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2两会>记者直击>马力

杨昌芹:用小竹编开启乡村振兴的“幸福模式”

2022-03-05 10:02:00 【关闭】 【打印】

  1990出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贵州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前一天,她刚刚带领公司员工完成今年春季第一批竹编订单。过去我们的竹编商品主要销往国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订单少了,但我们深耕国内市场有了成效。 


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中)跟员工一起研究产品编制技法

  杨昌芹把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产业紧密结合,用创新手法使古老竹编焕发新的活力,让一件件竹编文创产品从贵州深山走向国际。在她一手打造的产学研基地,特色竹编带动了上千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门外汉到非遗传承人 

  2007年,17岁的杨昌芹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杨昌琴说,她可以选择去非常好的公办幼儿园工作,也得到机会破格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学习,但因为毕业实习时喜欢上了传统竹编,最终选择离开家乡印江到赤水市学习竹编工艺 

杨昌芹在将竹篾进行拉丝处理

  杨昌芹离开家乡学艺的决定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爸妈说别人是撞了南墙就回头,我是撞了南墙还要搭一把梯子爬过去的人。学艺之路并不好走,杨昌芹凭着执着和倔强,短短几年内,竹编技艺就变得炉火纯青,作品先后数十次获得省内外工艺品大奖。几年后,她靠着精湛的竹编技艺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 

  2012年,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成立了自己的竹编工艺厂,很多留守贫困妇女成为工厂第一批产业工人。结合市场需求,她带领团队开发出了竹提包、茶杯、花篮、字画等上千种竹编产品,通过展会、电商等销售渠道,源源不断地将竹编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只有让非遗技艺不断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在创新中不断地创造价值,老手艺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杨昌芹希望,竹编传统技艺能在一代代年轻手艺人手上焕发新的活力。 

杨昌芹在竹林挑选竹子

  赤水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现有竹林面积130多万亩,有2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活动,竹产业和竹经济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引擎。 

  一根竹子,如果当作加工材料卖,最多能卖10块钱,但经过杀青、破篾、染色、拉丝、编织等20多道工序,制成各种竹编手工艺品,一件器物就能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杨昌芹说,就是山上这一棵棵青绿的竹子,在手艺人的创作中已经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杨昌芹在展示用于竹编的竹丝

  出口转内销带来新机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工厂的生产和销售计划,海外市场的销售停滞了 工厂100多工人等着我开工资,没有了国际市场,我只能带头来闯国内市场。习惯了订单上门的杨昌芹主动给国内销售平台打电话,上门推荐自家的商品。我一大早开车从赤水到贵阳,当我大汗淋漓地把一箱箱货品搬进黔货出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里,公司老板看完货二话没说就把几大箱货品全部留下,这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杨昌芹说,后来与这家电商平台负责人沟通时才知道,当时他被自己认真做事的样子感动了,他说这么认真干事的人做出的产品也一定是认真的 

杨昌芹(右一)在指导员工进行竹编创作

  有了第一次成功铺货的经历,杨昌芹带领员工迅速把厂子里的竹编产品铺到了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同时她还带着员工大包小包地把商品送到了全国各个级别的展销市场,粗算下来,每年大大小小的展销会我们要参加50多个,很多线下订单就是来自这里。” “这两年我们通过产品内销的方式养活了自己,并且连续几年都创下不俗的销售业绩。杨昌芹说,我们每年仅在黔货出山这家电商平台就能卖到几百万元。

  小竹编开启乡亲幸福模式 

  在杨昌芹创办的赤水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竹子编织的工艺品种类多达300多个品种,产品曾远销法国、英国等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杨昌芹在“代表通道”上向大家介绍赤水竹编 

  因在竹编传承保护和带富方面具有突出引领作用,2018年,杨昌芹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上两会,她就走上了代表通道,介绍家乡的传统竹编。我以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我们的苗族竹编技艺,这既是对竹编非遗传承保护的肯定,也是对我们这些常年坚守的手艺人的莫大鼓舞。 

  2021年,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竹编工艺在TikTok上得到7000万网友在线围观,中国竹编功夫引发了海外网友空前关注。 

  竹编技艺火到国外,证明这项传统技艺深受喜爱,我们还要开发更多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了让非遗起来,杨昌芹先后到上海美院和清华美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立体精细竹编工艺编织当中,创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首饰、竹编禅意香炉等一系列竹编工艺品,备受青年消费群体推崇。 

产品品种不断丰富的“赤水竹编”成功做到了线上和线下销售都盈利

  针对包括竹编在内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现状,杨昌芹认为,目前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以及产品,没有形成品牌,缺乏规模效应。她建议通过产业基地的建立,整合技术资源,完善培训体系,打通产销渠道,塑造文创品牌,这样才能开拓出更大市场,更好地做好保护和传承。 

  2021年,杨昌芹的公司产值近2000万元,拥有34项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公司还带动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177570人增收。从2012年至今,其竹编技艺的培训人群涵盖周边的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户、残疾人、学校学生等,年培训人数上万人。 

  在杨昌芹创办的非遗竹编产研学基地,更多的年轻人返乡来到这里。年轻妈妈们在基地里做着竹编,身边是竹篓里熟睡的孩子。杨昌芹说,这就是乡亲们追求的幸福模式。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