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战事爆发后,宋庆龄立即行动起来,不仅积极组织力量帮助十九路军抗战,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慰问。她曾公开表示:“对于抗日战事,当然主张积极抵抗到底。”
宋庆龄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合影
1月30日,宋庆龄与何香凝等顶风冒雪来到真茹前线慰问,热情赞扬十九路军的将士们,鼓励他们为中华民族抗战到底,“你们抗战的枪声一打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一口气!亿万同胞声援你们,支持你们!”
1932年2月,宋庆龄在真茹前线残垣断壁前,手持未爆炸的敌弹留影,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宋庆龄与何香凝发动募捐活动,呼吁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上海人民掀起了一股捐献热潮。为支援前线、救治伤员,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黎照寰等以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舍“执信西斋”为院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筹办了一所设有300个床位、医疗器械设备完善的国民伤兵医院。在宋庆龄的感召下,国民伤兵医院汇集了一大批中西名医和护理人员,他们各展所长,不收分文。
1932年3月,宋庆龄(二排左十四)在“国民伤兵医院”门前与该院全体职员合影
宋庆龄特地选购《小桃红》等粤语唱片,在国民伤兵医院为伤兵播放
宋庆龄不仅担任医院的理事,而且长时间地在医院工作。她深入病房巡视慰问,并亲手给伤员送水喂药。宋庆龄还为伤员们捐赠了一批图书,购置了唱机和唱片,并针对伤员大都是广东人的情况,特地选购了《小桃红》等广东乐曲送去,用家乡音乐来抚慰伤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广大伤员深受鼓舞。
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经宋庆龄等签名发表,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4年4月,她与何香凝等1700余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提出“立刻停止屠杀中国同胞的战争”、“一切海陆空军立刻开赴前线对日作战”的主张,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广大群众和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公开签名赞成者达十万人。面对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于1935年8月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党的《八一宣言》刚发表,宋庆龄立即与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及于右任、孙科等率先签名响应,热诚拥护。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孙科等率先签名响应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发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强烈号召。宋庆龄对此政策极为赞同,凭借她特殊的地位与身份,从多方面助力中国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936年,毛泽东致函宋庆龄,请其向宋子文借款。这是宋庆龄1969年3月17日致廖梦醒的信,提及了这笔借款的由来
1936 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毛泽东考虑到宋庆龄与宋子文的亲属关系,致函宋庆龄,请她向宋子文借款,以解红军燃眉之急。宋庆龄深知红军面临的困境,为了支持中国革命,她毅然将孙中山留给她的上海莫利爱路寓所抵押出去,同时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凑齐了5万美元。之后,她通过潘汉年将这笔钱转交给了毛泽东,帮助红军缓解了资金压力。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委托赴陕北瓦窑堡,向中共中央传递国民党要求与中共谈判的信息。这是董健吾在返回上海后题赠宋庆龄的陕西鱼骨化石
1936年1月,受宋子文委托,她向中共领导层转达了国民党愿基于此进行谈判的重要信息。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的寓所中,宋庆龄郑重地将一封写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信件,托付给董健吾,委托他前往陕北。3月4日,毛泽东等领导人签署电函,交由董健吾带回上海呈给宋庆龄,还附上苏区几枚铸有镰刀斧头的银币和布币作为礼物,这一互动彰显了双方对合作的期待与诚意。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拘禁了蒋介石及一众国民党军政大员,并发表《对时局宣言》和通电,提出八项救国主张。当晚,孔祥熙找到宋庆龄,妄图让她公开谴责西安的“叛变”并要求释放蒋介石,却遭到宋庆龄的断然拒绝。宋庆龄明确表示:“张学良做得对,要是我处在他的地位,我也会这样做,甚至还会走得更远!”之后,宋庆龄积极奔走,介绍潘汉年赴南京,促成了宋子文、宋美龄的西安之行。她努力沟通南京和西安之间、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宋庆龄首次以中央委员身份出席此次重要会议。会上,她与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走向团结抗日之路。宋庆龄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演说,她激昂地阐述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指出每位中国爱国志士都应庆幸政府已开始认识到,为拯救国家,必须停止内斗,并且必须动员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所有力量,以保卫国家的完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宋庆龄全力投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在上海的寓所,她热情接待周恩来、秦邦宪和林伯渠等人,坚定地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殷切希望两党能尽快正式建立再次合作。宋庆龄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如同强劲的东风,有力地推动了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的进程。
宋庆龄三姐妹在重庆视察伤病医院
宋庆龄三姐妹赴重庆第五陆军医院慰问伤病员
宋庆龄三姐妹在重庆视察公共防空洞
宋庆龄三姐妹赴成都途中,在荣昌县受到两千余名妇女儿童的欢迎
宋庆龄三姐妹在成都参加部队检阅仪式
宋庆龄三姐妹在视察途中休息
宋庆龄在重庆慰劳抗日将士
宋庆龄三姐妹在重庆视察第一儿童保育院
1940年春天,应宋美龄之邀,宋庆龄与大姐宋蔼龄从香港飞抵重庆。在渝期间,她与宋蔼龄、宋美龄多次携手出现在公众面前,巡视被日机轰炸的残迹、防空设施,视察工厂、学校、医院、保育院,慰问伤病员和难童。4月18日,宋庆龄与宋蔼龄、宋美龄共同走进播音室,通过美国NBC电台向全美民众发表演讲,以激昂的语言表达中国抗战必胜的决心,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呼吁。同时,她以保卫中国同盟主席身份,联合保盟会长宋子文联名发表《致国外朋友们》,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战事,谴责日军暴行,援助中国抗战。5月9日晚,宋庆龄离开重庆返回香港。
1941年12月11日,宋庆龄再次来到重庆。此时,“皖南事变”刚刚发生不久,国共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宋庆龄联合柳亚子等人致电蒋介石,严厉谴责其破坏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行径。在此期间,宋庆龄多次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她与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共商抗战大局,为维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同各种投降言论和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直到1945年12月,她才离开重庆返回上海。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定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以她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有力地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部分内容和照片来自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