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方形象 >

地方形象
黑龙江旅游套餐:冰雪加火山
总在潮头揽春晖
浙江联通:改变你的生活
解读绍兴的三种方式
秭归:三峡大坝第一城


中国林业转型,从大兴安岭开始

大林宣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65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4%,开发38年来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木材2.2亿立方米。大兴安岭林区拥有比较完整的森林、灌木、草原、湿地等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寒温带基因库。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巨大的山体和森林有效地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寒风,成为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它还是黑龙江、嫩江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保障着黑龙江、嫩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的用水。

东北的肺功能在衰竭

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大兴安岭就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肺了,当它健康完好的时候,我们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当环境日益恶化,沙尘暴频仍时,我们才发现,大兴安岭,这个硕大的肺部,正在生病、在衰竭。

长时间的大规模开发,使得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锐减,它所担负的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生态屏障的功能也在衰退。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天然林资源的南部林缘已经由开发初期向北退缩140公里,有林地面积年均减少4000公顷,出现了无植被庇护的三角形干旱、半干旱地带,活力木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少到5.3亿立方米,减少了27.4%;成过熟林蓄积量由4.6亿立方米减少到1.4亿立方米,减少了68.5%。大兴安岭已不再适宜做材林基地。

同时,由于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端的高寒地带,年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无霜期仅90~100天。恶劣的气候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落叶树成熟周期长的要110年以上。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由于物理性能低,含油脂高,机械加工易开裂和扭曲变形,多年来仅用于电线杆、坑木、建材等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针叶材的替代品增多,国家对大兴安岭针叶木材的需求大大降低。

据统计,大兴安岭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前,只发生两次洪水。而以后的12年就发生了4次历史性洪涝灾害。1998年发生的大洪水更是百年不遇,殃及整个嫩江和松花江流域。洪水频繁发生,原因很多,过度采伐致使大兴安岭林区整体涵养水功能大大降低,应是其中之一。随着森林的减少和破坏,丹顶鹤、东方白鹤等候鸟不再选择在大兴安岭林区栖息,开发初期经常遇到的驼鹿、麝、棕熊等珍贵动物的踪影也已难寻。

从黑龙江、内蒙古乃至东北、华北局部地区的洪水、沙尘暴、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失看,大兴安岭林区实施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王忠林说:“无论从国家建设需求出发,还是从生态保护的实际出发,把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生态示范区都是现实选择。”

林业可以是一项公益事业

大兴安岭林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图为北极名称漠河靓丽的城区一角。

大兴安岭林区所面临的状况是长期以经济效益为首位的林业开发结果,在中国大型的国有林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中国的林业发展历经三次定位的转变,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林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木材生产是林业的主要任务。70年代末,林业被重新定位为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但由于林业体制的惯性和木材需求的居高不下,木材生产仍是林业的主要任务。进入90年代,国家林业局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将林业定位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从事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森林文化遗产和提供多种森林产品的成为林业的根本任务。

1998年,中国决定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并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天保工程的先期试点。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要求:东北地区要率先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把生态建设作为东北地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努力建设功能健全的林业生态屏障。”“天保工程是指国家在有限的时期内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培育并扶持部分替代产品项目,增强林区的自我发展及造血工程。天保工程,对于日益陷入危机的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产品产量已由1997年的339.1万立方米调减到目前的222.4万立方米,减幅为34.8%。为确保森林资源不再遭受认为破坏,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管护、专业管护、公安森警林政执法巡护为主的三道防线,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目前已落实家庭管护承包户1645户,专职管护人员2.1万人,建立管护外站336座,管护面积67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8.2%,对652.8万公顷的有林地实现了全覆盖。

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兴安岭人还大量培育新的林地,实行“天保”工程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已累计完成公益建设62.4万公顷;更新造林2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75%,提高到2001年的78.3%,为保证森林资源培育的质量,还建立了严格的集团公司、林业局、林场三级验收制度。

寻找新的增长点

“天保”工程实施近六年来,在主导产业——木材产量逐年下调的情况下,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仍以每年7.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末,全区替代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78.6%。大兴安岭林区努力寻找木材精细加工和非林非木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兴安岭实施“天保” 工程后每年仍有214万立方米的采伐任务,并可生产近60万立方米的伐区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为林产工业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保证。林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是生产高密度纤维板,均质刨花板和旅游木屋的理想原料。目前,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超过14亿元,在林产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9.3%。截至2002年末,大兴安岭地区共有加工企业190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资产总额为2.94亿元,产品有锯材、人造板、木制品、木制家具、集成材、林化产品等六大类二百多个品种。

大兴安岭地处高寒,地广人稀,区内林田交错,山林隔离,形成天然屏障,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低,土壤肥沃,无化学污染;大兴安岭无霜期短,雨热同季,适宜冷凉型作物生长,极适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截至2002年末,大兴安岭林区获得国家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绿色食品达16个,其中AA级3个,占黑龙江省的1/4,占全国的6%。2002年大兴安岭地区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0万吨,创产值3.5亿元,平均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产品覆盖国内三十几个省市并出口到近十个国家和地区。大兴安岭林区的特色种养业和北药开发也初见成效。

同时,大兴安岭以其独特的森林景观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趋之若鹜,2002年,林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200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4.9%和51.4%。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