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新春走基层

多彩绣球灯舞出幸福年

2019-02-13 10:00:00 【关闭】 【打印】

     绣球灯表演是流传于山东民间的传统舞蹈。在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西张村,通常一进入腊月,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开始扎绣球灯。灯匠用竹条做成一个个可以转动的球,在里面放一支蜡烛,涂上鲜艳的颜色做成内灯,再用竹条编织一层外灯并用彩纸包裹,做成双层彩灯。喜欢玩灯的人聚在一起,每人双手各执一灯,伴着锣鼓点舞动,通过多变的招式,摆出“天下太平”“天下一品”等字样,表达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和顺的美好期望。无论招式怎样变化,灯内的蜡烛始终不灭,十分喜庆热闹。这种与武术相结合的表演在西张村已有200年历史,王民华和王民廷两位老人是村里绣球灯表演的第六代传人。谈到绣球灯,两位有说不尽的故事。

  每年春节的绣球灯表演都是西张村的重头戏,虽然两位传人年近八旬,已经不能表演“鲤鱼跳龙门”“跨虎对灯”“双灯双跳”等高难度招式,但每年村里绣球灯的彩排,他们都会亲临现场指导。

  谈起自己记忆中的绣球灯,王民华说:“小时候,每到春节,最盼望的就是去街上看舞灯的。玩灯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那时的灯队,伴着锣鼓声和鞭炮,从街头舞到街尾。我跟在灯队后面帮演员抱着衣服。等他们玩累了,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拿起灯继续舞,因为鞭炮不停,舞也不能停……”

  西张村有习武的传统。1937年前后,村民请来齐河县城的武术教练万明久教授武术,渐渐地,绣球灯表演融入了武术的元素。因此,绣球灯表演对演员的腿功、手功和腰功的要求非常高。除了“翻”“扑”“跳”“滚”这些引人注目的招式,王民华对绣球灯表演的配乐锣鼓也有自己的见解:“锣鼓点大多是以前流传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做一些改变。我们村西边靠黄河,大家听着黄河上的船工号子,在码头上讨生活。有时突然想到一段鼓点,就敲给别人听,大家觉得好,那就加到来年绣球灯表演的配乐里。”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愈加丰富,耍绣球灯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西张村村委会和党支部讨论决定,发掘、保护发展绣球灯表演,让这一传统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凭着自己过去的经历,王民华和王民廷将自己记忆中的绣球灯舞复刻出来,悉数教授给如今第七代传人王勇。王民华说:“除了套路招式的讲究,学好绣球灯舞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培养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绣球灯舞的兴趣对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要。为此,西张村两委会设立了“绣球灯”工作室,组织绣球灯艺人定期讨论研究绣球灯表演的套路、招式和创新;并在当地学校成立了“绣球灯”社团,艺人每周来社团指导表演,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如今,西张村绣球灯表演被评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春节期间进行表演,两委会还组织绣球灯队参加市、县的文化节和其他公益展演,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民间舞蹈。王民华表示,新的一年,他更愿意看到绣球灯能走出西张村,让更多人领略它的魅力。

  1、村民们在观看绣球灯表演排练。

  2、绣球灯表演第六代传承人之一王民华为锣鼓队演示鼓点。

  3、绣球灯表演招式之一——串灯。

  4、绣球灯表演排练中,头灯和末灯正表演他们的绝活。

  5、绣球灯舞排练。

  6、西张村绣球灯表演第六代传承人之一王民廷对头灯王勇的招式进行指导。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