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文化>

文化

为什么读书

《爱泼斯坦回忆录》--从独特视角见证中国的巨著

跆拳道何以能在北京大行其道?
考试不是教育
京剧大家的后代们


 

跆拳道何以能在北京大行其道?

本刊记者 华少君

眼下,北京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馆有200余家,年轻人正越来越热衷于的跆拳道项目。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这项韩国的古老搏击术也颇具魅力,特别在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后,更是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如果说西方人感兴趣是因为其具有“神秘的东方魅力”的话,那么一向以拥有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著称的中国,跆拳道仍然能大行其道,难道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现象:为什么选择跆拳道?

女学员的学习目的大多是健身塑造形体。

杰芳瑞跆拳道俱乐部是目前北京最大的一家跆拳道俱乐部,拥有20多个道馆,分布在全城的东西南北,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道馆和学习时段。

杰芳瑞梅地亚中心道馆的学员主要是些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5岁半。晚上7点,在教练的带领下,孩子们穿着洁白的道服,腰间系着不同颜色的段带,光着脚站着向国旗敬礼。接着开始学习跆拳道,跆拳道很注重腿法,每做一个动作,教练都要求队员用韩语大声喊叫,整个道馆气氛在喊叫声中显得热烈而有序。

5岁半的兰雨峰是其中最小的学员,在一旁妈妈的密切关注下认真地学习套路,兰妈妈说自己的儿子的性格内向害羞,像个小女孩,为了让孩子变得开朗刚强,就想着让他参加一个搏击类的培训班,一开始她也想过让孩子学习中国武术,但在报纸上找来找去除了专业的武术学校,这种业余的俱乐部就只有教太极拳的,“在我印象里,太极拳是慢吞吞的,而且都是老年人练,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这家跆拳道馆的广告,觉得还不错,就带孩子过来了。”兰妈妈说,“看着孩子练,觉得挺有意思,我都想上去一起练了。”

和兰雨峰正好相反,12岁的李强来练跆拳道的目的是为了“发泄过剩的精力”。李妈妈说:“这孩子在学校太淘了,老和同学打架,我总担心他走上歪路。后来我发现跆拳道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技术的训练,还在礼仪上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在训练时教练就要求学员对老师、同学要尊敬,见面时要行鞠躬礼;对打时要‘以礼始,以礼终’,以互相切磋技艺为目的,动作点到为止;平时交往要用谦逊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我想这些要求应该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孩子,让他不至于走上邪道,所以让他到这里来练跆拳道。”

25岁的陈翊在可口可乐公司上班,由于家住得离单位很远,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5个小时,但他还是每周抽时间到杰芳瑞在双安商场附近的道馆训练。他说,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总想找个什么东西发泄一下,原来想过练武术或者是拳击,但后来听说练武术套路要求很严格,没有十年八年练不出那个劲,而散打和拳击又显得暴力,不适合上班族。"最后还是跆拳道秀丽的脚法吸引了我,而且我认为它所宣扬的那种恭敬、服从、谦虚、互助互学的 '礼'的精神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教我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如何做人。所以我选择一直练下去。" 

刘燕今年32岁,练跆拳道之前她还练过瑜伽,但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原因是她认为瑜伽缺乏力度,让她没有激情。“练跆拳道首先是因为服装很漂亮,雪白的道服中间扎一条段带,显得很干净还有精神。还有这个项目主要用腿,对抗也不是很激烈,对锻炼自己的形体有很好的作用。”

韩国教练:你们要“拿来”和“送去”

作为惟一一项起源于韩国并被世界认可的世界运动项目,今天,跆拳道练习者遍及世界各地。然而,它的发展历史并不一帆风顺。

道馆的训练气氛热烈而有序。

在朝鲜半岛的三国(公元1—7世纪)和高丽(公元10—14世纪)时代,尚武之风盛行,现代跆拳道的雏形在那时得以形成,但日本的入侵,严重阻碍了跆拳道的发展,朝鲜独立后,流亡在中国和日本的一些朝鲜拳师纷纷回国,并带回去他们流亡国外所学到的武艺,再与本土的拳师相互融合,便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现代跆拳道体系。韩国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力推广这项运动的各项制度,在2000年27届悉尼奥运会上,跆拳道终于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

