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进博会:全面展现大国责任的创新之举

2018-11-12 18:31:00 【关闭】 【打印】

  2018年11月5—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这是国际经济交往史上首次举办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自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向世界宣布这一计划以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有81个国家参加国家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展企业3600多家,其中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进博会还吸引了中国和世界16万采购商。很多企业还排好了明年的参展计划。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遭受“逆全球化”挑战,一些国家政治上民粹主义抬头,经济上保护主义盛行。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贸易战逐步升级。在此背景下,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并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既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

  积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过去40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分享给世界各国的宝贵经验。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剧了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也给世界经济引发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并且,一国范围内的经济风险与危机会迅速传导和扩散到世界各国,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即是最生动的例证。全球存在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全球化因此出现波折。尽管将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符合历史潮流,但一些国家仍然大肆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因此经受巨大挑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要启示是,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引导世界各国积极应对逆全球化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现实选择。如果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管总规划和顶层设计,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那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则是中国主动向世界打开开放之门的新抓手,彰显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责任担当。众多参展国家和市场主体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支持,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反对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支持基于国际规则的多边主义乃历史发展潮流。为此,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从根本上看,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是并行不悖的。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各国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GDP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至2017年的59660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343.4元和133.6元提高至36396元和13432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等收入群体日渐壮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孜孜以求的具体体现之一即是对高品质商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内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已迫在眉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意欲通过搭建相互贸易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和吸引其他经济体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方可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平台,将这些更加丰富、更为多元化、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向中国消费者推介。参加本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产品不仅数量和金额创国内展会之最,而且品质较高,既有优质的农产品和食品,也有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和专业服务、教育等各领域的产品。其中,5000余件展品是首次进入中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使中国扩大自贸易对象的进口,深化与经贸伙伴的合作。如果这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成功进入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必将会使外国的生产和销售商获利颇丰,并最终实现购销双方的互利共赢。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这正是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旨在实现的目标。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时代,人类面临着日益紧迫的全球问题。战争与和平,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诸如此类,都属于全球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同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合作。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些长期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国家也拥有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烈诉求。然而,一些发达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淡薄,并一味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导致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加大,并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转变带来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刻转变,并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本质上看,全球治理是一套规范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体之间博弈的规则体系,具有“非中性”制度的特征。现行国际制度总体上是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更偏向于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亟需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以更好地体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除了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变革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和一致行动,还应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平衡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加深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合作与联系,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平衡。换言之,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扩大进口在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开放与增长。这将有利于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新局面,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创新之举,既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中国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责任。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历史也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打开大门携手合作是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徐秀军 贾中正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