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建设并举
“梁陈方案”虽然没有被采纳,但这两位先生重视保护古都北京的思想,还是受到了中央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坦诚地说,在当时保护意识远没有达到今天的水平的条件下,政府已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时,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采取了分别对待的原则:有的保护,有的拆除,有的迁移。
中南海北海大桥的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北海大桥原是宫廷内部的御桥,只限帝王鸾舆和王公大臣的轿子通行,不许黎民百姓涉足,连一般的官吏也不许通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北海大桥才成为人人可行的道路。但桥身窄,坡度陡,两端还有牌楼阻隔,交通极不便利。
20世纪50年代初,此桥的改造已是势在必行。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拆除,连团城也拆掉,把马路取直;另一种意见主张保留旧桥,在南边另建新桥。北京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决定采取原桥改建的方案,把桥拓宽,放缓坡度,拆除牌楼,保留团城,仍用汉白玉栏杆,使北海大桥与北海、中南海的景色融为一体,既改善了交通,又保持了原有风貌。后来,汉白玉栏杆改成了铁栅栏,不免让人产生了几分遗憾。这是后话。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北京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间,已建立起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区工业发展过大造成能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由于建筑技术的提升,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已对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造成严重威胁;在旧城区,新建筑的高度已大大超出旧建筑,因此,加强对旧城整体风貌的保护日显突出。
在此情况下,编制一个体现时代特色的新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代替旧的规划就显得十分迫切,十分必要。1982年,北京市编制出新的方案上报中央政府。1983年,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总体规划,明确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新规划的突出变化之一是删除了“经济中心”的提法。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黄艳认为新规划是一个飞跃,它把古城的保护放到了重要的位置,突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从此,北京的旧城保护与城市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在为古都的保护献计献策。往往为了保护一处名人住宅,或为了保护一棵名木古树,一再修改设计方案。在做不到两全的情况下,宁肯牺牲设计。这一点,在近年修建横贯东西的平安大街时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又如圆明园东路拓宽工程,为了保护清华大学西门前的两座石狮子,道路设计成了“S型”。
最近一个动人的例子是,北京市修建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动议得到市民广泛的响应。 北京城墙——北京古城的标志。它是北京古城完整格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它的变动,它的平面形成凸字形的沿革,充满了历史意义,是历史现象辩证的发展的卓越标本。”(梁思成语)。
可惜的是,当年修建地铁时,大部分城墙已拆除,只留下少量的遗迹。今天要修复的明城墙遗址,就是当年残留的一小部分,它东起东便门角楼,西至崇文门,北至北京站东街,全长1600米。明城墙遗址公园工程已于2001年12月开工,定于今年5月建成。修复遗址公园的消息一传出,市民积极响应,腾退用房,踊跃捐赠旧城砖。
保护北京,并不仅仅是保护北京的古建筑,还有北京的环境。近年来,为了还北京一个蔚蓝色的天空,北京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环境,广植树木铺草坪。仅2001年一年,就种树2200万株,新增绿地36万亩,相当于一年增加了4个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38.2%,人均拥有绿地9平方米。
历史上,北京因水而兴,因水而建城,有自己的独特水系。一派绿水绕京城的湖光山色。人们可以从紫禁城坐船到颐和园,还可通过大运河下江南。近几十年,由于工业发展,人口增加,加之疏通不力,水系污染了,河道被堵塞了。近年,北京市为了恢复古都风貌,下大力气整治水系。几年工夫,碧水环京城的佳景又重现,中断近百年的京城航运又恢复了。
古都北京的保护与建设确实成绩斐然,但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有人认为,大批的现代建筑不断涌现,商业城市色彩越来越浓厚,古都风貌正日益黯淡。中华第一街——长安街天安门附近建设的一些超大超高建筑,明显破坏了古都风貌和长安街的景观。旧城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几乎被全线突破,旧城原有的以故宫为中心的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面临严重威胁,过高的建筑容积率给城市交通、环境和防灾带来难以克服的后遗症。本来旧城已经人满为患,可是目前还在不断加密。建设中的破坏屡禁不止。长官意志代替法律法规,时有抬头。
原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总建筑师刘小石对在人民大会堂一侧的长安街建设一座圆形庞然大物(国家大剧院)就表示异议,他说,在这个地方摆放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设计在追求形式、损害使用功能、肆意浪费和比例尺度失调等诸方面的失误都是罕见的。”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合格的设计。
当然,一座建筑物出来了,有不同意见,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不足奇怪的。学术的争论,只会促进学术的繁荣。
可喜的是,北京城市规划和设计上的种种弊端已引起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