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方形象 >

地方形象
黑龙江旅游套餐:冰雪加火山
总在潮头揽春晖
浙江联通:改变你的生活
解读绍兴的三种方式
秭归:三峡大坝第一城


解读绍兴的三种方式

武心怡 王 南

乌篷船上的江南古镇

乌篷船——绍兴独特的交通工具。

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缓缓划过、带瓦的老房子鳞次栉比……这是人们心目中的绍兴印象。绍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一个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个以水乡、桥乡、酒乡闻名神州的江南古镇,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大小河流长1900公里,桥梁多达4000余座。

几粒茴香豆,一碗太雕酒

水城绍兴,自古为名人雅士汇聚之地。东晋(317~420)年间有一个风俗,名为修褉,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去河边踏青游玩,以消除疾病和不祥。公元353年的一个春日,书法家王羲之邀集当时的名士数十人前往绍兴兰亭修褉。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兰渚山下,写下了雄冠古今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共有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生命形象。兰亭,也因而被列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曾在兰亭的同一块碑上留下御笔,这块祖孙碑被喻为江南第一碑

深厚的文化渊源使绍兴自古就有培植文化巨人的土壤。1881年的一个秋日,一代文学巨擘鲁迅在这里诞生了。鲁迅的作品展示了浓郁的绍兴地方文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作品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就像是一次怀旧之旅,站在河边,可以见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顽童;迈进咸亨酒店,可以尝到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则可以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当年,鲁迅家的邻居有一人被称为“孟夫子”,此人喜欢喝酒,早年在周氏私塾里帮助抄写文牍。后来穷极潦倒。一次,他溜到书房里去偷书,被人抓获,他却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结果被打残了腿。鲁迅以他为原型,又吸取其他素材,塑造了咸亨酒店顾客孔乙己的艺术形象。

历史上的咸亨酒店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与鲁迅故居仅隔一条石板路。虽然身处封建末世的咸亨酒店只在内外交困中苦撑了两三年后便关门歇业,但鲁迅的《孔乙己》却让这家老店久久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根据鲁迅对酒店的描绘,辅以考证相关资料,1981年,在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咸亨酒店老店重新开业。几粒茴香豆,一碗太雕酒,那厚重的店门、曲尺柜台和竖着太白遗风的青龙牌无不透露出绍兴昔日的遗韵。店堂前铸铁的孔乙己塑像,常常吸引着游人与之合影。

鲁迅和鲁迅笔下的人物风情,是绍兴招徕游人的一大亮点。每年,绍兴都会吸引500多万中外游客。2003年,绍兴旅游业克服非典所带来的影响,接待国内游客1015万人次,境外游客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4亿元人民币。  

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

在绍兴,几乎家家都会晒制腊肉。

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乌篷船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纳四至六名乘客。它的动力,是靠船夫用脚触桨,或把桨夹在腋下当舵用。船夫手脚并用,小船遂轻盈地在湖面上荡行。船篷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因而被称为乌篷船。

“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坐在乌篷船上,游来荡去,观看远山近水,是非常典型的绍兴式巡游。如果能碰上一两个走南闯北的健谈者,则会满船笑语。有的船家,如鲁迅《风波》中的七斤,还会边摇船边讲听来的城乡趣闻。

清明时节,绍兴的乌篷船显得特别忙碌,人们踏青、祭祖,都乘船而去。几只乌篷船结伴同行。到了目的地,船老大取下船上的木板往两条船边一搁,拿出现成的小菜,斟一碗黄酒,相互一敬,浅浅地喝一口,闭上眼睛,慢慢回味。

以乌蓬船、乌毯帽、乌干菜为代表的绍兴水乡风情,就像绍兴的黄酒一样,令游人回味无穷。到水乡聆听橹声是一件惬意的享受,坐在船上,品着绍兴老酒、绍兴霉干菜、绍兴腐乳,游人会由发出感慨:此味确实与众不同。

中国一大戏种——越剧发源于绍兴。

绍兴人喜欢看戏,中国一大戏种——越剧就发源于绍兴。常常是上面演员唱着,底下观众哼着。绍兴市中心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出售戏剧用品的小店。仅在越剧故乡嵊州市,就活跃着一支由10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3000多人构成的演艺大军。

为了展示古城绍兴独特的人文魅力,浙江省旅游局和绍兴市人民政府日前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三味书屋早读、绍俗婚礼、绍剧、绍兴莲花落演唱,以及绍兴传统的腊月风情尽在鲁迅故里重演。

在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的绍兴东湖上,人们乘坐着乌篷船,品黄酒、看社戏,参加着垂钓、乌篷竞技等活动。步入宋代词人陆游题诗的“沈园”,又可以品茗赏梅,欣赏到茶艺表演,《钗头凤》、《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越剧爱情折子戏使人入迷,如痴如醉。

