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新奥运
北京的建设从来就没有停步,并且以较高的速度进行着。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使飞速发展的北京又添加了催化剂,催生了“奥运工程”。
奥运会预计设置28个项目,需37个体育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北京市专为2008奥运会兴建的场馆就有8个。这些体育场馆建成后,不仅可以完全承担起举办奥运的任务,而且在奥运会结束后,为北京居民留下了一批全民健身以及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为今后举办大型国内外赛事提供了全新的硬件设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黄艳说,2001年到2005年,北京将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约合225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环境保护、水系治理、建设污水厂和城市绿化、供水、供电系统和改进北京的信息处理系统。
交通方面,将建设11条放射高速路,与环城路组成路网。轨道交通将置于重要的地位,到2008年,北京将建成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超过200公里(目前仅有54公里)。黄艳预言,到时北京的交通状况将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保护环境,是北京市着力去抓的一件事。为改善环境,北京做出两大举措:一是建污水处理厂,二是建设环城绿化隔离带。
目前,北京建有污水处理厂4座,每天全市用水大约250万吨,其中经过处理的只有40%。现计划再建12座,到2008年全部建成后,北京所有的污水都来被截留,经过处理后,或用于园林绿化,或用于冲洗汽车,或用于景观水域等等。
关于绿化,黄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她说,北京市将在四环路与五环路之间,营造一条24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记者粗算了一下,这240平方公里中用于绿化的面积就有120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颐和园大小。到那时,北京又多了一道绿色长城。
50年的城市建设,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教训,但不管怎样,终于让北京人聪明起来。当然,这是交了一笔不小的学费后让人聪明起来的。所以有人叹曰:如果当初听了梁先生的话,也许北京今天会更好。但历史不能假设,当时有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我们不要苛求前人,而应着眼未来。今天,在装点北京时,人们更加注意保护旧城,爱惜旧城了。生活好了,大家对旧城历史文化的怀念越来越深。北京旧城有62平方公里,黄艳说,北京旧城全部保留下来有困难,旧城区也需要发展和建设,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也要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的重点是旧城的基本格局,皇城、城市中轴线、城市水系和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等。这25
片保护区的面积占北京旧城面积的17%,加上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文化保护单位,整个北京旧城的保护面积将达到37%。为了保护北京旧城,四环以内的工业企业都要逐步搬迁。
今后几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本着既古老,又现代的要求,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做好维护旧城风貌的工作。
北京太老了,背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大量危旧房的存在,既影响了市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又给危旧房改造带来了许多困难。困难再大,北京市已下决心逐步加以改造。2002年一年,北京就将拆除危房84万平方米,建设适用住房200万平方米。在危旧房改造的指导思想上,变房地产开发为政府行为,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多方征求方案,力求改造与环境相协调。上面提到的南池子改造就采取了这种做法。
1949年,北京市有人口209万,2000年已达1380万。为了缓解人口的压力,满足北京城市发展需要和保护旧城,北京近年采取了新的疏解人口的做法,按照“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在北京的郊区逐步建设10个边缘集团,14个卫星城。一个卫星城可以居住25万人到40万人。同时,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在市区边缘集团与远郊卫星城之间建成300平方公里到500平方公里的环市区绿色生态走廊,以大大提高北京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