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并拢形成拳
李 烨 张 洪
2003年可以说是佛山历史上的“纪元年”,区划调整给佛山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境内大量收费站被撤并,城市中心组团规划出台,大量连接五区的新交通项目上马,佛山五区电话号码实现升位及区号统一……在整合的合力带动下,佛山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1亿元,同比增长1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8万元,同比增长15.9%。
佛山市市长梁绍棠对过去一年整合的评价是,各区、镇(街)和工业园区把原有的基础优势和区划调整后赋予的新“合力”发挥了出来。佛山全局一盘棋,“五指并拢形成拳”,正在从原来的“单打冠军”向“团体冠军”跨越,形成了“两‘虎’争先、五‘虎’生威”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两虎争先 五虎生威
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是佛山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从广东省委提出“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以来,佛山从来没有沉寂过:先是媒体“井喷式”的炒作热潮,接着总投资1929亿元的十大工程开工,再次吊起人们的胃口。撤市设区后,一系列大动作使佛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区划调整激发了各区谋求更大发展的活力,产生了“五个一相加大于五”的良好效应。
对于大佛山五个辖区的优势,梁绍棠如数家珍,颇为自豪。禅城区是中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在撤市改区前均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02年,顺德和南海名列前两位。可以说,佛山的五个区都有自己的高招、实招甚至绝招,都是某个领域的单打冠军、甚至全能冠军。而过去分散的五个区如今汇聚到一个“屋檐”下,其实力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对调整规划稔熟于心的梁绍棠告诉记者,佛山东南部的禅城、南海、顺德占整个佛山土地的52%,却占了佛山GDP总量的87%,西北部拥有佛山48%的面积,但GDP仅占佛山总量的13%。行政区划调整后,东南面全力把经济做强,西北面全力把经济做大。对南海、顺德、禅城三个区,通过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来提高区域的国际竞争力。而三水、高明恰好可以凭借充足的空间承接前三个地区的产业转移,经济总量持续上升。
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了佛山工业园区的整合,形成了以十大园区为主导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格局。2003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25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7.9%。截至2003年底,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已有203家,高新技术产值达到703亿元。2003年在佛山成功举办的“9.26”投资推介会上,签约投资项目598项,投资总额641.6亿元。可以说,行政区划调整后,佛山经济发展的后劲更足、更猛了。
广佛一体 互补发展
北方人初来佛山,常常分不清哪是广州,哪是佛山。毗邻广州,广佛一体,是佛山的区位优势。梁绍棠告诉记者:“佛山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靠近广州,可以充分发挥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优势。”借助这一优势,佛山必须既借力又独立,既接受广州的提携,又不丢掉佛山的传统产业。“广佛都市圈”的建立将对佛山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梁绍棠告诉记者,佛山要发挥邻近广州的区位优势,与广州发展格局相衔接,主动接受广州交通、经济、金融、资讯、物流的辐射和带动。具体来说,广州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佛山与广州地域相连,两市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共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广佛都市圈”的格局。这一格局将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乃至“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市委、市政府坚信,整合后的佛山将全面接受广州辐射,营造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开发的两地“共赢”格局。
目前,佛山正在实施的十大工程共有10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929亿元。其中将重点建设好交通道路网、快速轨道网、电网、气网和信息网五大网络,实现真正打造“广佛都市圈”的目标。
要发展,路先行。对于看似枯燥的道路交通规划,佛山人乐此不疲!佛山重点打造的“五纵九横两环”工程中的“一环”快速干线将成为“广佛都市圈”南北向的重要通道。去年广佛地铁已经动工,2006年将与广州地铁3号线同时建成通车。未来,还将与计划建设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相连。
在谈到与广州的产业关系时,梁绍棠说,在这个问题上,佛山表现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有的大度和开放。我们不能用行政理念去研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加入WTO后,行政区域的概念会逐步淡化,区域经济思路会逐步加强,这样去思考才符合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对于佛山来讲,需要依托广州的产业发展,明确定位自身的产业分工和协调地位。一方面是吸纳和承接,利用广州进行产业调整的契机,承接广州转移出来的部分产业。另一方面是合作发展,有机整合广州和佛山的各自优势,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如,广州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对产业带动很大,佛山则可以当好“副手”,搞好配套。佛山产业的提升,需要高水准的金融、保险业服务,在这方面,广州对佛山是一个支持和提升。同时,可以利用佛山的专业市场优势和广州的交通设施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佛山拥有顺德的家电、南海的铝材、禅城的陶瓷、陈村的花卉、乐从的家具……这些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数一数二的产业基地,物流是这些产业的配套,同时也是这些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千秋伟业是人干出来的,佛山对人才格外看中,而这也是佛山急待加强之处。广州高校众多,高层次人才集中,佛山欲构建更加良好的创业平台,吸引广州的高精尖人才到佛山发展,尤其是科技、信息方面的人才,为提升佛山的传统产业服务。同时,佛山也在争取使广州更多的科研成果到佛山落户,通过产、学、研合作实施产业化,实现广佛双赢。
