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

你现在位置: 首页 >专栏>


专栏
马克话坊 中国运输业走出国门
东张西望 归于不归?
致读者
编读往来
时讯


编读往来

回声

天才的教育

孙跃

前一段时间,读到贵刊一篇反映中西社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所存在认识差异的文章,我结合教育孩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也想谈谈早期教育和神童的话题。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解决温饱已不是大多数中国人所担心的问题了。与此同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天的父母已经有时间,有精力,更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了。育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的儿子孙优,今年三岁。现在能识别四千多个汉字,对天文、地理、数字、物理、化学、生物、人体解剖、电器,以及著名的发明家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对颜色和图形的辨别能力与成人相差无几。在孩子出生前,我们翻阅了好多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籍,并自制了一些早期用的教具,做好了对孙优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准备。

孙优出生时体重不足6斤,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在孙优出生住院期间,我们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对孙优进行刺激,促进各方面的发育。让他看各种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让他闻香油、酱油、醋。用语言和音乐促进他听力的发育,用触摸促进他皮肤感觉的发育。

当孙优的视力发育到能看清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让他看无图识字卡。七个月时,我们在与他视线平行的位置几乎都贴满了识字卡。在他十一个月时,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够指认几百个汉字,并能指认各种颜色和图形。

一岁时,他已经没有识字卡可以认了。我们便开始剪报纸上的大标题让他认。他的识字能力和速度也随着他的年龄同步增长着。我家的桌子、茶几、电话、电视、冰箱、门、窗、镜子上贴满了一条条的报纸。从孙优开始学字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学前三百字》、《儿歌三百首》、《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安徒生童话》;两岁以后开始学习《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等。当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书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吸收能力之大让人惊奇。

许多家长曾经问我“让小孙优学习这么多,他累不累?他是否会失去童年的快乐”,其实,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才是最关键的。孩子天生爱玩,对新事物感兴趣,孙优同样也不例外。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学起来自然其乐无穷。他喜欢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我们就学习了《身边的科学》中“漂浮与下沉”的知识,使他懂得了为什么木头、塑料泡沫漂着,而铜、铁会下沉的道理。还有“不断变化的状态”一节使他懂得了在0℃以下水会成为固态——冰;水在加热到100℃沸点时会变成气体——水蒸气。同时给他冰块玩,将水煮开后让他观察水蒸气。这样在玩水的过程中,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他不但不烦,不痛苦,反而十分快乐,而且不失童真。

我不否认有超常儿童,但绝大多数孩子出生时的智力水平是相差无几的,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后天的环境对他们的智力水平发育,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确信孙优就是这绝大部分中的一员。每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是天才,所以父母提供给婴儿一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是造就天才和神童的关键因素。

言论

北大的门和政府的门

陈淮贵

两个月前,北京大学作出规定,进入北大者须出示北大在校师生的身份证明,如果是外来人员须有校内朋友带领方可进入。北大保卫部表示,学校毕竟不是公园,一些法定长假期间,进入的人太多,不便于管理,这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作出的限制。结果,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怏怏离去。

北大的门对公众关闭,引发一阵批评,说北大是公立学校,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没有权利拒绝纳税人的参观。还有人认为,北大如此举动,反映了其本身缺乏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形象,也伤了人们的心。

我想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北京大学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大学,不是某个人的大学,不应该拒绝纳税人的进入。同时,大学是一种社会资源,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应该让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就大学本身来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社会,更能体现自己的大气。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想,可以在人员出入登记、校园巡逻等方面加强,而不是图一己之便一关了之,全然不考虑那些不远千万里专门来看北大的人们的心情。

不过,如此批评北大我又略欠公允。因为北大毕竟是个学习的场所,校园与社会的关联度并不很大,即便关闭了北大的门,对社会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影响。相反,一些对社会影响更大、更应该对社会开放的门,却一直关着,人们对此还习以为常,这倒更值得关注。

一些政府的门,森严得很,你能进去吗?有的机关的规定同北大如出一辙:进入大院须出示表明自己是本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证明,如果是外来人员须有院内人员带领才能进入。如果没人带你,那你就乖乖地呆在外面吧。这种规定,比北大不知要恶劣多少:政府本身就是纳税人所养,而且,本身就是为纳税人服务、办事的。而今,纳税人要进政府机关,却非要里面的人来带才行,于情于理于法,大概都难以说通吧。有个中国人在美国想如厕,有人告诉他说,去州政府上啊,他吃了一惊,跟着人去,果然看到好多人进进出出,根本没人管,原来政府是谁都可以去的。政府竭力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能来如厕,是政府的光荣嘛。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如果谁说要到政府大院去如厕,大概会被认为是神经有点问题了吧。

编者闲语

F1、NBA与体验经济

文心

昨天F1刚走,今天NBA又来了。票价不菲,但场场爆满。中国人为何对这种欧美人热衷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此趋之若鹜呢?答曰:为的是真实的现场体验。看赛车,看车手,听汽车轰鸣的噪音;看球星,听呐喊。几十个亿投入赛车场建设,完全把欧美的赛车场搬到了中国,为的是真实再现原汁原味的F1场景;NBA中国赛,不仅带来了真正的球星,连整个赛场的木地板都是从美国运来,为的是让球场保持与美国一样的弹性。一切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与其付出代价相符的真实体验。

这就是体验经济!在此之前的皇马入云南和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还有星巴克以及更早进入中国的麦当劳,都属于体验经济的范畴。中国人把体验经济当回事儿是在新世纪来临之后。2002年5月,派恩的《体验经济》登陆中国,当年就进入“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排行榜,而“体验”一词也成了流行词语。

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依托),以商品为道具(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台湾学者李仁芳分析:“体验经济是指让顾客的身心和灵魂都有能够快乐的经济。曾经有人在上海做过市调,发现在台湾人开的花店,生意就是比当地人的好。花店卖的其实不只是花,而是某种氛围。”体验经济具有范围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无形性,事实上,在任何经济活动内部,都包含着体验经济的种子。体验不限于娱乐,更强调给消费者强烈感官刺激和享受、真实的氛围和事后绵延不绝的美好回忆。

中国经济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使中国具备了谈论和发展体验经济的资格。一方面因为技术的高速发展,增加了诸多的体验;另一方面,因为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驱使着商家们不断追求独特卖点。但是最有力的原因还在于经济价值的本身,以及它趋向进步的本性——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服务,直至使用体验。体验经济代表了社会的高度进步和公民的富裕及素质的提高。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