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刊专稿

向世界宣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2018-11-08 14:16:00 【关闭】 【打印】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新时期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向世界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样一个不一般的展会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决心。 

  提升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 

  举办进博会是我国对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一次巨大跨越。从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角度讲,出口贸易是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同时,也提升了本国的产业结构水平,给国民带来了福利。但对进口贸易的认识则不完全相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把进口贸易作为国民收入“下漏”(漏斗),国民收入以购买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流出,使本国国民收入流失。因此,对进口本身的认知偏差导致了各国对进口贸易的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早期,中国认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作用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改革开放初期,确立了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指导思想,并将进口贸易的主要作用地位为:用出口创汇的收入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物资。随着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识到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或循环,因而提出要更加充分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不断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增加进口,注重对外贸易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随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要求综合统筹好对外贸易均衡的发展,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认知:一是扩大进口可以引入竞争,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竞争的引入会把国内一部分无效供给挤出市场,倒逼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从而为市场增加更为有效的供给。在优质的进口产品和服务以及更多外资企业带来的产品和服务面前,如果不能够同他们竞争,企业自身就无法生存,因此扩大进口可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通过自主降税扩大进口,能够减少价格信号的扭曲,推动货物和服务进口健康发展。中国扩大进口主要是通过自主降税,也就是在履行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的总体水平。目前进口关税总体水平已经由承诺的9.8%降低到7.5%,未来还要进一步降低。自主降税的举措也正是市场在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将会推动中国货物和服务进口的进一步扩大,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扩大进口可以进一步增加国际贸易给中国国民带来的福利,使消费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使国外越来越多的优质进口货物和服务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水平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展现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扩大进口一是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倡导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不仅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向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更为外部市场,也就是为贸易伙伴进入中国市场敞开了大门。二是扩大各国对华出口,将带动出口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改善。贸易的增加也会推动出口国就业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出口国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好处和红利,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通过降低关税减少价格信号扭曲,促进生产要素跨国自由流动,使各国的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促进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动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不断扩大进口规模会推动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的开放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与广阔的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五大举措落实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中国实行新一轮高水对外开放的五项重大举措。这是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行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将把中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更高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加有效配置,减少价格信号扭曲,使自由贸易的理念得以具体实现。 

  一是激发进口潜力。主要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提升进口贸易整体规模,为外部经济体创造更大市场,为外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大空间,这也是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我国在消费升级、提升中高端消费水平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包括实行更新、更短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进一步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于四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后,开放措施已基本落地,未来在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开放、市场准入条件也会进一步放宽。 

  三是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中国利用外资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这样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基本制度下,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外资“三法”合一的立法进程,使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能够正常、可持续地经营。中国将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外资企业的产权和知识产权,合理解决外资企业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治力度,把中国的营商环境提升至更高水平。在刚刚公布的《世界银行营商指数报告2019》中,中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排名由原来的78位上升到46位,这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的普遍认可。 

  四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进一步深化自2013年开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举措,加大压力测试的试验任务,使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的功能和作用,进而为全国的对外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将进一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目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实施方案已经颁布,其中明确提出将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使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能够有机衔接,未来将继续加快这一进程。 

  五是推进多边区域和双边合作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进一步维护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同时中国将继续推进各类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各类中国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进一步升级,加快开展与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落实中非八大行动计划等。在全球治理方面,在G20APEC、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等一系列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中国将与相关各国更好地相互协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深入发展。当然,所有这些多边和双边区域合作的深化发展都要以“一带一路”这一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总体构想为引领,推动深化与各方的互利合作,使中国的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面向未来,中国将以自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反对贸易投资领域中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使地球村能够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向前发展,持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李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