韩国人金正锡是跆拳道黑带六段,已经算是高手。六年前他来到中国,现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业余时间教授中国学生学习跆拳道,目前,他的学生大约有20名,都是北外的学生,每周带队训练两次。说起跆拳道之所以很流行,金教练认为这跟世界跆拳道联合会主席金云龙有很大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因为他和当时的有识之士简化了一些套路,统一了跆拳道的各个派系,并且长期免费向国外输送教练员,才使跆拳道有了今天的发展。 “我们韩国人被称为白衣民族,所以跆拳道道服统一成白色的,代表坦诚、干净。跆拳道的踢法很干净利落,正是体现韩国民族的民族性格。这些对外国人都很有吸引力。”

金教练到中国来结交了一些武术界的朋友,共同探讨武学问题,对于武术这项运动的发展,金教练觉得它显得保守而不够开放。他说,在韩国,跆拳道作为国粹,是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而博大精深的武术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这让他很不解。“中国武术文化里有很多优秀的东西,跆拳道的礼仪文化和许多腿法其实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但现在反过来,很多中国人却在向韩国人学习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金教练说:“鲁迅先生不是提倡‘拿来主义’吗?季羡林先生也说要‘送去主义’,中国武人们是不是应该在观念上改一改?也像跆拳道一样博采众长,统一体制,简化套路,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然后再把优秀的中国武术和武道文化发扬出去。只有练的人多了,才能更有生命力啊。”

中国武术:还差在哪里?

24岁的张海洁是北京体育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也兼职做跆拳道的教练,由于他以前练过武术,所以在接触跆拳道不久便有很大进展,目前是黑带4段,他说现在做教练的收入不错,而他一些教授武术的同学,收入却比他差得很远。“在北京,跆拳道升段考试大约需要100美元,而武术的考级费用也就100元人民币左右,可是还是很多人在学习跆拳道,考武术的人却很少。” 张海洁说,“其实中国武术也很漂亮,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中小学,在国人中全面推广,现在的力度倒不如以前了。而人家韩国跆拳道却是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在自己国家有基础了,才能在世界上推广啊。”

太玉原来是中国跆拳道国家队的队员,由于受伤,现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也兼职做跆拳道教练,并凭着教授跆拳道的收入支付了自己大学四年的学费,“现在跆拳道学费不便宜,像我教的班,一个月300元上8节课,相比其他健身项目,还是挺贵的。”她介绍说 :“我觉得大家来练跆拳道的原因就是它相对于武术来说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并且很快就能掌握它的关键技法。韩国人很会包装自己的东西,比如段带的升级制度吸引很多学员一级一级的练下去,相比之下,武术的套路太多,系统太庞大,再加上普及程度不高,在现在很多孩子眼里,武术就是老爷爷老奶奶打的太极。”

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校长傅彪自幼师从少林高僧,十几年前他就来到北京,开始了中国武术的推广教学工作,在他的武术学校里,其实更多的孩子还是选择中国武术,练跆拳道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傅彪说:“因为中国武术的确有很精深的东西,有很多内容值得好好学习,而且在实战中,武术散打还是占上风的。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练跆拳道的可能白领多一点,里面有些赶时髦的东西,其实就全国范围来说,练武术的肯定比跆拳道多得多。”但是在跆拳道的推广手段上,傅彪认为国人的确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他们有很完善的一套体制,包括升段机制、相关产品的包装、还有对礼仪文化的阐释和具体规定等,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全世界的决心,当时很多跆拳道教练在外国授课不收一分钱,把弘扬跆拳道文化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这样的办法就很值得借鉴,但就中国现在的国力来说,要像韩国人这么做,还是很困难的,我觉得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政府也好,民间也好,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傅彪表示,他下一步可能会起草一个提案,建议把武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让武术在更大的范围普及。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