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巴托郊外
韩春鸣
蒙古国虽是和我们中国接壤的邻国,但出访之前,我对它的了解非常肤浅。不久前,应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巴嘎淖尔区政府的邀请,我们一行对蒙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虽是走马观花,我却认识了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世界。
成吉思汗发祥地,一个触发联想的美丽地方
被毛泽东称之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景仰的英雄,也是蒙古国民的骄傲。巴嘎淖尔区区长达瓦·道尔吉先生特意邀请我们去了成吉思汗的发祥地。正是在此他被推举为大可汗,并由此开始了他的伟大霸业。这里是距巴嘎淖尔区郊外130公里的一处风景区。
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着的,是一块神秘的或许应当说是神圣的蓝色的盆地,有一蓝色的镜子一样澄澈的小湖。湖水面积不大,东西长约二三百米,南北宽约一二百米,其形状就像是人的心脏,蒙古朋友们称这个湖为“心脏湖”。是的,如果把这块圣地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盆地中的小湖,也恰恰是在心脏的位置。
湖畔的四周是天然的未经人工修饰却十分平坦的草甸,绒绒的草地,比城市的绿地还要平坦美丽;草的品种比较单一,高度基本在20厘米左右,草丛中盛开着金黄色的小花。湖畔的南侧是一个天然的广场,有足球场大小的一片草地,草地的中央立着一块高约1米,宽约30厘米的黑色的石碑。上面书写着成吉思汗与这块神圣土地有关的内容。
如果你静坐在这块草地上,不禁遐想联翩。数百年前,这里旌旗蔽日,金戈铁马,各路大军的司令部酝酿着进军的路线,筹划着胜利的方略。这里英雄云集,枕戈待旦,慷慨悲歌……这里创造了一代英豪,又一个时代的里程碑。
在成吉思汗的碑文前,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们要围着石碑绕行三圈。虔诚的蒙古人还要跪在石碑前,用前额贴在石碑前祈祷,求神圣的成吉思汗让他们如愿以偿。一般的来人还要以酒祭奠先人,他们先将放在石碑前的酒盅斟满,然后将自己手中的酒盅也斟满,用手指沾一滴酒弹向天空先敬天,再用手指沾一滴酒洒向大地敬大地,最后面对石碑,与先人共饮一杯。传统的祭祀礼仪过后,蒙古朋友开始杀羊,按照民族的习惯做法烤全羊。
谁是这些精美雕塑的创作者
大凡城市,少不了有雕塑,在广场,在街头,在公园;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但我在蒙古看到的“雕塑”,不是在城市,而是在草原。当我驾车奔驰在蒙古如海洋般起伏的大草原上时,我居然也见到了一座座精美绝伦的“雕塑”。草原上的“雕塑”无论是风格,还是创意,都是城市的任何雕塑家不能相比的。
草原是一马平川,但也有高坡和低洼处。草原像一首歌——悠扬动听的歌,缓缓起伏,悠悠荡漾;兀的,扬起一个直冲云霄的高音符,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眼睛发亮,耳目一新。
这个美妙的高音符,就是矗立在高坡之上的雕塑。
确切地说,草原上的雕塑是石雕,一座座石山,形态奇异,充满美感。有的如羊羔,有的似骆驼,巍巍壮观,如一座丰碑,一座纪念塔,还有的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但这些雕塑是没有一点水泥粘合的,甚至极少有泥土。在科鲁伦河的上游一片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附近,有一大片石山,其造型就像是数位伟人的剪影,高大挺拔,形象逼真;又像一座英雄群像,或站立,或稳坐,或扬鞭策马,或振臂呐喊,惟妙惟肖,让人叫绝。景点负责人告诉我,你们的雕塑是靠人做,是要支出费用的,我们这里的雕塑是靠天的神来之笔,是大自然的恩赐,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谁是这些美妙绝伦的雕塑的创造者呢?草原上风大,气流猛烈,没有任何遮挡,突兀在高坡之上的岩石自然就是风所攻击的惟一目标了。强劲猛烈的气流没有经过人类的指导,完全凭借自身的灵感,任意挥动“刻刀”,创造出了让人类叹为观止的杰作,成为草原上无与伦比的雕塑家。
“亚洲狼”带我们去打猎
“亚洲狼”是巴嘎淖尔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实业公司的名字,这家公司颇有些经济实力。公司的老板是一位30多岁的蒙古汉子,方圆脸庞,很精神,中上等的身材,十分结实健康,虽然不会说汉语,但他的眼睛会说话,而眼神表达的思想似乎是不要翻译的。2001年初,巴嘎淖尔区代表团来北京访问,他作为实业界的代表而成为访问团的成员,这次我们到了他的家乡,他便一定要尽地主之谊,邀请我们到大草原上打猎。
星期天一大早,他亲自驾驶着他的“沙漠王”越野车与区长达瓦·道尔吉先生一道来到我们的驻地。他驾驶越野车似乎与驾驭草原的骏马一样,不管多陡峭的坡,一加油门就冲了上去,就像骑手跃马扬鞭一样。乘他的车要有胆量。
没有用多少时间,我们就来到了科鲁伦河上游草茂水美的大牧区。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有什么动物可打呢?天空中,在蓝天白云深处,有翱翔着的雄鹰,半空中有唱着动听歌的百灵鸟。对这些飞禽,他都不动容,我知道,雄鹰是草原人民景仰的,百灵是草原的歌唱家,是不可能成为这位草原之子的猎物的。蓦然,我看到在草甸上悠然漫步的类似孔雀的禽类,我立即用手指给他。他用力摇摇头,双手合十,好像告诉我,这是神灵之物,不能打的。事后我知道,那成双成对的禽类是一种仙鹤。这些仙鹤似乎也知道人们对它们的态度,见到我们不急不慌,怡然自得。一副主宰草原的神色。在路过的湖畔,我们见到了大白天鹅,也不过远远地欣赏了一下它们的姿容,没有惊动它们。蒙古国虽然允许打猎,但有些动物是明令不许打的。只有对旱獭、黄羊、狍子、狼等数量较多的动物才可以开杀戒。即使对待狼,也要保护一定的数量,超过保护数量时才允许打,以免对牧民造成危害。
草原上旱獭很多,样子就像是没有长尾巴的松鼠。据说旱獭的皮毛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在路上行走,时不时地看到旱獭从洞里露一下头,望着我们一动不动,但当我们一停车,它马上一声尖叫,很快就钻进洞穴的深处了。俗话说狡兔三窟,旱獭就像要与人打一场地道战,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打旱獭时必须要屏住呼吸,不出一点声音,待旱獭刚一露头就开枪,才有可能猎获。
要想猎到大的猎物,还必须要围猎,一些人剑拔弩张埋伏起来,另一些人跑到另一侧,摇旗呐喊,大声鼓噪,这样做是为了惊起动物,令其乱跑,跑向人们严阵以待的的伏击点。这一次,这传统的作法没有什么效果,虽然也见到三只黄羊飞奔而过,冲进了丛林,还没来得急开枪,就已经不见了黄羊的踪影。
清晨出发时,“亚洲狼”信心十足,受他的情绪感染,我还真的以为不会空手而返。谁料到,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一定要念阿弥陀佛了。“亚洲狼”始终就没有见到它所希望的猎物——狼。
回到驻地,当老板对我们一行表示遗憾时,我说,实际上你已经有了猎物,你让我们对你的家乡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今后合作开发旅游景点有了更明确的意见。这不就是你的收获吗?听了我的话,他狡猾地笑了,似乎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