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守正创新,行稳致远——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2022-02-07 16:43:00 【关闭】 【打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身为教师,他主张“名师上讲台”,身为“973”首席科学家,他“不搞一言堂”,身为管理者,他注重精诚团结,作为中共十八大代表,他心系民生国运。 

  鼓励“争鸣”的科研领军者 

  杨宝峰在科研上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对他的团队和学校的科研规划,他总会先划定一个研究方向,并尽可能创造最好的实验条件,在每周学术讨论会上,亲自与团队和学生沟通。“一个试验往往要让不同的组来做,并隔段时间重复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学生们纷纷说。“他问得很细,试验做到哪一步,都是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们在做实验时不敢有丝毫马虎。 

  激发科研工作者创新思维是杨宝峰科研方式另一个特点——“不搞一言堂、不以大家自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宝峰常这样说。“我很喜欢与学生、同事讨论问题,有时候他们会为一个问题往往是集思广益和反复的讨论,他们之间争论,他们和我争论,这在我和我的学生们、团队之间是经常发生的现象。”集思广益、百家争鸣,是杨宝峰培养学生、管理团队、治理学校的一贯主张。 

  通艺礼、讲人文的学者 

  杨宝峰认为德才并举才是合格的从医者。“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他经常会用这类古诗词去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学习。“木直中绳、博学载医”——他题写的校训,一直鼓励着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图强、力争上游。诗词、艺术的智慧和哲思不仅仅让学生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要成为治医、治国的栋梁。 

  “我经常说‘做人、做事、做学问’,作为一名医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医者父母心,首先要有仁心。其次,要学会为人处世,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安心做学问、搞科研,才能在学科领域取得大的成就。” 

  言传身教式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受益匪浅。“我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刻苦的态度。”杨宝峰在国外留学时候,每当对方交给他一项科研任务的时候,他几乎总是占用自己业余时间完成工作,因为他心中怀着对祖国的爱,他要给中国人争光。 “杨院士是一个不吝啬,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老师。”这是杨宝峰身边人的共识。多年来,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杨宝峰都要安排人去了解一下新来学生有没有贫困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自掏腰包给学生们补助。 

  勇于创新的改革者 

  “抗心律药很复杂,心电生理统帅它,三种离子钾钠钙,三类药物好分家。”药理学非常枯燥、繁冗,学生们往往要记很多药品名称。杨宝峰用自己多年经验将这些药品归类,归纳出很多俏皮生动的顺口溜教学生们记忆。 

  广博的药理学知识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成为他幽默生动的授课风格,也吸引了大批学子,他的课堂几乎座无虚席。在他倡导下,学校专门成立医学教育研究所,在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吸收借鉴欧美、俄罗斯、日本等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现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教学、学导式、学讨式结合的授课方式已逐步在全校展开。 

  “杨校长的课最大特点是每一节课都是中英文双语授课,在研究生和留学生课堂上甚至是全英文授课”,学生们如此赞叹。“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一个不懂外语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杨宝峰倡导下,双语授课已在全校开展数年,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精良、成绩卓著、紧跟国际前沿的医学人才。 

  曾经为大学管理者的杨宝峰,他倡导将教与学、管与理分配自如、有张有弛。在杨宝峰的领导下,哈医大科研水平呈飞跃式提高,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在谈到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时,他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作为一名医生,要时刻牢记人民健康无价,要铭记自己肩上有责。杨宝峰说,大医仁心,我要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再创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物小传 

  杨宝峰,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会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二十余所国际著名院校客座教授和荣誉博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研究,在离子通道、心律失常及非编码RNAs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JACC、JCI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带领团队通过对近百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离子通道靶点学说。自主研发大明胶囊、粘连平等新药均已投入市场,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获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及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担任Front Med杂志主编,Brit J Pharmacol,APSB等杂志编委。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6-9版),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  

  多年来,杨宝峰院士坚持走进一线课堂,主讲药理学“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这一部分。这不仅因为杨老师是药理学教材主编,更是因为杨宝峰院士带领团队在心血管系统药理学领域进行了三十余载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杨宝峰院士始终鼓励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将课堂与科研结合起来,造就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导师,杨宝峰院士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总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的,是要在一定的科研背景之上继承发展的,而这恰恰是本科生的不足之处”。杨宝峰院士也因此持续为本科生提供完备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