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旅游

徽派民居:粉墙黛瓦 刀笔生姿

2020-11-26 12:28:00 【关闭】 【打印】

  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浙江、江西部分地区,分布着一种风格鲜明的民居建筑,这种民居建筑白墙黑瓦,简洁典雅,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砖雕交相辉映使整座建筑美轮美奂。这种民居建筑统称为徽派民居,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发展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派。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雕镂精湛,风格独特。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平面上,形状设计灵活,富于变化;空间上,造型多样,讲究韵律;工艺上,材质丰富,技法纯熟。其中,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明代中期以后,徽商崛起。儒雅富商大贾注重教育和治学,广交文人雅士,普遍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还有不少步入仕途,成为朝中显贵。这些商贾为了光耀门楣而大兴土木,修建豪华住宅、园林、书院、祠堂等。随着徽商走南闯北,当地这种建筑风格逐渐带到了江浙、江西一带 

  徽派民居选址和建设遵循周易风水理论,强调房屋布局与自然山水的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徽派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布局错落有致,独具韵味 

  徽派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有“口”字形、“凹”字形、“H”字形和“日”字等几种平面布局类型。建筑多为两层,多进庭院,每进庭院四合屋围成的天井,以充分实现通风、透光和排水。墙体高筑,建筑内部幽静惬意,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阴雨天时,雨水通过屋顶四周内侧坡屋檐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称为“四水归堂”,以水喻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粉墙黛瓦是徽派民居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徽派民居中,粉墙黛瓦是指白色的墙、青黑色的瓦,这种色彩的搭配简洁而典雅,使整座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时,彰显出一派水墨韵味造型独特的马头墙更是徽派民居的标志,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的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马头墙可以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阻隔火势蔓延的作用。此外马头墙设计错落有致、黑白辉映,也会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韵律美感。这种“万马奔腾”的视觉动感,也有企盼整个宗族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吉祥寓意 

  徽派民居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的装饰艺术。徽派民居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徽商的崛起,徽商的意识品位当时超越了一般市民阶层,强调追求与文人雅士、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反应在装饰艺术上,可见其考究程度。 

  徽派民居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精湛的技艺雕、雕和雕。 

  砖雕是在当地盛产青灰砖上雕刻精致纹样而成的一种建筑装饰。这种青灰砖质地坚细雕刻相对繁缛精细的纹样,广泛用于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采用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多种表现手法一种装饰工艺,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如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用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都会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其内容题材较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石雕在徽派民居中主要用于廊柱、门墙、牌坊等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颇负盛名。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在雕刻风格上,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州三雕是中国民间情趣与文人情趣的完美结合,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充分体现了传统民间艺术语言的特点。 

 

  链接 

  宏村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主要建筑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修建1855年承志堂,原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古镇——位于黟县东部,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等美誉。相传西递古镇是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西递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作者简介:93号院博物馆传统文化课程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