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旅游

乌兰布统草原之秋

2020-10-13 13:46:00 【关闭】 【打印】

  乌兰布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部距北京仅约300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 

  乌兰布统草原属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带,森林和草原同侪连襟,既有优雅秀丽的阴柔,又有粗犷雄浑的阳刚。既有天潢贵胄射猎的记载,又有草民百姓爱情传奇。既有山川自然的俊逸,又有人文史实的厚重。既有牧民放牧的牛马羊,又有野兔黄鼠和狐狸。既有草原雄鹰、金雕大型猛禽,又有鹭鸟喜鹊跟黑乌鸦。 

  入秋,乌兰布统草原色彩瞬间丰富起来,碧玉坪成了土黄色、浅咖色、卡其色、深驼色几种颜色交织的广袤地毯,甚至在寒凉的秋晨能感到如绒毛织物般的柔软温暖。秋色地毯上洁白如云的蒙古包,更白更醒目了;收割的牧草扎成捆,像星星一样有序又无序散落;整齐木栅围栏内是牛马们栖居处,还是深褐色牧草聚集的地方。 

  曾经的沙场迎来详和 

  蒙语乌兰布统,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由红色岩石构成。侧面望去,有如瓮形山的西面有一湖泊,名泡子河,当地俗称将军泡子。四周地势开阔,是著名的乌兰布通古战场。康熙三十年的1691年,西北准噶尔部落的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发动武装叛乱,往内蒙古推进,忘图分裂清朝。噶尔丹率叛军三十多万人进犯乌兰布统,康熙闻报十分气愤,决定亲统大军平叛。噶尔丹在训练有素、常备不懈的清军强大攻势下连连败退,最后孤注一掷。在乌兰布统,以万驼缚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布设驼城,命士卒于垛隙发矢放铳,企图挡住清军进攻。清军在统帅佟国纲指挥下架起了红衣大炮,连发炮弹将驼城轰毁,使噶尔丹最后的希望化为泡影。噶尔丹只得乘着夜色潜逃而去,乌兰布统的坛形模样的红山,传说便是红衣大炮的炮阵轰成的,将军泡子则是清军开炮时强大的座力座出的巨坑。当地牧民说,前些年他们还看到过泡子中央有大炮的炮筒,在湖畔拣到过盔中残片及生锈的箭簇,在乌兰布统大战中,清军将领佟国纲阵亡,鲜血染红泡子水,现在古战场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湖泡,相传为炮轰所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便将这个湖泡称为将军泡子。 

  历史上,这一带是清朝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的图尔根伊扎尔围场所在地,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游牧区。当时最高统治者,每年秋天都要在此举办大型的狩猎、骑射、赛马活动,以此锻炼皇室后人跟贵族弟子心智体魄,更从中选拔优秀人才,甚至是未来皇帝人选。每次举办秋闱时,也邀请蒙古贵胄参与其中。而清代皇帝则借机同各部举行会谈,对各种事务进行商洽。所以,清代的木兰秋闱并非简单的狩猎活动,而且具有深厚的战略意图和政治影响。同时,每次秋闱时,也是清朝皇帝与王公贵胄巡玩的绝佳时机。 

  蒙古族人民崇拜喜爱白色,以白为尊,遇客来访敬献洁白的哈达、洁白的马奶酒。蒙古族人不会因其素冷而不适,却把纯白、洁净作为本民族的始祖跟天神的形象。蒙古族第一部文字的史书记载着更古老的传说:苍狼与白鹿结合孕育蒙古族。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洁白美丽的蒙古包,有一堆堆打包的牧草,还有大小石块堆积起来的石头堆。石堆上面插着柳枝和五颜六色的神幡,烈烈风过神幡发出美妙的声音,像是草原上的人们向上苍祈祷的吟唱,像是诵经梵音回响。石头堆名敖包,蒙古部族有祭敖包的习俗,他们以敖包和敖包神为崇拜物的公众聚会祭祀活动,是蒙古族的传统礼俗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内容。牧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长生天”保佑风调雨顺、六畜兴旺、无病无灾、平安吉祥!路过草原,捡拾起石头,轻轻的放在敖包上,祈求和平、祈求如意。  

