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共抗疫情

香港专家:防范“隐形病人”不应草木皆兵

2020-03-10 13:05:00 【关闭】 【打印】

  在全球检疫业内比较积极进取的香港医务工作者,近日连续检查确诊出多名隐形病人,这让关注全球疫情的人们,担忧香港以外地区的抗疫形势:是否存在更多的隐形病人深藏民间?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3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防范隐形病人不应草木皆兵,否则将助长歧视。只要各个易感人群全部戴口罩、勤洗手,即便存在隐形病人,病毒也没有办法传染起来。 

  截至91630分,香港的新冠肺炎确诊个案已累计至115宗。当中,8日新增的5宗确诊个案中有3宗是没有病征的隐形病人。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当天也预计,香港或者已有800个没有病征的隐形病人在社区里传播病毒。 

  金冬雁认为,香港确诊者中“隐形病人”比例较其他地方高的原因在于每宗个案的流行病学调查都做得非常详细,并且会将个案信息公开。因此,确诊患者的接触者中,可能存在的“隐形病人”就都可以找出来。 

  他指出,香港的策略是积极寻找。在公立医院中,如果出现肺炎病人、有呼吸道症状且医生觉得有必要的病人,都会进行测试。这样就能多筛查出轻型患者,而从这些患者的接触者中,也可能找到“隐形病人”。 

  不过金冬雁同时指出,没有一个策略可以将所有“隐形病人”或者轻型患者全部找出。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定义和防疫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他认为,防范“隐形病人”不应草木皆兵,否则将助长歧视,也会令恐慌和不信任蔓延。 

  “我个人觉得不是百分百重要,最主要是要找无症状并且病毒含量高的。”金冬雁说,新冠肺炎多数确诊者都有症状,没有的只是小部分人,而这小部分人中大约三成是病毒含量高的。因此控制传染源要找这些人。而如果传染源防不住,就应通过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两方面加以弥补。 

  金冬雁表示,只要各个易感人群全部戴口罩、勤洗手,即便存在“隐形病人”,病毒也没有办法传染起来。 

  他提到,目前应该做些回顾性调查,弄清楚有多少人是曾经感染、现在痊愈,体内出现抗体,但根本没出现症状的。这个调查可在武汉一个千人社区使用抗体试剂进行,结果可为防范“隐形病人”提供依据。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