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文/侯瑞丽 武心怡
 |
天津港:拥有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
如果你没到过发展速度令人称奇的天津滨海新区,下面记者将带你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当逐一走过整个滨海新区辖属的6大功能区后,也许你会对滨海新区有一个更具体、更微观、更详细的了解。
天津港:靠市场化经营打造国际旗舰
港口的商品是服务,企业本身只赚取微利,而港口建设却要不断地投入巨资。过去,天津港直属国家交通部,利润完全上交,没有自主权,但同时也不用为巨额建港资金发愁。1984年,国家在批准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同时,天津港也成为了中国惟一的试点港口,与此同时,中央把权力下放给了天津,市政府又把权力“足额”放给了天津港,天津港又有计划、分步骤地把生产经营权、生产计划权、一些资金的使用、设备的购置,以及人事、分配等多项权力下放到基层。这样,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港口企业也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并开始探索“集团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天津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13700多米,拥有75个泊位,300多万平米堆场,65公里铁路,以及各类大型机械,这么大的家底,物资管理是一件大事。他们就组织企业参股,成立物资供应公司,对全港的大宗物资实行集约化管理和经营。
从1997年开始,天津港把所有生产一线的后勤保障单位全部上收,成立了天津港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上至天津港务局办公大楼的物业管理,下到码头、道路和卫生清扫,统统由它管起来。现在,全港职工的餐饮服务都由一个中心食堂统一供应,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天津慰问演出时,半天不到,7000多份热腾腾的、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地摆到演职员们面前。
从2003年到2010年,天津港将投资154亿元,建成20万吨级的国际大港,货物吞吐量2亿吨以上。他们将利用上市公司“天津港集团”从资本市场上募集更多资金,加快航道建设及相关辅助设施建设。
链接:天津港在国内港口的诸项第一 1984年,在全国港口率先实践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体制改革,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天津港模式”;
1989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港口商业保税仓库,进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保税加工贸易区;
1992年,中国首家中外合营码头公司——赛挪码头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开创了国有码头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的新模式;
1996年,“津港储”成为中国港口中第一个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了7亿多元的建设资金;
1997年,开通了中国第一个港口EDI中心,集装箱运输相关单证采用电子交换,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国际接轨,大大提升了天津口岸的软环境。
“泰达”: “中国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
建立于1984年12月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TEDA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名称缩写,中文音译“泰达”,因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叫“泰达”开发区。
 |
"泰达"开发区一角--欧式雕塑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天津市东60公里,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和化学工业区等三个区外小区。
“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 在政府经济部门对国家级开发区的评定中,天津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数排名第一。2000年,在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评选出的世界100个工业发展最快地区中,天津开发区榜上有名。目前,天津开发区已成为天津及滨海新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中国北方最富有活力和最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区之一,美国《财富》杂志将这里评价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
中国最早开放的特区之一——深圳,曾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遍大江南北,十年之后,天津开发区提出了“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的口号。
以“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为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塑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
激活高科产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始终是中国经济版图的一个亮点,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沈蕾认为,泰达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够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激活了最先进的经济要素——科技生产力。开发区早期的合资企业丹华自行车曾因为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而被淘汰,而这里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却与日俱进。去年全区电子通信行业完成产值595亿元,利润总额与上海并列首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8%。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上半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IT制造业销售额为324.7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7.36%;利润47.81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3.95%;利润率高达14.72%,居全国第一。
