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4年全国两会>记者直击

全国政协委员拜文汇:加强非遗国际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4-03-06 16:36:00 【关闭】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 

  作为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董事长拜文汇一直思考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董事长拜文汇(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不仅如此,截至2022年,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欣喜于丰富的非遗资源的同时,拜文汇注意到,在非遗国际传播方面,能真正做到依托“在地”人文历史、体现现代审美、持续走出国门的作品数量并不多,还存在传播主体比较单一、传播内容不够丰富、传播方式缺乏创新、传播效果不够理想等现实问题和困难。他认为,非遗的国际有效传播,只有在内涵上有提升、渠道上有拓展、业态上有融合和政策的大力扶持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突出亮点,吸引更多国内外观众关注,才能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 

  拜文汇建议,一方面,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文旅部门牵头,外事、教育、科技和新闻出版等多部门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工作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责任主体、考核评价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工作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联动推进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另一方面,出台政策“组合拳”支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技术支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国际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法律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登记、申请、维权等工作,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权和滥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国际传播工作。 

  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完整文化传播体系 

  围绕如何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拜文汇提出四点具体建议。一是支持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设施场所开展国际传播活动,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二是支持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社会组织、非遗企业、非遗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参与国际传播,提供创意指导、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辅助、多维推广渠道等“订单式”服务;三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媒体机构等专业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项目申报、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四是启动“非遗民间力量国际交流示范项目”,筛选优质非遗民间国际交流主体,形成一批保护传承好、文化底蕴深厚、沿线民众接受程度高的非遗民间国际交流标杆,引领我国非遗民间力量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 

  拓展多维渠道,强化双向发力 

  拜文汇建议,要利用好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国际节庆、国际比赛等重大平台,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展示、演出、体验、交流等活动,增强非遗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充分利用“高教出海”“职教出海”等中外合作办学布局。对此,他举例说,可以通过职业院校的海外分校、班·墨学院、鲁班工坊等教育文化载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推广,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接受度。同时,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新媒体等数字化平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上展示、互动、教育、推介等活动,增强非物质文化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经验智慧。”拜文汇表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的履职中,我将继续立足本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提高提案质量,为推动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建真言献实策。”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