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地方形象>


地方形象
珠三角西岸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大城市
五指并拢形成拳
点击佛山经济
信息化改变佛山市南海区
行走风韵佛山


点击佛山经济

本刊记者 张 洪

佛山不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更不是国家重点投资发展地区,而其经济实力却在广东省排行第三。珠三角腹地的特殊位置奠定了佛山的区位优势,而从古至今的商业传承则为佛山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山的民俗博物馆里,伫立着一块孔庙中常见的黑色石碑,上面刻记着雍正元年(1723)佛山重修某会馆时的捐款数额,对每人出了多少银两记录得一丝不苟。当地从古至今浓厚的商业传统可见一斑。

数字是解读佛山经济的最佳方式,1978年,佛山GDP只有12.96亿元;1990年,达到136.73亿元,12年间增长超过10倍;2001年,佛山GDP已跻身到“大户室”——千亿城市的行列,达到1068.36亿元,是1978年的近83倍。在广东省,仅有广州、深圳、佛山这三个城市的GDP超过千亿,而佛山是当中惟一的地级市,在国内GDP超千亿的地级市也是屈指可数。

在此,让我们点击几个佛山经济关键词,以此管窥佛山强劲的经济实力。

击键一:石湾陶瓷
与“官窑”有别的佛山“民窑”

佛山制陶历史悠久,4800年前的河宕贝丘遗址,500年南风古灶窑火生生不灭,见证了佛山陶瓷昔日的辉煌。陶瓷是佛山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1000多个建筑陶瓷品牌的故乡出自佛山,这里是全球建筑陶瓷企业最密集的产区。

在佛山禅城区的东平河两岸,绵延的陶瓷企业一眼望不到尽头,从石湾、张槎一直到河对岸的南庄,集中了3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线达1200多条。作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从过去石湾独秀到目前众星捧月的格局。

佛山陶瓷集中在石湾,而石湾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民窑”,与景德镇的“官窑”相对,佛山的“民窑”更富有个性化和市场化的特点。民间喜欢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赚钱的生意当地人打死也不干。与作为贡品的景德镇陶瓷不同,石湾陶瓷呈现出粗犷的特点,它追求的不是色彩如何丰富,线条如何细腻,而是整体造型上是否传神。

国际上有句俗语:“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佛山陶瓷汇聚了国内一流的研发、技术和交易平台,不管是本地企业扩张还是外地企业发展,都可以贴牌生产。佛山制定的陶瓷“佛山标准”使当地陶瓷产业的规模越滚越大。这一点,鹰牌集团感受最深,连续六次作为中国陶瓷惟一代表参展意大利博罗伦亚国际陶瓷展的公司总经理钟应洲,从最近一次展会上回来说:“我们签了80个货柜的订单,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同。”

把佛山称为“中国陶都”一点也不过分:2002年,佛山陶瓷产量15亿平方米,约占中国陶瓷总产量的50%;业界流传着“陶瓷名品半佛山”之语,在12个建陶卫浴中国名牌产品中,佛山独占鳌头,鹰牌、东鹏、新中源等7家企业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佛山陶瓷在中国的地位。

东鹏销售破十亿

2003年年底,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年终盘点证实:东鹏陶瓷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迄今中国陶瓷行业第一个跨越10亿销售额的品牌。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新家告诉记者,东鹏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建陶第一品牌。

1997年,东鹏陶瓷集团公司正式组建,1999年销售实现“小满贯”,冲过5亿元大关;东鹏以“建陶万千,东鹏领先”的气魄,乘势而上,2000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2001年,东鹏提出“向10亿迈进,打造中国建陶第一品牌”的新目标,终于如愿以偿。由东鹏公司率先研制开发的“金花米黄”系列抛光砖引领抛光砖消费潮流,曾创造出“全国一片黄”的抛光砖产销奇迹,至今经久不衰。

  2002年,在中国建筑与城市景观科技展上,东鹏集团推出了新款瓷砖“金意陶”,当副总经理罗家新随手拿起一把螺丝刀,向“金意陶”的瓷面用力划去时,只见火星闪烁,石面却丝毫未损,围观的人群顿时涌了上来,其中一位来自桂林的参观者当时发问:“这块砖要多少钱?桂林有没有的卖?” “金意陶”以“陶艺精”为宗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品牌成为中国仿古砖“四大名门”之一。

  2003年,在新的创新机制下,东鹏展开“恒久洁白,珍爱一生”的“天山石”全国促销,以及“艺术之美,恢弘再现”的“敦煌系列”的隆重推介等系列策划战,推动抛光砖、瓷片和文化砖三大系列销售。当年销售业绩稳步上升,“东鹏”这块名牌越来越闪亮。

击键二:顺德家电
“可怕的顺德人

1993年,《经济日报》记者采访顺德,得出“可怕的顺德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北人南行记”系列报道中一篇文章的题目,一时成为顺德的“注册商标”。在传统的经济范畴里,顺德人创造出的经济奇迹令人炫目,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另类形象。“可怕”成了顺德人的标签,其内涵就是成功致富,大胆创新。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肚脐眼”上,离北面的广州不到30公里,离深圳、香港、澳门也不远。这里是中国最早进行企业改制的地方,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顺德就以经济的快速发展闻名中国,声名居“广东四小虎”之首。2002年,顺德的GDP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位居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顺德既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繁荣象征,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在佛山的工业产业中,陶瓷因其千年历史而成为佛山的支柱产业,家电则是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明星产业。顺德经济的亮点是“两家一花”(家电、家具、花卉),其中,家电是顺德最有特色的产业,也是顺德人最大的骄傲。