亲和宜人的家园
与发展经济并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视绿色环境建设为生命。因为一位日本专家曾把这片荒芜的盐碱滩涂视为绿色禁区,而开发区人硬是在这禁区里种出了参天大树,铺就了茵茵芳草,这一切既要有科学的方法,更要有资金的保障,开发区每年都要投入巨资保证绿化建设,形成了有泰达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为建成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天津开发区还率先通过了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公开声明拒绝污染性产品,同时积极治理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环保的典范。
多年来,泰达人遵循“现代而富有活力,宜人而亲和适居”的城市风格主题,不断完善都市功能,美化城区环境。家住翠亨公寓的居民李大文说,今天的泰达,已经从单纯的工业区发展成为温馨的家。
保税区: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
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于1991年5月,它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成了7平方公里的规划和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0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以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和加工制造三大功能为主的运营体系,它既保税,又临港,还可进行自由贸易。目前区内有2000多家贸易公司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着贸易联系,已成为全球营销网络的重要节点。
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天津港保税区成为吸引国际、国内资本的聚集区,已累计实现协议外资额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多亿美元,有97个国家、地区、全国27个省市区和47个国家部委、大公司投资兴办的4000多家企业落户天津港保税区,其中包括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33家。
保税区目前已拥有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等一大批现代物流企业,成为国际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形成了集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每年国际货物进出区总量达50多亿美元,2000多个品种的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及时的分拨配送。
由于紧临中国北方大港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具有开展国际物流分拨最优异的区位条件,在1994年全国保税区中率先建立国际货物分拨中心。进口货物,经过这个分拨中心,可以直接由港口上岸进入保税区,变二次报关为一次报关,实现了国际货物的直提直放。1995年底又开通了全国保税区中惟一能通往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及亚欧大陆桥的区内铁路专用线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班列,为用户提供门到门多式联运服务。这样,天津港保税区物流运作不断深化,物流量增势旺盛。目前,通过保税区的物流,已达180多个国家。
境内关外是保税区具有的特殊政策,易于开展国际商品交易,也就是国际货物、商品的展示、展销,从而将国际贸易由远期交易变为了现货贸易,提高了贸易效率,完善了国际贸易环境。1994年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了国际商品展示中心,是中国15个保税区中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占地1万平米。几千类国内外的商品在这里进行现场展销,客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看样订货后,当场办理进出口手续。1998年初开业的东兴国际汽车市场,使中国北方具备了最方便快捷的进口汽车交易运转体系。汽车市场开业不到一年,交易额已达1.4亿元人民币,世界著名品牌丰田、尼桑、福特、别克、奔驰、克莱斯勒均有现货交易。除此之外,保税区还组建了通用机械、农资等专业市场。
在保税区进行加工业务不仅可以享受有关免税的优惠政策,还可利用靠近港口的区位优势降低运输费用,使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效益成为可能。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大中型加工企业在保税区落户,投资总额近2亿美元,石油界的金字塔美国加德士的润滑油调配厂、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美国卡特彼勒的履带制造厂也将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保税区最早设立的出口加工企业,香港维信工贸有限公司,1992年投资150万美元,从事羊绒加工,此后每年赚回一个厂,已发展为一个拥有4个子公司、10多个羊绒生产基地的企业集团。
几年来,正是一系列的功能开发,使保税区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外资企业已达3000多家,投资额近30亿美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加德士、卡特彼勒,日本的伊藤忠、丸红、三菱,韩国大宇等纷纷在保税区投资置业。与此同时,保税区还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基地。