在绍兴市市长王永昌的眼里,绍兴古城极具魅力,他自豪地告诉媒体:“这样完整保留下来的古城在中国只有六座,绍兴是其中一座。”

绍兴是中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人们游走于山水与古街道之间,吃着茴香豆在乌篷船上徜徉的时候,附在历史上的无数掌故便会一一再现,那一家咸亨酒店,那一块四方腐乳,都很有绍兴味道。

中国纺织业的大本营

绍兴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纺织业制造中心。

“男耕女织”一直是绍兴人世代相传的生存之道,唐朝时这里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盛况。纺织是绍兴的传统产业,印染业是绍兴最具传统特色的经济之一。绍兴给世人织布制衣,人们则把“丝绸之府”的称誉送给了绍兴。

在中国纺织网上,每天纺织市场的交易价格走势,参照的是绍兴中国轻纺城的交易结果。行情是市场的晴雨表,绍兴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销售基地,这里的一切左右着中国的纺织市场的行情。

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绍兴市所属绍兴县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它的持续繁荣使绍兴的经济20年保持浙江省经济总量第一,绍兴县两度跻身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

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外观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内部设施也略显简陋,但是,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聚集着近一万个批发公司及周围几百家基本为出口而生产的民营企业。中国各地的纺织产品、忙碌的搬运工人和交易的客商随处可见。每家店铺门口都有大量轻纺制品打好包即将销往世界各地。2002年中国轻纺城的营业额达到226亿元人民币。在这里落户的双鑫布业经理潘荣海说,他每天的销售额在5万元左右,生意不错。

正是看到了家门口的这种便利和强大的印染能力,2002年,在中国轻纺城经营多年的布商纷纷投资实业,在绍兴县掀起了一股布商办厂热。为改变多年来恨布不成衣的现状,绍兴县在柯西工业区规划了面积8平方公里的服装园区。

作为一个地级市,绍兴有15家上市公司,并且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绍兴版块。中国轻纺城抓住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机遇,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上市公司。

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制造业中心,主要看它在行业内的产量能否占到市场份额的10%以上。2002年,绍兴纺织业总量超过了中国纺织总量的10%。织布占中国1/6,印染布占中国1/3。拿下了化纤布、领带、袜子的生产量以及纺织品成交量四个中国第一。绍兴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纺织业制造中心。

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批命名了绍兴海宁等六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及特色名镇。2003年,国家商务部茧丝办和中国茧丝绸工业协会又授予绍兴中国绸都的称号。 

台商看好绍兴

在绍兴投资建厂的台商林荣珍先生曾经在台湾从事纺织业达20年,10年前,他先后在大陆各地投资纺织业,最后在绍兴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在林荣珍眼里,绍兴是中国纺织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从颜料到生产配套几十公里的范围内都可以解决,成本低,耗时短,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这是他落户绍兴的原因。

在距离林先生工厂不足百米的地方,坐落着四五家规模很大的纺织企业。前来投资的台商除了可以像林先生那样购买土地直接建厂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入园区,手续非常简便。

台商到绍兴投资纺织业,优势充足。林先生介绍说,参与纺织技术培训和老企业的升级改造,是台商较好的投资方向。对于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的台商来说,中国轻纺城的投资空间更为广大。此外,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台资企业,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快捷的方式来投资,那就是直接租用标准厂房。

据当地官员介绍,来绍兴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和台商,可以享受税外无费的待遇,即除了税收以外,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并设专门机构负责接受企业对乱收费的举报。投资者可以在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中放手发展自己的事业。

绍兴纺织:敢为天下先

嵊州的领带生产占国内生产量的80%,世界产量的33%。

与其他省市相比,绍兴纺织企业较早实现了企业转制,效能挂钩,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激活了营销机制。绍兴纺织企业负责人“敢为天下先”,引领绍兴人充分发挥传统优势。

“嗅觉”灵敏,目光长远是绍兴纺织业的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初,织造企业就开始把目光瞄向无梭织机,绍兴纺织企业率先抢占了技术装备制高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纺织面料的附加值达到巅峰,当时流行着织布就是织钱的顺口溜,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纺织面料的高利甚至暴利阶段。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以购置进口无梭织机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改造热潮在绍兴及周边地区一浪高过一浪。5年间,绍兴投入巨资120亿元,新增无梭织机2万多台,这一技改速度相当于发达国家20~30年才可达到的目标。

