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她有一系列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日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为什么“能”,民族政策为什么“好”?个人思考,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特质,这是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
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了民族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领导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推进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把握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强调各民族要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决策,全面开创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提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强调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中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亲切关怀各族人民,在每个重要和关键的历史节点都会对民族工作进行研究和谋划,从顶层设计和战略选择上为民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比如,从1980年到2015年,在短短35年里,中央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藏区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为藏区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了强大动力,是做好新时期藏区工作的重要法宝。从1988年到2019年,先后召开7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从2010年到2015年,先后召开2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有丰富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依据。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包括关于民族、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包括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基本政策,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原则、方针、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是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总结国内外民族问题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民族理论,涉及范国广泛,包含内容深刻,既包括关于认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又包括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思想,还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和目标方面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有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发展。在民族理论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概括了民族问题的内涵: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民族政策方面,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贯彻好宗教政策;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从十个方面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发展。在民族理论方面,第一次明确概括了:“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第一次提出民族关系方面“三交”“三和”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内容丰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包括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位一体”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与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等基本理论,包括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作为立国根本原则的民族平等、作为生命线的民族团结、作为政策源头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根本宗旨的民族发展繁荣等基本政策以及作为战略任务的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基本政策,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指导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不断胜利前行的指南。
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比如,班玛县始终坚持各民族包容性,近年来人口构成各少数民族比例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县有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19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比85.42%,汉族占比12.83%,回族占比0.52%,土族占比0.55%,撒拉族占比0.20%,羌族占比0.10%,蒙古族占比0.09%。全县个体工商户由2013年的68户,增长到2019年的763户,其中汉族占比49.02%、回族占比3.55%、撒拉族占比1.58%、藏族占比44.30%。无论是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还是市场个体经商户,还是外来务工流动人员,大家都在工作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比如,现在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其中,果洛藏族自治州就属于自治州之一,1990年,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制定出台,2005年根据州情进行了修正完善,明确规定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民族自治地方。还制定出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果洛藏族自治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三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比如,自200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持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及国家各部委和省委、省政府为青海藏区量身定制的一系列扶持发展与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13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加快了果洛地区的发展步伐。十三五以来,班玛县重点实施了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平安与振兴、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等各类建设项目共500余项,项目总投资达30多亿元。2010至2019年累计收到上级财政藏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2亿元并已全部下达。2009年至2019年10月底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支出85.51亿元。四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藏族公民应当占半数以上。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中,至少应当配备一名藏族公民;其他工作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藏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员。比如,班玛县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职工873人,占全县干部职工的76.2%;全县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86人,占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72.7%。比如班玛县在上报招录国家工作人员招考计划时,对藏汉双语岗位进行明确要求,拿出一定比例面向本州生源。同时,拿出一定比例面向本州四类人员招录国家工作人员。五是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国家有关政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等。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班玛县自改革开放以来截止2018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固定资产投入增长近659.1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了近23.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18.78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近58.58倍。六是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第四十七条规定:“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浯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这些都充分保障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自治州的自治机关积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公民相互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司法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同时或者分别使用汉、藏两种语言文字。自治州的国家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印章、牌匾,一律并用藏、汉两种文字。自治州内的藏语文翻译和研究工作机构,做好藏语文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促进藏语文的不断发展。班玛县要求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必须使用藏语作工作报告,各类报告均以藏汉两文印制,建立了全省首个藏文政府门户网站,广泛播送藏语电视新闻,构建“大宣传”格局,充实组建强有力的民族语言工作办公室,建立了“三色班玛藏文专版”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50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坚持做到每周至少发布一篇藏文信息宣传党的政策。七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班玛县在全县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节庆中,积极鼓励少数民族着民族服装;为满足伊斯兰干部群众饮食需求,积极鼓励开办清真饭馆,目前全县清真饭馆数量有13家;坚持传承保护传统村落和藏家碉楼风貌,目前果洛州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式碉楼群落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充分尊重各族群众丧葬习俗,在保留天葬台的同时,还修建了火葬场。八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目前,班玛县共有藏传佛教寺院23座,占全州寺院总数的35%;分属三种派系,即宁玛派、噶举派、觉囊派。其中宁玛派20座,噶举派1座,觉囊派2座,共有僧人1697人。现有尼姑安置点1座,尼姑460名。
班玛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果洛州解放前,一直处在边远闭塞的部落分割状态,有大小部落上百个,均由世袭的千百户头人分别统治,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山河阻隔,交通闭塞,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1952年6月,果洛工作团组建;同年8月4日,工作团进驻果洛吉迈。从此,果洛大地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千里草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54年1月1日,果洛建政,1954年1月25日,经中共果洛工委批准组建了“中共班玛工作委员会”,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班玛封建部落制度的终结,莲花藏乡新纪元的开始。从此班玛藏族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早在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就来到班玛县,为班玛人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班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留下了藏汉一家的兄弟情怀和鱼水情深。红色基因是班玛干部群众代代传承弘扬和搞好民族团结、战胜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班玛县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全县各民族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班玛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中共班玛县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介绍:果洛州州委常委、班玛县委书记)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