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特别报道 >

特别报道
三峡移民:破解世界级的难题
为了永远的“猿声”
抢救性发掘三峡文物侧记


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徐晓燕 

三峡工程历史回顾

雄奇险峻的三峡将更加壮丽。

治水,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关乎千秋万代生息繁衍的大事,每一代明君,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领袖,在建功立业中,总把治水作为一块分量沉重的基石。1918年,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已经提出要在长江三峡修筑大坝,“高峡出平湖”亦成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魂牵梦萦的理想。从上世纪50年代起,勘测、规划、争议、论证长达40年,支持和反对的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促进了规划工作更加完善。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长江流域兴建了陆水水库做三峡工程的试验坝;70年代又在长江上建设了葛洲坝水利枢纽,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实战准备。

1980年,邓小平视察长江,再次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1989年,江泽民到三峡实地考察,提出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

中国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极低,而21世纪又是水资源将比所有资源更为重要的世纪,我们的水资源太少却又屡屡闹洪灾,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举足轻重,既要保住宝贵的水资源又要化解长江水患,兴建三峡工程正是解决这两难的万全之策,中国人在这一关乎全民族根本利益的举措中,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1992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惟一一个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决通过的重大工程。

1994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分三期建设,总工期为17年。其中施工准备和一期工程五年,二期工程六年,三期工程六年,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双线五级船闸、左岸非溢流坝段、左岸电站厂房坝段、河床泄洪坝段、左岸电站等的建设。

199711月大江截流以来,三峡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各项重要指标如期实现。

经过十年的艰辛建设,三峡工程从今年6月起开始发挥效益,已建大坝和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挡水,水库形成,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8月、10月分别有两台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55亿度。三峡工程三大目标即将实现。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众志成城。多少代中国人防治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开发利用三峡水利资源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蓄水的成功,使三峡工程凸现出了五大效应,从单纯的建设期步入边建设边受益的收获期。

效应之一:为三峡电厂并网发电提供保障。蓄水至135米水位是三峡并网发电的必要条件。

按照计划,两个月后,上海就可用上来自三峡的电能。

之后,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西藏、海南、台湾7个省区之外,都可纳入三峡供电的范围。

按照计划,从明年起到2009年,三峡每年约有4台机组投产,而每台机组年平均发电达到32亿度,一台机组就可以满足一座百万人口城市全部供电需求。相当于在未来6年内,中国每年增加一个葛洲坝电站。

效应之二:全面改善长江通航条件。

三峡大坝蓄水为三峡永久船闸通航提供了可能,并极大地改善长江航运条件。

在三峡水库蓄水到135米高程的第二天,三峡船闸开始试通航。三峡坝址阻碍航道、断航将成为历史。船舶搁浅这种常在长江中游枯水季节发生的情况也将随着三峡蓄水而消失。

随着蓄水后航道的变宽,首航将起用新的航行时间,彻底满足人们多年来盼望在白天把三峡美景看个够的愿望。

    现在水位提高后水面变宽,长江三峡中“单行道”将变为“多行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通航管制了,游船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晚上过峡和观景的“坏处”。

据悉,在“新三峡专线游”中,夔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均能在白天观看。

效应之三:提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三峡135米的蓄水水位虽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无直接的意义,但蓄水的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经受住了挡水蓄洪的初步考验,也为三峡工程提供了应急蓄水的技术保障。

蓄水将是三峡工程挥刀斩洪魔的第一步,因为三峡工程首当其冲的作用就是减轻荆江河段洪水之患。专家们欣慰地指出,三峡工程2006年大坝全部建到坝顶高程后,将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效应之四:开创三峡旅游新局面。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

当三峡大坝坝前水位达到135米高程时,雄伟、壮丽的三峡河段将初现高峡平湖的美景。

蓄水前三峡江段,江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000米。蓄水至135米高程后,许多地段的江面宽度将增加到3000米左右,届时蔚为壮观的峡间平湖出现。以雄险著称的192公里的三峡画廊内,将凭添石宝岛、逍遥岛、双江岛、独猪嘴半岛、名山半岛等12个蓬莱仙岛。

由于三峡绝壁的海拔高程一般都在千米以上,水位抬高数十米,峡谷风貌不但不会减弱,反而因峡间平湖的出现,雄奇险峻的三峡将更加雄奇诡异、惊险莫测。

效应之五:促进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有关三峡的种种疑惑

三峡水库已蓄水至海拔135米水位。

三峡库区蓄水会不会引发地震和造成断航

三峡大坝蓄水后是否会诱发地震?三峡勘测研究院地震处主任、高级工程师曾新平说,为了有效监测三峡区域在三峡大坝蓄水后是否发生地震,该处已先后设置了三套地震监测系统共同观测大坝蓄水进程和蓄水后的水库动态。目前,这三套系统并行运行,以加大大坝蓄水进程中地震监测的力度。

据了解,三峡工程开工前,对坝区的地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工作早在1959年就已开始,至今已进行了44年。到目前为止,在三峡坝区及周边地区内只收集到1级左右地震记录2910次,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且都远在坝址区域外。这充分说明三峡大坝不会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影响。

