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经济圈中的璀璨明珠
——访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
文/武心怡
 |
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左一)正在向外商介绍新区规划。 |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由南方特区的点状开放到沿海城市的线状开放,渐至向中西部带状推进的过程。如果说深圳和浦东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支柱,那么,滨海新区的经济则在环渤海经济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给整个北方经济带来了活力。
同年轻现代的上海浦东新区相比,滨海新区既有悠悠古韵,又有勃勃生机。它有着千年历史的塘沽、汉沽,又有才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开发区、保税区、大港区等功能区。
在天津港视察工作的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见到笔者时颇有感触地说:“今天,滨海新区的发展吸引着各国经济大军纷纷携着知识和财富而来。有人说,21世纪世界要发展,应该重学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因为,中国的文化能让浮燥变得冷静。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如今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
皮黔生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始人之一,开发区才18岁半,而他到开发区已经19年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他,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他成长为一名学者型领导。
皮黔生毕业于中国名校南开大学,后又在母校管理系攻读MBA,1999年师从导师著名经济学家熊性美先生,并获得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位学者型的负责人,看着这片土地从一个盐碱荒地一步一步变成现代化工业区,感到非常欣慰。他说:1984年来到这片被专家定性为绿色禁区的滩涂,当时谁也不知今后它会成为什么样子,仅仅从深圳发展的雏形和发展看到了它的未来。当时,我们提出“投资者是帝王,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获得利润”。和外商合作,首先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更重要的,要和外商投资者成为真正的朋友。要形成一个好的机制,干脆利落,说了就算,定了就办,讲求诚信。当初雀巢投资时,给我们厂房的平面图,谁也没有注意到围墙是实心的,与开发区的建筑规定有出入。施工时,他们说当初你们就这样批的,我们还是按设计图纸盖成了空心围墙。这样的例子很多,没有诚信不可能在外商那里建立起威信。
皮黔生历任过开发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规划局局长、土地局局长、环保局局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皮四局”。1995年,皮黔生担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许多大企业入住,他亲自参加了一些关键的商务谈判,参与解决了一些双方有争议的问题。摩托罗拉(Motorola)、三星电子(Samsung)、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中美史克(SK&F)等都在这里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天津开发区已被认定为中国外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谈到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皮黔生说:“天津滨海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港口、有便捷的交通、有大片荒地、有充满活力的开发区和保税区、有成功的经验、同时有京津地区强大的经济支撑。滨海新区是发展环渤海湾经济圈的龙头,这个龙头发展好了,中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就会呈现出协调性。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发的是广东,90年代是浦东,那么21世纪,就应该是滨海新区。这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本身的要求。”到2002年,滨海新区的外贸出口已突破了天津市的62%,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12.7亿元人民币,是1993年的7.2倍。
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其下辖的各区域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也都发展良好。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三千个外资企业。天津港2002年全年吞吐量超过一亿两千万吨,而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完成65亿美元,通关进出口额23.45亿美元,仅汽车一项,全年销售量就已经达到4万多辆,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在滨海新区,以电子通信、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建设体系已经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2002年,滨海新区出台了《天津滨海新区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蓝图。良好的经济结构,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环境,使新区经济在2003年“非典”的危机中逆风飞扬。2003年1至5月,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实现工业总产值8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实现出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