内外兼备 协调共进
提起佛山,人们往往会想到“佛山制造”。历史上,佛山的传统出口产品多为爆竹、棉布、铁锅、铁锁等小手工制品,如今,则升级换代成了电脑、空调、电子仪器等2000多种大商品。这些“大件商品”从佛山登机,运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昔日在英国商人眼里,佛山被称为“中国的伯明翰”,如今,这一南国重镇则成为中国大型出口基地。取得如此佳绩,佛山经济走了一条什么样的特色之路?其未来发展空间与后劲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梁绍棠的回答表现出了学者的睿智。他认为佛山经济的特色就是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皆有所长。而未来佛山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就来源于内外源型经济的协调发展。
内源型经济方面,佛山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民营经济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佛山涌现出一大批民营龙头企业:美的、格兰仕、健力宝、科龙等已成为同行业的翘楚。而在外源型经济方面,佛山是沿海城市,临近港澳,在招商引资和出口上具有相当的优势。招商引资是佛山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全力促进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是佛山的目标。2003年,佛山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3.7%。
产业发展是佛山的重点。目前,佛山已形成以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塑料制品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美的、格兰仕、科龙、北电通信、健力宝、普立华、佛山塑料、东鹏陶瓷、海天调味等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在国内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佛山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企业500强有7家,广东工业50强有4家。
练好了内功,还要谋求对外发展。佛山是个轻工业制造基地,它对境外,尤其是香港有很大的吸引力。梁绍棠告诉记者,佛山有很多境外资金来自于香港,加强与港澳货物贸易、服务业和投资便利化的更紧密合作,引导产业融入“粤港澳”经济圈是佛山经贸的一大目标。加入世贸组织后,其他境外的资金也蜂拥进佛山,香港方面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现在佛山要发展第三产业,以自身优势产业为基础,这方面香港也有很多文章可做。梁绍棠特别介绍了前不久在佛山召开的优化投资环境会议,表明佛山在软硬件投资环境上均将有更大改善,将提高佛山对外商的吸引力。
目前,佛山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对外商的吸引力,尽力创造一个让外商投资有更高回报率的环境,这包括努力降低营商成本。下一步佛山还要降低土地成本,水、电价格等也要下调,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有更多钱赚。
佛山注重以园区招商,吸引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同时采取政府、企业、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与境外有影响的招商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交流达到引资目的。佛山还将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出口稳步增长。同时,鼓励企业扩大本地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境外加工贸易。
魅力佛山 文化名城
行政规划调整后,佛山提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部署是佛山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过理性思考、专家论证做出的科学决策。
佛山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明清时是中国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是称誉世界的“南国陶都”,还是珠江三角洲众多民间艺术的摇篮。
佛山人相信,文化是构成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城区的合理规划下,佛山不忘烘托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以优质的国民学历教育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打造文化名城的新亮点。政府正在不断扶持大学院区建设,重点发展具有国际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引进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力争把佛山的大学教育办成集科研开发、高层次人才和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及高科技产品生产“三位一体”的基地。
佛山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政府非常重视对古镇、古村、老街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梁绍棠表示,以现代旅游文化理念保护好佛山的历史文化家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为了凸显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前不久,佛山颁布了建设文化名城纲要,全面启动文化名城建设工程。作为工程之一,“魅力佛山”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琼花焕彩粤剧文化周”活动的成功举办,以及“佛山新八景”评选使佛山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光彩。
梁绍棠说:佛山的未来发展就是在现有城镇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组团式大城市发展为模式,正建设两个百万人口、五个30~50万人口的新城区,以此形成组团式大城市新格局。各组团之间以现代化的快速交通网和高速信息传输网联接,未来的佛山将成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特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组团联系紧密、水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