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两岸关系:僵局与交流并存,斗争与融合共进

2019-01-07 15:21:00 【关闭】 【打印】

  2018年,海峡两岸关系又经历了一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僵局与交流并存,斗争与融合共进”来概括。两岸关系在持续僵持、政治对抗背景下有了新变化、新斗争,也有新发展。大陆持续同岛内外“台独”势力进行斗争,不断强化“反独”“遏独”力度,同时出台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两岸融合发展取得重要新进展。两岸民间交往交流、城市地方互动与经济合作克难前行。2019年台湾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选举季,两岸关系议题又持续成为关注焦点。国民党在地方县市选举中大胜为推进两岸城市地方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机会,各界抱有期待,但同样面临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台独”分裂活动的挑衅以及美国持续介入台海引起的不确定风险,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与警觉。

  “台独”分裂活动升级,大陆“反独”力度增强

  2018年,岛内“台独”分裂活动持续蔓延,甚至十分猖獗。一是蔡当局及高官不断发出更为激进或挑衅性的“台独”言论。赖清德出任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后,不断叫嚣“我是务实台独工作者”,2017年与2018年先后四次公开发出这一叫嚣。蔡英文不仅不断强硬对大陆叫嚣“不会坐视”“不再让”等对抗性强硬言论,而且在重要场合逐渐更多以“中国”称谓大陆,特别是在所谓“双十讲话”中6次直称“中国”,甚至公然表示“不会牺牲台湾主权”。二是蔡当局持续全面推动“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与“历史台独”等分裂活动,努力建构“台独史观”“颂殖史观”“原住民史观”“南岛史观”,均旨在消除“中国史观”,为“台独建国”铺路。三是蔡当局与民进党候选后期调整选举主轴,主打“大陆介入牌”“大陆渗透牌”与“统独牌”。特别是蔡英文最后关头将这次地方选举定位为“台湾民主保卫战”与“台湾主权保卫战”,以突出“台湾主权独立”的“台独性”。四是民进党与民间新兴“台独”组织“喜乐岛联盟”里应外合,于10月20日在台北市与高雄市同时举行“反吞并”游行抗议活动。五是“台独”分裂势力推动“东奥正名”公投分裂活动。2018年1月15日,早已“绿化”与“独化”的台湾体育界知名人士纪政召开记者会,宣示要推动“东奥正名”公投。其中“李登辉民主协会”理事长张灿洪等成立“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行动联盟”与“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行动小组”,以“你是否同意以台湾为全名申请参加所有国际运动赛事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公投案主题。“台独”媒体如民视电视台等更是大力配合与宣传,鼓动民众参与及支持“东奥正名”公投。另外,美国增强打“台湾牌”力度,不断给台当局发出错误与危险信息,增大了台海风险与两岸关系发展变数。

2018年4月16日,2018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在河南郑州开幕

  面对岛内“台独”分裂活动的蔓延与“台独”风险的上升,大陆加大了“反独”“遏独”力度,与岛内外各界“反独”“促统”力量一起,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了坚决斗争。首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表达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立场,展现了“反独”“遏独”的坚定决心,发出了强烈的政治信号。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和伎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都会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针对赖清德不断叫嚣“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言行,大陆方面给予严厉谴责与警告。4月2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强调,“赖清德以台湾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身份,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多次公然发表‘台独’言论,狂妄挑战两岸关系现状,严重挑衅两岸主流民意,危害台海和平稳定,危害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国台办以公开点名方式批评与警告台湾当局高层人士“台独”举动,针对性极强。11月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会议上,国防部长魏凤和在记者会上表示,实现中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之一,“如果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会像美国当年南北战争一样,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中国主权”。这是对美国也是对台湾当局发出“反独”反分裂的最强音,表达了“不惜一切代价”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不仅如此,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军事演习与继续出动战机或军舰在台湾岛周边绕岛航行或飞行,既是对“台独”分裂势力及有意介入台海的外国势力发出的明确警告,也是在以实际行动表达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决心,有力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行动。