“服务是立区之本”的宗旨,使天津港保税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保税区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滨海新区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塘沽区:演绎“海”的浪漫
塘沽地处滨海新区的核心带,作为一个港口城区,塘沽面对的是“海洋”这个让人充满幻想的课题。
蓝色海洋经济
 |
停泊基辅号航空母舰的北洋舰船游乐港效果图。 |
塘沽区以发展海洋经济振兴区域经济,今年在滨海新区的南疆海岸滩涂启动了中国最大的城市围海造地扩展工程,一期造地20平方公里,最终将造就50多平方公里的新陆地。未来,美国道化学90万吨乙烯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0万吨炼油及海水淡化等大项目将登陆这片“新大陆”,并带来1000亿元的年产值,它将成为天津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中国首家以海洋高科技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沽海洋高新区于1992年6月成立,在24.48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内,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此投资,其中相当部分为高科技项目,如利用盐田、海洋生物生产保健食品饮品,生产海上用仪器设备、海洋用防腐涂料,生产海洋电子导航设备、海上传输设备、特种材料、水产品深加工等,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值可达到几十亿元。世界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首次在海外设立的合资公司——波海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有限公司已落户高新区,一期投资5200万美元,占地5.5万平方米。大海给塘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批准设立外资企业387家,吸引外资协议投资总额8.25亿美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8.54亿元。
金色的临海商贸
走进塘沽,人们被其大手笔的路桥建设所折服。其中有累计投资33亿元建成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独塔斜拉桥——海河大桥;有中国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滨海立交桥,以及海防路、铁西路、车站北路延长线等路桥设施。
作为滨海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塘沽不断完善商贸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先后投资建成了解放路商业街、新洋市场步行街、华北陶瓷市场等一批高标准商贸设施。目前,全区商业设施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8亿元。
在商贸上,塘沽区紧紧围绕建成天津滨海新区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依托港口优势,以大型集散贸易为支柱,以中小企业为基础流通框架,确定了发展在港口运输基础之上的南货批发业、进口商品批发零售业,北货批发业、海货批发零售业和为集疏港运输消费服务的行业等,初步构筑了现代化物流体系,使全区的商贸幅射力大大提高。
缤纷的海滨旅游
天津旅游的名角,除了蓟县的山,另一个就是塘沽的海了,塘沽海滩平缓,安全、开阔;北塘海鲜可谓名声在外,素有“玩在苏杭、吃在北塘”之说;塘沽的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条件也得天独厚。
塘沽相继建成了省级海滨旅游度假区、黄港风景旅游度假区等8处景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旅游走廊。特别是“津沽海会”大型旅游活动,已成为享誉华北的知名旅游品牌。2002年,塘沽区共接待中外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
亿元。
夜晚,解放路等璀璨夜景灯光带令人心醉神迷。
滨海世纪广场、河滨绿化广场、车站广场、四季广场等10个绿化休闲广场把人带入神话境界。一座占地1.51平方公里、沉睡80年的环境污点碱渣山,变成了山水环绕、绿树成荫的环保公园——紫云公园,成为滨海新区一大景观。目前,全区各类公园面积达18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滨海大花园。
赤诚的对外服务
2002年,塘沽区区属GDP达到41亿元,年均递增18.5%,塘沽地区人均GDP达到3900美元,年均递增14.3%。随着投资环境的完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塘沽引资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吸引以美国波音公司、韩国SB电信株式会社、台湾勤美达精密铸造为代表的22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来塘投资,涉及工业、商贸旅游、渔农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为外商服务成了政府官员新的也是永恒的工作主题。
“塘沽在线”网站首页显著位置的“区长信箱”,已成为各地商家直接与区长张家星沟通的渠道。塘沽区实行了区领导接待日制度和区政府部门领导接待制度。每周四上午都有一位区领导接受各方来访,解决困难,做到了一般事项在3天内解决,复杂的事项10天内解决,再复杂的事项15天内解决。
相信不久的将来,塘沽将是一个天蓝、水秀、路畅、景美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汉沽区:老城新姿
中国海盐业诞生在天津汉沽区,“长芦牌”海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此外银鱼子蟹也都是封建时期献给皇帝的贡品。近代,汉沽出产的“茶淀牌”玫瑰香葡萄闻名全国,说来奇怪,甜蜜多汁的玫瑰葡萄竟成长在盐碱地中,并依靠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给汉沽人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质,他们的字刻版画作品远渡重洋,深受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华人华侨的喜爱。
汉沽的经济始终以海洋化工为主,汉沽的经济腾飞可以说是近两年的事,由于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今年一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27%,税收增加了70%,固定资产竟增加了16倍。
海洋化工继往开来
滨海新区的化学工业区建在汉沽,汉沽的化学工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全国大型的氯碱企业建于此地,现已逐步建设成为天津市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这里的海洋化工企业有大小80家,海洋化工占区域经济的一半。
