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周幼马:忆开国大典前后

2019-10-01 16:28:00 【关闭】 【打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光阴倏忽而过。70年后的今天,76岁的周幼马回忆起童年时期跟随父亲——美国医生马海德亲历的开国大典,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夜进北平 

  1949年新年刚过,马海德带着6岁的周幼马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一行,由西柏坡来到北平西郊,驻扎在颐和园西墙外的平房。 

  当时,北平和平解放谈判进入关键阶段,解放军已经做好准备,万一谈判破裂,将攻打北平。“颐和园的西墙外驻扎着大批部队,周围摆满了准备攻城用的榴弹炮。”这是周幼马初到颐和园看到的景象。 

  对周幼马来说,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常带着他上颐和园的佛香阁,用望远镜瞭望北海塔和景山。“父亲说今后我们会住在这个大城市里”。因为经常出入颐和园的缘故,周幼马总会遇到一位穿土灰色大褂的叔叔,他曾送给周幼马一只能叫会动的金属小鸟。“虽然我特别喜欢,但是按照当时部队的规定,必须上交。” 

  19491月中旬,北平和平解放谈判成功。131日,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之后,3月里的一天深夜,马海德带着周幼马跟随部队乘坐卡车进入北平城。周幼马依偎在父亲怀里,好奇的他透过卡车的帆布缝隙使劲地往外瞧,但却只能看见一片漆黑。没过多久,他们就到达了临时住所——哈德门里(现在崇文门)的德国饭店。 

  周幼马记得,当时饭店的旁边是一家法国面包房,法国老板见他惹人喜爱,便从柜台上的糖罐里拿出一把糖要给他。周幼马想要又不敢接,站在一旁的勤务员见状,就从那一把糖中拿了一块给他,并向法国老板表达谢意。“真好吃呀,那个年代能吃上进口糖果算是相当奢侈了”。 

  距离德国饭店不远的东单广场上,停着两架小飞机,周幼马听说,那是傅作义的专机,后来广场成为人来人往的商品交易市场。 

  解放军刚进北平城不久,敌特分子对北平的破坏活动时有发生,周幼马对此记忆犹新。一天夜里,熟睡中的周幼马被激烈的枪声惊醒,他看到警卫员在屋里俯身低头向窗外查看情况,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根本无法分清敌我。警卫员询问马海德该向哪边还击,马海德当机立断地说:“当然是向城门外的方向打,打城门守军的是特务。”父亲的果断至今仍让周幼马难以忘怀。 

  双清别墅的送别宴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在双清别墅,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办公居住的地方。 

  这令周幼马回想起在双清别墅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进城后不久的一天下午,毛泽东邀请马海德一家到香山双清别墅,参加苏联红军少将军医阿洛夫教授的送别宴。在延安时期,给毛泽东看病的医生有两位,一位是马海德,另一位就是阿洛夫。周幼马说,“阿洛夫是位非常优秀的外科医生,培养了我军许多高级卫生干部。” 

  阿洛夫很喜欢周幼马,每当马海德夫妇上前线时,他就会代为照顾。“阿洛夫叔叔对我很好,是我父母的好朋友。”周幼马说。 

  晚宴上,毛泽东与阿洛夫、马海德等人亲切交谈,而一旁的周幼马小朋友则对会客厅里毛泽东坐的沙发偏爱有加,时而躺着,时而趴着……能在毛泽东坐的沙发上嬉戏令周幼马开心不已。 

  亲历开国大典 

  194910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0万军民参加这一旷世盛典。马海德一家非常荣幸,亲历了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随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周幼马回忆说,当时父亲是在天安门下的观礼台参加观礼,母亲苏菲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演出,我是在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口边上的卡车上观看的群众游行。” 

   现场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人们载歌载舞,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到了晚上,焰火联欢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周幼马记忆犹新地说。 

  按理说,美国医生马海德是最早参加红军、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西方人,并担任过红军中革军委的卫生顾问,又是八路军、解放军的卫生顾问和外事组顾问等高级职务,又是毛泽东十多年的保健医生,是个老资格,他完全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对于父亲没有在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原因,我也是之后在北京电影学院新闻摄影系学习后才明白。”周幼马说。 

   当时,斯大林计划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拍摄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作为礼物送给毛泽东。斯大林派了十几名摄影师来北京拍摄,他们补拍了解放军的前门入城式等很多场面。”周幼马接着说,“从延安时期到开国大典,众多将军、领导在这期间都找我父亲看过病,查过体,包括他们的家属子女、朋友……在这胜利的大喜日子里,如果父亲在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众人少不了要和他握手拥抱。而当天,苏联摄影师分布在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等多个机位,如果被他们拍摄下来,让斯大林在审片时看到,可能不利于当时的中苏关系。所以聪明的周总理就没安排父亲上天安门城楼。” 

  “不过,非常不幸的是苏联人在北京剪接拍摄的彩色胶片时,因为工作失误,几乎都烧光了。如今电视上经常出现的有关开国大典很短的一点黑白片是延安电影团徐肖冰等拍的。”周幼马遗憾地说。 

  提起拍摄开国大典,周幼马认为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美国驻华武官包瑞德上校。 

  抗战期间,包瑞德是美国派到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组长,是毛泽东的座上客。他刚进延安时,中共中央召开了一个上千人的欢迎大会,所有中共领导都出席,马海德客串当时的大会翻译。在延安期间他很同情中国共产党,曾向美国政府递交过报告,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各方面情况,建议美国重视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但是,由于杜鲁门政府推行扶蒋政策,最终使延安和美国交恶,所以在1946620日,美国观察组撤离了延安。 

  开国大典当天,包瑞德在东交民巷的墙头上用8毫米摄影机拍摄,被执勤的公安人员发现。因为涉及外交事宜,请示毛泽东后,毛泽东表示:“包瑞德我认识,就让他拍嘛,还可以为我们在国际上义务宣传。”就这样,包瑞德得以在墙头上进行自由的拍摄。如今,美国人手里掌握的关于开国大典的历史片子,便是出自包瑞德之手。 

  过上没有战争的生活 

  开国大典后,经历了13年战争洗礼的马海德立即提出申请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经周恩来亲自批准,马海德成为首位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50年,马海德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苏菲被组织派去接收国民党时期北平的电影厂“中电三厂”,周幼马被送到八一小学(那时称荣臻小学”)上学。周幼马依然记得,“学校在中南海西边,靠近长安街,平房大院,玻璃上都是用纸条贴成米字型,防止国民党飞机轰炸时,玻璃碎片溅飞伤人。学校还常常组织演习,老师带着学生们躲防空洞,这是我最喜欢的游戏。” 

  正如当初在颐和园佛香阁上,马海德告诉周幼马一样,他们一家人住进了北京这座城市,过上了没有打仗,没有行军的生活。 

  十多年后的某个国庆节,马海德一家人再次聊起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1936年我参加革命,13年后,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太令人振奋了。回想我入党时的19372月,当时的中共党员、红军战士、革命者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而到抗战胜利,中共不断发展壮大,拥有百万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之后,用了三年时间打败了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而我亲身参加和见证了整个革命的斗争历程,我们是胜利者,我希望中国穷人翻身解放的理想实现了。”父亲的话至今仍深深地印在周幼马的脑海里。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