有人担心蓄水后,三峡大坝下游会出现断航甚至是枯水。三峡工程专家说,无论是三峡大坝的上游还是下游,在蓄水期间,一切的航行都正常进行,不会出现断航的情况。

这是因为,为了保证下游航道的水深,必须保证上游有每秒3410立方米的下泄流量,而蓄水后,从上游到达大坝的水流量要远远高于这个下泄流量,更可满足通航的需求。

三峡水库蓄水后将有效处置漂浮物

据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冯正鹏副主任介绍,三峡水库首次蓄水后,估计有 30万至50万立方米漂浮物来到三峡大坝前,漂浮物处理形势非常严峻。为此,三峡总公司已做好了漂浮物处理预案。一是租用两艘拖轮对其进行处理;二是与舟桥部队取得联系,当漂浮物来量巨大时请求他们的支援;三是密切关注并测量电站拦污栅压差,如压差过大或压差快速增大,则采取措施清除拦污栅前漂浮物或更换备用拦污栅;四是通过合理调度,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出枢纽最佳的运行状况。

三峡蓄水后将保证船舶过坝安全

三峡蓄水后,上下游水位落差高达几十米,从坝下 60多米的水面,要上升到坝上135米的江面,船舶到底如何行走?修建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武警水电部队总工程师朱俊华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据介绍,双线五级船闸分南北两线独立布置,相当于陆路上的双车道。船上下大坝分开通行,每条线上有五个闸室,总长 6442米。比如,船从坝下往坝上行船时,先进入五闸室,入口处的闸门关闭后,船闸自动充水,将停舶在闸室内的船舶往上抬升,待该闸室内的水位与四闸室平行时,打开闸门,船上到四闸室。如此反复,船像爬楼梯般不断攀升,直至到达坝上水面,完成过闸过程。

另外一种船舶过坝方式,是通过升船机完成,相当于人坐电梯。升船机将在未来的 6年内建成。届时,吨位较小的船只将通过升船机一次性提升过坝,通过时间比走双线五级船闸要少。所有船舶过闸无需交费。

蓄水容器,能不能滴水不漏?

水库要蓄水不漏,必须有两个要素:天然山体固若金汤,不能被水冲刷而垮塌;人工建筑物牢不可破。前者要求进行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后者就是建筑质量问题。

近两年内,国家投入 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说,蓄水过程中,由于受水的冲刷,可能部分地段会出现小规模的塌方,但从目前治理的效果看,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可能影响水库容量和安全的地质灾害。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大坝的裂缝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组长潘家铮说,一般来说,大坝上发生的裂缝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称为“贯穿性的裂缝”,有了这种裂缝,大坝结构的整体性就被破坏了,也会影响到安全。目前,这种贯穿性的裂缝在三峡大坝上一条都没有。第二类裂缝是发生在大坝表面,很细、很浅的表面裂缝,这种表面裂缝在三峡工程上是有的。

潘家铮说,表面裂缝一般对大坝的安全没有影响,三峡工程对上游面的表面裂缝做了非常细致的处理,可以保证蓄水以后不会再开或者让水渗进去,因此,它们对大坝的安全没有影响。

从目前情况综合分析,三峡水库不怕水,不漏水,完全具有蓄水的实力与条件。

蓄一库水,会不会拦一库沙?

蓄水后,泥沙沉淀下来,会不会把水库淤满?据测算,建成后,三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泥沙量达 5.33亿吨,如处理不好,不仅会缩短水库使用寿命,而且可能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通畅。

黄河三门峡水库就曾因泥沙问题几近淤废,但后来通过改建使其重焕青春,其采用的方式叫“蓄清排浑”。

这一方式被三峡工程的设计者采用。“蓄清排浑”就是利用三峡水库巨大的入库水量,通过大坝设有的23个海拔90米的大孔,在来水量占全年61%、输沙量占全年84%的汛期6月至9月,水库水位维持在145米时,将大量泥沙由深孔泄洪排出库外,实现“排浑”;汛末10月至来年5月,来水中含沙量降低,水库蓄水至175米的正常蓄水位,实现“蓄清”。

采用这一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入库来水中的绝大部分泥沙可排出库外,保证水库的长期有效运用;

按照国家水电开发规划,位于三峡上游金沙江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还要建4座梯级水电站,其中正式立项的溪洛渡、向家坝计划于2006年开工,由三峡总公司负责兴建,仅溪洛渡就可减少三峡水库47%的入库泥沙量

郭树言:三峡工程为长江向北方调水提供可能

三峡工程鸟瞰。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郭树言表示,三峡工程形成的大水库为长江向北方调水提供了可能。而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下一步也在考虑如何从长江取水再来补充丹江口水库。

据他介绍,三峡工程宜昌站往上是4500亿立方米调水量,所以往北方调水,100亿、200亿、300亿这样的调水量只能从长江三峡调,这样才有保证,同时对长江三峡发电没有很大的影响。三峡工程形成的大水库为长江向北方调水提供了可能。

目前中央批准的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起点是从丹江口水库,但是经过专家多年论证,丹江口水库能够提供的水源就是90亿立方,保证率接近80%,枯水年在60%左右。因此,中线方案下一步也在考虑如何从长江取水再来补充丹江口水库。

三峡工程已花900亿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说:"三峡工程一共投入的资金是900.9亿元,现在完成的任务量大致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倒过来算的话,三峡工程控制在1800亿是有把握的,说得再明确点,甚至还有余地。目前,三分之二的任务完了,三峡工程的资金才花了900亿。"

郭树言:中国目前正在研究三峡工程反恐方面问题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在回答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提问时候透露,三峡这么大的工程,一旦被袭击,虽然对大坝威胁不大,但是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中国目前正在研究三峡工程反恐方面问题。

三峡工程世界之最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