由于汉沽的这一特色,这里还将建成一个化学工业区,目前占地2平方公里的一期招商已结束,下一步将再开发10平方公里。化学工业区不仅将迎来一批批国际、国内大中型化工企业的投资建厂,还将有一批老厂搬迁进来,新老并举,共同发展。
滩涂养殖富海之饶
汉沽富海之饶,有大片的海洋滩涂可供发展养殖业,而且古已有之,如天津小吃中一道名吃是汉沽的八大馇,其原料就是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产品。现在全区有海淡水养殖水面3.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2800万千克,东方对虾、河豚鱼、三疣梭子蟹等产品还远销海外,闻名遐迩。如今他们还准备养殖海蜇、对虾的新品种等。高庄淡水养殖中心出产的红鳍豚每年可出口日本100吨,是目前北方最大的淡水养殖中心。
海滨旅游情景交融
随着今年9月基辅号航母驶入汉沽海滨,一个集航母展示、军校、海洋娱乐等为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军事主题公园揭开了帷幕,这个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的公园,将投资90亿元人民币分5年建成,集军事、游乐、科普、休憩于一体,将建造将军之路、异国风情街、海防公园长廊、黄金海岸线、航母栈桥等5条景观视线。景观宏大、新颖,游客置身其中,步移景异,随景附情。
与军事主题公园一路之隔还将建设一个国际乡村俱乐部,利用这里的湿地建设36洞高尔夫球场,此项目已与新加坡商客签约共同开发。
此外,汉沽还有两处几千年形成的贝壳堤,可供开发游览。由于汉沽是盐的发源地,因此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盐文化史,这也可以成为汉沽的一个旅游资源,汉沽预计建设小渔村的观光游览,向游客展示传统的海盐制作方法,甚至建立海盐博物馆。
大港区:再现江南秀丽
天津大港区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是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大港区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城市文化、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文化、治安等方面都著有成效。虽然它是一个以石油石化为主的工业区,但行在大港,如走在江南水乡,不仅红顶白墙的建筑与江南相似,区中的园林、街道都具江南风格,揉杂在重工业和盐碱滩里的温柔情怀让人叹为观止。
大港开发区的别样风景
 |
天津市大港区临潮湖 |
1992年建立的开发区,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并独具灵活措施的经济区域。开发区初期规划面积2 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已初具规模,入区企业有国际知名的韩国大宇集团、德国可耐福兄弟管理公司等80余家,来自韩、日、美、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生产产品涉及电子、机电、纺织、铝型材、石膏板材、机械等领域。
开发区内的综合经济园区建立于1998年8月,已经开发建设了一批大中型现代化商贸企业、信息金融中心、别墅住宅,是集商贸、餐饮、娱乐、信息、金融、服务业为一体,相对集中的综合性区域,它进一步完善了大港区特别是大港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大港经济开发区与大港城区的城市一体化。
正在开发建设的商贸区,交通便利,与大港城区相连,商业贸易辐射大港生活区、油田生活区、官港生活区等人口密集地区,消费人口为50万左右,是开发金融、商贸的黄金地段。
石油石化唱主角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区内以平原为主,中部有大港水库,陆地呈环状分布在水库四周,地势平坦。大港有34公里海岸线,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大港区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96亿吨,并有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地热资源,为石油和石化主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区内密集分布着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大港发电厂及天津联合化学公司等一批国有特大型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从石油开采、油品加工到化工生产、石化建筑设备安装、电力生产的配套体系。石化主体产业的基础性、可深加工性和高附加值为区域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条件。
参与国际分工
大港地处环渤海地区,是东北亚次区域经济的核心地区,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有34公里海岸线,为发展海洋化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及高耗水的大型工业提供了条件。距天津新港40公里,且有公路相通,为本区企业进出口提供了可靠保障。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中心区45公里,并有便捷交通相连,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天津华北经济中心的优势,接受两地信息、人才、资金和产业的转移与协作。
各类技术人员占全区职工的比重达13.7%,他们在石油、化工、地质、电力工程、焊接、电器仪表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水平。 善良淳朴的大港人正在塑造一个高度文明、高度开放的现代化花园城市,以使海内外投资者有一个无比广阔的发展舞台。
以上是滨海新区域内的六个功能区,此外新区内还有一片沿海工业区,它以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列中国企业500强,突现滨海新区的工业实力。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俗称“大无缝”,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套管生产基地,这个公司实行了“债转股”的改革后,开始快速发展,2004年管材产量将达到120万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位居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前列。
边走边看,你是否感到这颗镶嵌在中国渤海湾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