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活力中国调研行

活力中国调研行|“智”“绿”双驱动,上海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5-09-11 10:58:00 【关闭】 【打印】

  当前,上海正在跑出一条“双轮驱动”的新赛道:一端是新技术赋能的智能制造,一端是低碳节能的绿色发展。9月10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站记者团来到知名企业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和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采访。从外资到本土,智能与绿色正共同描绘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向“智”而行,技术迭代赋能生产质效提升 

  进入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的生产车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交流接触器、断路器、热过载继电器等元件。机械臂灵活挥动,精准地完成产品的组装、检测与包装。车间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展现着清晰的管理流程。搭载托盘的机器人在过道中来回穿梭,让人直观感受到“智能”在这家世界级“灯塔工厂”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AI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施耐德也聚焦这一领域持续发力。在施耐德的普陀工厂,记者看到一款基于AI打造的视觉检测系统。工厂负责人员告诉记者,该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有效把控产品质量。     

  AI用于产品检测只是施耐德使用新技术赋能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案例。当前,施耐德已经将5G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运营的全环节。根据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的介绍,在产品原型设计阶段,工厂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寿命实验平台,将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63%;在生产阶段,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能够根据订单需求快速换线,设备复用率提高了85%;在运营维护中,施耐德将AR技术和AIGC大语言模型结合,帮助员工减少30%的故障修复时间;同时,AI支持的端到端供应链系统将上下游公司紧密连接,提升了供应链整体效率,实现多方共赢。 

AI技术已经贯穿施耐德电气生产的多个环节(受访者供图) 

  而在华勤技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成为企业的发展路径。作为全球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华勤为全球科技品牌客户提供产品级、系统级、软硬件研发、运营制造的端到端服务。华勤产品和服务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亿万消费者提供数以亿计的智能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AIoT、数据中心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等。     

  在华勤技术展厅内,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展新技术,当前华勤正在打造前瞻研究机构X-LAB。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将聚焦前沿技术领域,以技术领先驱动产品竞争力升级,助力华勤巩固行业标杆地位。    

  据悉,X-LAB目前已构建声学、光学、热学、射频、仿真五大核心研究室,并启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研究,形成共性技术研究+未来产业孵化的技术体系。在通用基础技术方面的深耕使华勤能够随时响应市场需求。“比如最近很火的VRAR类产品就要用到光学技术。当客户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就能够立刻进行相应对接。”华勤技术证券事务部高级总监余芳解释道。     

  截至目前,X-LAB已孵化MetaBass低音增强技术、开放耳道音频技术、单片全彩衍射光波导AR眼镜、智能座舱AR-HUDAI视觉检测算法、全金属平板无断点5G天线、4D毫米波雷达、双蜗舌风扇、服务器节点级单相冷板液冷设计等多项标志性技术成果。未来,X-LAB将持续厚植产品化技术储备,助力华勤在前沿技术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向“绿”而行,节能减排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谁能跑出“绿色加速度”,谁就能在未来发展的赛道中占据主动。   

  “施耐德电气把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主业,并借力技术,联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碳中和,既是可持续的践行者,也是赋能者”,冒飞飞表示。在中国,施耐德电气有15家工厂已经成为工信部认证的绿色工厂,同时还拥有21零碳工厂,源源不断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绿色创新产品。   

  2025年第二季度,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影响力收入占全球总营收的74%,为客户节省和避免了7.3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供应链减碳也正在持续稳步推进。依托供应商零碳计划,施耐德电气已助力全球近1000家供应商平均减碳达48%,成效卓著。  

  据了解,施耐德正将减排范围从自身向整个价值链拓展,减排效果从碳中和向净零排放递进。根据其发展目标,2030年施耐德将实现自身零碳运营,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净零碳。   

  华勤技术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据华勤技术ESG执行委员会主任贺向峰介绍,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华勤也提出了自己的“双碳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3%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多项举措。比如在用电方面,华勤广泛引入绿电。华勤各个基地的房顶上都装备了光伏面板,为生产提供清洁能源。此外我们还会向国家购买绿电。清洁能源在我们生产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贺向峰说。 

华勤电子元件拼就的“上海四件套” 图/王如影  

  依托上海,面向未来 

  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38年,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冒飞飞表示,施耐德电气在华的成功发展与选址上海密不可分。作为国际化城市,上海有着供应链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政策支持。   

  在上海有很多基地化的工厂,供应链都是围绕长三角来布局的,所以我们的供应商能每天一趟,甚至每天两趟送来原材料。施耐德电气上海的研发基地位于张江地区,这也保障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的不断输入。我们也能感受到政府部门对我们工厂发展的支持,比如今年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就与上海市经信委合作,致力于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这背后有很多产业政策的扶持。冒飞飞说。  

  “在上海发展一是安全,二是安心”,华勤技术公共事务部高级总监黎妍这样总结。“上海市是全球信息的聚集地,同时具备招纳人才的优势地位,对于我们这种研发型公司而言非常重要。此外,这两年上海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大突破,比如给予先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一些政策补贴和人才补贴。立足上海,我们既能接触全球客户,又能放眼国际舞台,这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