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已删除来自藏区

薪火相继 学脉相承

2018-08-23 10:48:00 【关闭】 【打印】


顾祖成老师给研究生授课

  西藏民族大学结合西藏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密切关注西藏现实问题,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过老中青三代学人多年的不断努力探索,形成多个“藏字号”、“民字号”的特色学科专业。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开展团队式研究,实现了学术思想的延续和学术衣钵的传承。

研发课程 奠定坚实学科基础

  今年83岁顾祖成教授1960年分配到西藏民族大学执教至今。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和另外几位民族学前辈开始着手设置西藏民族学课程,并开始从事西藏民族学研究,整理了大量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基础研究资料,为民族学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据顾祖成教授介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西藏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学成立之初,除了藏语文是学生的必修课之外,还针对西藏历史和现实问题设置课程,学科建设主要考虑分为三大方向:其一,喜马拉雅地区族群历史与文化,主要是中印边境、西藏的边疆民族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人的历史与文化,各民族之间和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关系;其二,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阐述元以前西藏地方与中原的关系和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其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西藏的发展历程和国家的治藏政策有了全面的认识。


1979年,于乃昌老师(左一)、顾祖成老师(右二)在墨脱与门巴民歌手老人交谈

  “这些课程的设置将有助于使西藏民族大学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西藏社会,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西藏。”顾祖成教授说。

  在西藏民族大学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如今已设置了很多“民字号”、“藏字号”特色课程,包括民族学、民俗学、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藏语文、藏族史、西藏经济学、西藏民俗文化、西藏新闻史等多门特色课程,几乎涵盖了藏学、民族学所能包含的各个方面。其中,十大宗教、喜马拉雅课程至今仍是中国高校中西藏民族大学所特有的。

  在别人看来,顾祖成教授早就应该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他现在仍然活跃在三尺讲台。随着学科建设发展需要,他先后主讲中国通史、藏族史,并开设《中国统一多民族形成发展史》、《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等多门课程。“只要学生们有需要,我就会一直讲下去。”顾祖成教授说。


2013年,陈立明 、陈鹏辉在隆子县调查

顺应发展 不断完善学科建设

  随着学科建设的完善,1985年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建立,2010年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成立。今年56岁的索南才让是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民族研究院学科建设在不断发展,但‘藏字号’、‘民字号’特色始终没有变。”索南院长说。

  据索南院长介绍,自1985年我校正式设立民族学系以来,特别重视对西藏各民族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密切关注西藏现实问题,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今,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已拥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两级办学层次,是西藏民族大学积淀最为深厚的特色重点学科。

  据索南院长介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民族研究院积极鼓励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等形式吸引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研究生养成了积极好学、潜心学术的学习风气。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项,承担教育部、国家民委、西藏自治区科研项目80余项,国内外横向课题16项,科研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出版专著20多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

  “本科生田野调查训练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索南院长说。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根据各专业特点,任课教师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尤其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技能的训练。近年来,民族学一级学科团队围绕西藏及周边民族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进行田野调查,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专著等科研成果,如《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程度评价及思考》、《西藏门巴族、珞巴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讨》等先后获得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奖。其中,《4.25地震后樟木夏尔巴受灾群众安置情况调查报告》,于2016年1月获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重要批示。

  “经过长期的田野调查训练,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打造出一支应用实践型调查团队,形成了老师带硕士生、硕士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田野调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索南院长说。


2013年,陈立明 、陈鹏辉在隆子县调查

薪火相继 创新发展面向未来

  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女博士彭陟焱是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一名青年教师,也是中国羌族第一位女博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彭陟焱教授发现区内班学生和区外班学生基础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彭陟焱教授与同事合著编写了《简明藏族史教程》一书。教材内容详实,线条清晰,成为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必读的教材。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毫无疑问,这些专业优势都在老一辈专家教授奠定坚实的基础上获得的。”彭陟焱教授说,不管是在原来的老民族研究所,还是今天的民族研究院,在60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传帮带”的传统,而且紧紧抓住“藏字号”、“民字号”创建团队。青年学者是在老一辈的帮助、带动,或者说是督促才成长起来。“从队伍上来说,我们的队伍是很完整的,结构是合理的。”

  如今,彭陟焱教授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到藏区做实践调研。让她感触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碰到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遍布西藏地区各个角落,在这样一种特色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她感叹道。

  的确,经过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老中青三代学人的不断努力,民族学形成了西藏文化与社会发展、西藏及周边民族史、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政策三大传统学科领域,以及西藏经济理论与政策、西藏教育理论与政策和西藏新闻与文化传播三大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特别是在藏传佛教、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史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学术成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