在佛山乃至中国,顺德经常会成为人们的一个话题。这里不出产影视巨星,却出产名牌产品。顺德的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家乐等,都是响当当的中国驰名商标,它们在中国家喻户晓,为中国家电商战演绎了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顺德也因此成为中国的“家电之都”、“家电王国”。

20秒“出炉”一台冰箱

在佛山工业产值中,家电行业产值约占1/4,占广东省行业总产值的60%,中国的20%。在佛山,每20秒钟就有一台冰箱走下生产线;中国人使用的电饭煲超过一半出自顺德;而顺德对热水器的要求只有一个:立志为全国供热水。

作为中国的家电制造中心,顺德有大大小小家电企业3000多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电风扇、电饭煲、电冰箱、空调器、消毒碗柜和热水器生产基地。顺德家电企业产值占该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占中国同行业产值的15%左右。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顺德虽小,但在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广东16个“中国驰名商标”中,顺德就占了5个,它们分别是容声、美的、万家乐、科龙和格兰仕。

近年来,东芝、三洋、松下等数十家国际有名的跨国公司先后来佛山投资,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参与,提升了佛山家电产业水平。

有钱的“顺德佬”

有人说:“没有广东人不敢赚的钱。”其实,同属广东的顺德人并不是什么钱都赚。“实业聚财”才是顺德老板的本性。


与内地不少老板用一些吓人的大项目“圈钱”而发达的路数不同,顺德老板赚钱靠办厂搞制造业。除家电之外,顺德发达的产业还有涂料、家具、木工机械等。顺德的制造业是靠仿造香港和日本产品起家的,第一把风扇、第一台空调、第一台冰箱,差不多都是把人家的产品买来拆开之后,发现自己也能生产,于是就自己加工或到处采购零部件而组装出来。

“多做少讲,只做不讲,做了再讲。”这是顺德出生成长而后曾官至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先生对顺德人的美化与肯定。经过现实的反复搓揉,低调成为顺德人的集体无意识,被许多顺德人奉为圭臬,甚至引为一种骄傲。

在广州或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你问任何一个人对顺德人的印象,十有八九都回答:“顺德佬有钱”。为什么?“顺德不仅出了许多大老板,开厂当小老板的人也非常多。”

有数据表明,1996年,顺德市农行的存款相当于整个安徽省农行的存款。2002年顺德农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03亿元人民币,顺德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25.7亿元人民币,加起来有600多亿元,比安徽农行要多100多亿元。

1999年,李长春到任广东省委书记不久即到顺德考察,对顺德人的富足有着深刻的印象,他指示将顺德市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

击键三:佛山塑料
百尺竿头 二次创业

在“2003佛山市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佛塑新材料工业园正在启动的第二个项目,刚好列签约项目中的第300个。佛塑新材料工业园的建设,被佛塑掌门人冯兆征视之为佛塑二次创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2000年,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短短四年时间,该公司收入迅速翻番。几十亿的产值意味着新的起点,上市后公司随即宣布,佛塑二次创业正式开始,并以今后20年为期,制定了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佛塑的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在发展模式、追求目标和经营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一次创业时期国家正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佛塑负债发展,敢于借债,敢于投资,看准机遇,进行规模技术改造,加工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加工改造成适合本地的机器类型,从根本上调整了产品结构。用冯总的话说:洋母鸡吃洋米,要改造它吃土米,到今天,它已经什么米都吃了。短缺经济时代过去后,企业也到了改变思维,改变经营战略的时刻。二次创业定位为从单纯的产品经营转向产品经营与资本营运相结合共同发展。

冯兆征的几句话概括出了佛山企业家成功经营企业的密钥:为什么梁山好汉108将能在聚义厅里排排坐而又相安无事?冯总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他们坐在那里共同看着旗上的四个大字:替天行道。好汉如此,企业家亦如此,坐其位就要行其政。

“三步走”走向世界

冯兆征感慨,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老电影中,攻城时总有一个士兵举着红旗远远地冲在前面,其实只拿枪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举旗呢?在冯兆征眼里,那是目标,是精神。从目标来说,佛塑一次创业追求的是更好地在国内生存发展,而二次创业的目标则分为“三步”:前五年称雄国内,第二个五年跻身亚洲,后十年走向世界,成为一家国际性的企业。

二次创业的目标决定了佛塑从公司治理和技术上都要向国际化迈进。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变革公司的治理结构,按国际标准完善公司治理,打牢“百年老店”的管理基础。技术上,则要从过去偏窄的产品发展方向,按相关多样化的发展方针,定位于高分子、新材料方向,并不断开发和创新技术,延伸产业链。

目前,佛塑正在与外资合作,在园区联合生产广泛应用于IT产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佛塑新材料工业园建设以及公司“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佛塑进军IT行业的切入点。一个大开发区和大集团的结盟更有利于“以商引商”,更有利于开发区形成特色产业、相关联产业,这是开发区发展的又一种有生命力的新模式,佛塑正在探索和实践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