  2018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与台湾地区三个邦交国建交,台当局维持与拓展“国际主权”空间的努力受挫。特别是,大陆方面坚定依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法律与相关国际法准则,要求跨国公司或机构处理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或不当规范用语问题,更改将台湾列入国家行列或等同国家的做法。2018年4月2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致函44家外国航空公司,要求在信函发出之日起30日内纠正其官网相关内容中违反中国法律、违背一个中国政策的错误做法,即纠正将台湾列入国家行列的错误做法。经过努力与斗争,到7月25日,44家外国航空公司相继将网页上的“台湾”改为“台北”。另外,在中国大陆民间监督举报与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西班牙ZARA时尚品牌、美国医疗集团美敦力(Medtronic)等跨国企业纠正错误,将台湾的标注改为“中国台湾”。

  大陆一系列“反独”“遏独”举措,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器张气焰,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统独牌”失灵与选举大败,“东奥正名”公投案被否决,同时进一步增强与有力维护了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框架与台湾的非国家化定位。

  两岸融合发展取得重要积极进展

  中共十九大以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央及有关部门相继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首先是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等29个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在岛内引起很大反响,成为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随后,许多省市或地方相继出台促进当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到11月底已有22个省市、55个地方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措施,措施项目总数超过3000条。其次,人社部于8月3日宣布台港澳人员在大陆就业不再需要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证”,在大陆工作的台胞凭借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社会保险费记录等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依法享有各项劳动保障权益。再次,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印发“台港澳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台湾居民可依规定申请办理具有大陆居民身份证功能的居住证,在居住地依法享受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措施,获广大台湾同胞热烈欢迎。另外,人社部于10月公布“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社会保险保障的同等待遇措施。另外,部分央企与国家职能部门出台本领域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

  大陆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2017年以来相继在广西、四川、湖北等地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在许多地方设立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岛内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普遍表达欢迎与支持。台“东森新闻云”民调显示,受访网友有64.3%知道“31条措施”,其中有72.2%认同这些措施,52.6%有意赴大陆发展。依据台湾竞争力论坛调查,61.1%受访者了解大陆开放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的信息。

  尽管蔡当局采取一系列对抗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企图遏制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阻碍两岸融合发展,但未能取得预期成效,不仅岛内民众普遍不满与批评,而且还出现了新一波台湾民众赴大陆求学、就业与创业发展热潮。依据台《联合报》发布民调显示(2018年9月),台湾民众愿赴大陆工作者占受访人数的43%,较两年前高出12个百分点;愿赴大陆创业者占30%,较两年前高出8个百分点;接受子女到大陆读书者占44%,比两年前增加了12个百分点;愿到大陆定居者占14%,比两年前高出1倍以上。其中,20-29岁青年人愿到大陆就业者达到55%,是各个年龄层占比最高者。同时,台湾《远见》杂志于2月份公布的民调也显示,18-20岁青年愿赴大陆就业者达53%。在2018年大陆高校对台招生中,台湾学生报考人数和大陆高校录取人数均大幅增长。到大陆高校求职与任教的台籍教师越来越多,一些高校的台籍教师达数十人。到大陆各地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也越来越多,在大陆注册登记创业的公司与就业创业人员显著增加。据统计,到2018年9月底,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或示范点达76个,在此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超过1万名。

  岛内民众统独态度与对大陆观感持续发生积极正向变化。依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资料,主张未来走向独立者从2016年5月的51%迅速降为2018年9月的36.2%,两年时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同期《联合报》民调结果显示,支持两岸统一的民众比率上升到23%,支持独立比重降为24%,两者进入黄金交叉期。同时,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观感认知出现翻转,好感度首次超过反感度。依2018年6月台“民意基金会”公布民调结果,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增加了4.4个百分点,上升到48%;反感度降为44%,降了3.5个百分点,显示台湾民众开始更趋理性、更客观地看待大陆,认识大陆,对和平统一前景认识发生积极变化。

  两岸民间与城市地方交流合作克难前行

  2018年,两岸关系依旧僵持,政治对抗未变,加上又逢台湾“九合一”选举,两岸议题变得更为复杂与敏感,但两岸间民间往来交流、经济交流合作与城市地方互动仍克难前行,并取得一些新的进展。