如今,绍兴的无梭织机数量居中国前列,年产各类纺织面料约20亿米。绍兴纺织业最终走在了浙江省乃至中国的前列。

绍兴纺织面料的织造能力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带动了面料品质的提升,为后续产业如印染业的产品品质提升、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竞争,企业纷纷向科技要效益,以品牌拓市场。绍兴鹏程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鹏宇”牌面料已呈现内外销两旺的景象。目前,“金公子”、“花花公子”、“杉杉”、“洛兹”、“步森”、“红豆”、“富绅”等知名品牌衬衫都选用了“鹏宇”面料,成了绍兴面料的一大亮点。浙江冠友服饰集团通过“一条龙”开发,使面料的平均售价达到每米70元人民币,可向进口面料叫板。

致力于技术开发,绍兴纺织业已有八项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其中织物设计仿真模拟系统等五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下一步要成为国际纺织业制造中心,绍兴在全球纺织业的份额要超过10%,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远的目标带来长足的发展动力,绍兴纺织产业必将因这一目标而跃上新的平台。

撑起半壁江山的绍兴制造业

8万多家制造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000多家,绍兴的制造实力在长江三角洲中声名远播。这里是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空间之一,已经崛起了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

制造业版块大整合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乡镇企业为特点的农村工业化过程,成就了绍兴闻名中国的块状经济。然而,这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族群经济模式在完成了大发展之后,也暴露出诸多缺陷: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

为了使绍兴产业能够集群式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在经过多方论证后,绍兴打下了历史上开发乡镇工业园区的第一根地桩。此后5年间,从毗邻城市的平原水乡,到远离都市的山区海涂,一场产业板块大整合风起云涌。

1998年,杭州湾南岸,中国最大的化工生产基地上虞精细化工园创建;两年后,一直在低谷徘徊的嵊州经济开发区开始大面积扩容;2002年,曹娥江口门大闸通过规划论证,沿岸海滩大规模开发启动。绍兴制造业在原有基础上,朝着一个更高的水平迈进。

2000年,浙江省内规模最大、规划面积达66.2平方公里的袍江工业区启动;2002年,占地100平方公里的滨海工业区开始建设,两大工业区的先后启动,更为绍兴制造业的腾飞插上了强劲的两翼。从此,绍兴制造业与整个杭州湾、长江三角洲紧紧融为一体。

站在袍江工业区,望着一幢幢崭新的厂房,一排排先进的设备,很难想像,5年前,这片土地上收割的还是些含金量不高的传统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绍兴人创造了崭新的袍江速度。短短两年多时间,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过18亿元。到2003年5月,累计签约落户工业项目150余个,计划投资额达到160多亿元人民币,批准投资额90亿元人民币。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风姿初现。

2002年,位于绍兴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开始创建,明确提出了为地方企业服务的口号。一时间,海归派博士来了、各大专院校的技术人才来了,短短一年时间,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几十家,绍兴的上万家企业用上了本土开发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而绍兴经济开发区也成了电子信息岛

5年来,绍兴工业增加值由1997年的310.7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476.99亿元,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多年来均位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

技术改造夯实制造业基础

在世纪之交的5年间,绍兴制造业经历了一个面对困境,不断寻求突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改投入成为引领绍兴制造业不断前行的重要因素。

绍兴制造企业大多始发于民营经济,这些企业创造了上个世纪的辉煌,却存在着产业进入门槛低、缺乏科技含量、竞争力不强等弊端。当时恰逢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内需市场饱和,国际市场疲软,竞争优势不明显的绍兴产品面临着严重滞销。

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绍兴人审时度势,做出了技改投入的战略性决策。这场技术革命同时发生在绍兴制造业的各大领域。从家庭作坊起步的大唐袜业5年间迅速普及了电脑袜机,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袜业之乡大唐镇,年产袜子65亿双,全球人均一双。绍兴嵊州被喻为世界领带之都,年产领带3亿条,产量占国内的80%、世界的33%。通过多年的投入,嵊州研发出了国内首条纳米领带。绍兴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制伞基地——上虞崧厦镇,全镇伞业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品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

在企业技术设备更新的同时,一张绍兴企业与中国3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编织的科技协作网同时铺就,一批高新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涌现。

七大举措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市长王永昌对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胸有成竹。他心目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十年的努力,建成“一大中心、二大基地、十大主产区”,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大中心”,就是以化纤为特色的国际纺织中心。

“二大基地”,就是以分散染料为主的国际精细化工产品制造业基地和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中国新型医药制造业基地。

“十大主产区”,就是瞄准荧光显示屏、汽车配件、扬声器配件、节能灯、微型电机、环保设备、包装材料、制冷配件、铜制品、绍兴黄酒等十大优势特色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主产区。

当产业优势与区位优势、成本优势融合之时,必然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前不久,一个关于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的构想为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它预示着在这片350平方公里土地上,将崛起绍兴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黄金走廊。由南向北安静地流淌了数千年之久的曹娥江,在今后若干年的时光中,将会亲历一个个绍兴工业的新气象。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