  策马驰骋 

  新中国成立后,在乌兰布统草原的核心区域建设了北京军区军马场,又称红山军马场。马场境内有优质的草原,幽密的森林,清亮的沼泽,无垢的水域。历史上,这一带是清朝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的图尔根伊扎尔围场所在地,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游牧区。 

  马场有植物近千种。主要树种有白桦、山杨、柞树、山丁子树、山葡萄树等,更有“生物基因库”、“活化石”之称的沙地红皮云杉数千株。灌木丛以虎棒子、映山红、山玫瑰等为主。盛产蘑菇、黄花、蕨菜类天然食品。名贵稀有中药材有芍药、柴胡等,民间有“一步踏三草,草皆是药”的说法。野菊花开一片金黄一片粉紫,至冬雪覆下依然挺直纤颈,黑褐色植株不曾低头。至于马鹿、黄羊、狍子、野猪们随时在深草中出没着。秋已至,山岭上的白桦林微黄过度至微现金华,那颜色温和内敛,树脚下绛红色灌木,浓重含蓄,一切皆是初秋不张扬不喧嚣的模样。 

  乌兰布统草原上的牧民现在已经不再四处游牧了,他们有固定的牧场,也有定居的村庄。大大小小的村子家家开客栈,放牧几乎成了副业。客栈的老板娘放下马鞭,热情的张罗着客人入住。 

  夕阳余晖里的草原粗狂外衣下包裹细腻的身心。山丘上红色叶子,不似艳阳高照时靓丽醒目,同红鬃马一起被涂上温情富贵的淡淡金色。 

  日落后的五彩山,没了日间的色彩斑斓妖娆多姿,娴静且安然,仰天长睡的美人翘鼻丰胸轮廓清晰,低矮山岭似她一头长长秀发,安逸绵延向远方。野鸭湖水倒映着晚霞泛出红光,像是妆镜默默的陪侍美人梳妆。 

  牧村生活 

  克什克腾旗的红山子乡天太永村有个二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村蛤蟆坝居民组。蛤蟆坝名字由来无考,村里老人也不知道此蛤蟆从何处蹦跶而来,又为何在此驻足?但是蒙古大草原上的蛤蟆坡、蛤蟆沟等蛤蟆众多,从一个角度说明大草原不缺水,湿地河流草原共生。 

  小村隐蔽,深深藏在沟膛里,不走近沟崖边缘很难发现沟壑皱褶里尚有村落人家。房舍错落,红蓝两色屋顶相隔,木栅为墙。土路通达,串联着人家跟木栅围成的圆形还有椭圆形的牛栏、羊圈、马舍,最为惹眼的是木栅围着小小菜园,一洼洼整齐的青菜装扮着平实隐秘的小村, 显得几分俏皮几分活泼。 

  村里人口有百八十人,耕牧兼顾。九月在这里已是秋冬交会时节,牧人们开始收集搬运储备过冬的牧草。草场用机械收割,运草的车辆来来回回身后拖出一道烟尘,随即消散在清冷的旷野中。村旁小路上,出村的拖拉机,发动机声火急火燎,回村时,拖拉机却嘹亮地唱着,脸庞呈古铜色的牧人们载满一车牛马的冬粮,也载着妻子、孩子、狗,脸上流露着满足的神色。两车交汇时,男人们大声打着招呼,满载车先行。此时,不少女人在菜园里忙活,篮子沉甸甸挎在身侧,晚餐时必定有几种油绿的蔬菜。待村内村外尘埃散尽,女子们清亮的呼儿唤女声,稚气的应答声跟饭菜的香味在沟膛交织成温馨的网罩着村落。村里村外乌鸦、喜鹊成群,一群群的飞来飞去,既不掐架、也不合群。 

  晨昏是小村最热闹的时光。清晨,就连最是木讷的老牛出发时也要高兴的长长哞上一声,憋了一晚上的小羊羔们又跳又叫唤往山坡牧场撒欢去了,此刻牧人悠闲,拢了袖子跟在牛羊身后。暮色牧归,牧人手中长鞭空中炸响、口中不绝呼和,引牛羊归栏。 

  赵艳青:旅游专栏作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