  在两岸两会等正式合作机制中断之后,民间机构主导的两岸经济、科技、产业、文化、教育等论坛或峰会依然频繁举行,并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主体与主要平台。其中,除了以两岸社会基层为主体的海峡论坛与以两岸知名企业为主体的两岸企业家峰会成为两大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平台,并持续成功举办,发挥重要的积极影响。12月初,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厦门举办,参与企业界与机构等代表超过1000人。在峰会上,两岸企业界在电子、医疗、金融、农业及文创等领域共签署36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03亿元人民币。特别是两岸业界达成重要共识:未来将在集成电路与显示器、5G与通讯、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装备制造、旅游与休闲运动、能源与石化、长照与安养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搭建有效沟通平台,持续推进双方交流与合作。另外,延续多年的京台科技论坛与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等两岸重要的经济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平台,尤其是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14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取得重要成效,此前已签署49项共通标准文本,此次又签署5项产业共通标准。

  尽管2018年美国发动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台商投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但两岸经贸往来仍持续发展,只是贸易与投资、台企对大陆投资与陆企对台投资、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与台湾同胞到大陆观光等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据商务部统计,1-10月,两岸贸易同比增长18.6%,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增长34.7%,但台商实际投资金额仍低增长。台湾方面批准的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41.9亿,年增长2.2%。特别是台商回流与外移现象明显增多,依台经济主管部门资料到年底前有意返台投资的上市上柜企业超过60家。另外,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低增长,依台经济主管部门统计,1-11月批准大陆企业投资项目130件,年增长0.08%;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年下降16.54% ,历年累计陆企对台投资项目1214件、投资金额21.7亿美元。

  两岸局部经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4月,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智能装备制造业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签署6个合作项目。河南省成为台商重要的装备工业生产基地。12月初,福建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台资板”,协助台商寻找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拓展融资管道。

  在城市地方交流方面,备受海峡两岸各界关注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于12月19-21日在台北举行,成为两岸关系僵局之下、台湾岛内白绿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之后两岸之间一个重要交流合作事件。不仅上海市副市长得以赴台参访,开创近年来大陆高层人士参访活动,而且在19日晚宴上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讲话中强调:在既有政治基础上,坚持“五个相互”,重申坚持“两岸一家亲”精神。同时,上海市与台北市在论坛上签署了《上海市与台北市青年运动员培养交流合作备忘录》《上海市嘉定区与台北市大同区交流合作备忘录》与《上海广播影视制作行业协会与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台北市电影委员会交流合作备忘录》等三项交流合作协议,也让2018年的两岸关系在民间与地方交流合作方面有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也留下未来双方合作的可能想象与发展空间。

  2019年两岸关系有期待有风险

  2019年是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的开局之年,又是台湾下届领导人与立法机构选举的逐步启动之年,两岸议题依旧复杂敏感,新的一年如何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蔡当局与民进党会持续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是不会回到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一正确道路上来的,预示了新一年两岸关系僵局依旧,不会有大的或突破性正面发展。蔡当局还会持续推动“去中国化”的“渐进式台独”政策措施,会持续大搞“反中抗中”活动,甚至不排除在特定事件或条件下采取更为激烈的“台独”分裂举动。特别是美国增强打“台湾牌”、敲诈中国大陆的政策和策略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增加新的台海风险。这就预示了2019年两岸关系或台海局势不会平静,充满着种种隐忧与风险,也预示了大陆方面依然会坚定“反独”与“遏独”决心,有力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因此“台独”与反“台独”仍将是2019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线。

  大陆在持续加强“反独”“遏独”的同时,会不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会持续出台新的政策举措,台湾民众到大陆发展热仍会持续,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另一主线。

  同时,2019年两岸关系也存在新的发展机遇。认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胜,取得15个县市的执政权,加上台北市与上海市维持互动合作关系,有了较强的民意支持。特别是当选后的蓝营执政县市长,为了兑现选举承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倡导、争取与大陆经济交流合作,纷纷表达在县市政府设立“两岸工作小组”,民进党的限制性政策会相对弱化,不会做出过多限制。2018年12月,新当选的澎湖县长赖峰伟成为选后第一个登陆到大陆参访的县市长,也为2019年更多县市长参访大陆、寻求合作开了个好头。大陆方面一如既往适度配合与支持,预示着新的一年两岸的城市地方经济交流合作会出现新的热潮。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经贸关系的不利影响可能逐步出现与扩大,两岸贸易与投资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王建民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 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