加直升机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中国政府为了求得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引进国际专业技术上面不惜巨资。哈飞航空工业股份公司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他们都在与欧洲和美国的直升机制造商进行商务合作。世界最先进的轻型直升机——EC120就是由中国、法国、新加坡三国合作研制的,总装生产线设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启动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参与世界先进直升机的合作研制。同样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所制造的中型运输直升机S-92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与西方国家的企业技术合作制造的商用直升机也有望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飞上天空。

中国在重型运输产业上稳健而有目共睹的发展主要依赖铁路车辆的制造和出口。在满足自身巨大的运输需求之外,中国现在不仅向发展中国家,还向发达国家出口铁路机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博茨瓦纳、缅甸和尼日利亚销售了600辆货运机车。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该公司将自己的市场扩张到了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对于成长中的中国铁路车辆制造工业来说,国际专业技术至关重要。现在,广州的地铁2号线所用的车辆就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庞巴迪公司建立的合资企业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这是中国首次自己制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地铁车辆。广州地铁总公司总经理卢光霖说:“这标志着中国在地铁制造方面迈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 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为广州地铁2号线制造了26列共156辆地铁车辆。今年6月,中国制造的地铁车辆开始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新建的地铁线路上运行。德黑兰市政府发言人说,选择中国制造的地铁车辆的原因主要是便宜。欧洲的厂商要价35亿美元,而中国的公司要价不过7亿美元多一点。无独有偶,今年8月,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也宣称有意进口中国制造的铁路机车和火车头。

国际上对于新船舶的需求从2001年晚些时候开始回潮,中国的造船厂也因而忙得不亦乐乎。在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日本的野村(Nomura)经纪公司估计中国造船业在技术上和出口数量上赶超韩国只要十年就够了。目前,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一支成规模的商业舰队和一支强大的海军能够增强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英国和美国之所以能够称王称霸,其强大的海军实力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大量投资建设新的造船厂,显示了造船业在中国受重视程度之高。去年年底,中国两大国有造船公司之一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宣称将投资36亿美元在靠近长江入海口的上海长兴岛一段全长约8公里的海岸线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其总经理陈小津说,造船厂建成后将使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造船能力到2015年扩大4倍,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无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有多么大,中国的飞机和铁路车辆制造业最有潜力的市场还是不断发展中的国内市场。小型民用机场数量的缺乏和费用的高昂已经成为中国私人飞机运输方面发展的障碍。不过一些限制在慢慢地放开,小型民用飞机将在10年内使得整个中国的商业飞机市场超过90亿美元。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公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戴维·狄克逊(David Dixon)说:“洛杉矶地区的民用飞机数量比整个中国的民用飞机数量都要多,不过,我们预计中国的民用飞机会很快发展起来。”中国政府给造船业的大量补贴可能会引起世界贸易组织(WTO)中一些成员的不满。欧盟就曾经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过韩国和日本政府此类做法。虽然中国的造船企业仍然在欣欣向荣地发展着,但是因为缺乏竞争对手韩国和日本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前景还殊难预料。(骆元军译)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