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跨国公司的信任票:中国高水平开放再获肯定

2025-07-31 10:39:00 【关闭】 【打印】
  
 

   2025年6月27日,上海兴业太古汇,路易威登“路易号”主题活动 

  在 “十四五”规划中,中国提出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中国的这一承诺在2025年6月18—20日举行的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此次峰会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的456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青岛峰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外国企业仍将中国视为一个可靠、有前途的合作伙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展现出强大经济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这句话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磁石。

  外企投下信任票

  青岛峰会上发布的《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报告(2025)》显示,在投资规模方面,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较大,中国市场依然对外资有强大吸引力。

  该报告指出,“超过15%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和巴斯夫在所有跨国公司中的投资额位居前三,均超过300亿元,凸显行业头部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最近的官方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025年6月20日,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9亿元人民币。

  在青岛峰会上,多位商界领袖解释了他们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表示,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庞大的劳动力,这也是许多欧洲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原因。他指出,双方在技术创新、脱碳和数字经济等领域有许多合作机会。他希望中欧双方开展更多对话,探讨合作,应对挑战,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亚洲、中东和北非服务与维修副总裁 Senthil Kumar 认为,中国为外国公司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他告诉记者,中国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当地企业的“拼搏精神”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协作能力。他还指出,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和不断进步的技术使企业能够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是扩大经营规模的理想之地。

  荷兰博组客亚太区总裁司徒文(Stephan Dyckerhoff)说,中国的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因为中国有大量未得到满足的养老需求,而且中国的“9073”养老策略(即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入住专业机构养老)优先考虑家庭和社区护理,这与博组客模式的核心相契合。

   

  2025年6月20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一块展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跨国公司对华信心也源于中国政府的持续支持。为落实“十四五”规划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要求,近年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

  例如,2025年2月,中国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了20项吸引和稳定外商投资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等。

  地方政府也在发挥积极作用。以峰会举办地青岛为例,据了解,青岛市出台了加大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还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服务,包括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创新全生命周期护航,提供“点单式”政务服务。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溥思同将该公司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的快速进展归功于青岛市政府的高效率。他说:“在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阿斯利康青岛生产基地项目在短短30天内实现了从土地获取到奠基动工的多个关键里程碑,展现了非凡的‘青岛速度’。”

  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乐安澜表示,企业过去十年的显著增长,得益于与青岛政府部门的持续合作,成功建立了一个依托当地强大供应链和人才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

  何立峰在峰会上重申了中国加大支持外商投资力度的承诺,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们欢迎全球跨国公司和企业家来华投资兴业,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2025 年3月20日,上海,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的荷兰品牌飞利浦智能家居展区 

  市场韧性:在逆流中前行

  “十四五”期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贸易壁垒增多、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然而,中国始终致力于成为百年变局中的一股稳定力量和互利共赢合作的倡导者。

  中国-印度-中东-北非商务促进会秘书长萨奇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印度曾对中国的投资、贸易和产品实施限制,但这反而对印度产业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他认为,美国的关税措施同样会损害美国的产业。他预测,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只是暂时的,并以近期中美官员在伦敦的经贸会谈作为依据。“我认为这些非关税壁垒或关税壁垒不会持续下去。”他说道。

  尽管某些西方国家设置了贸易壁垒,但中国市场的优势仍对外国企业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萨奇夫指出,一些迁往老挝和越南等国的企业发现,由于当地工厂产能有限、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及技术短缺,此类转移举措难以持续。“企业开始重新回到中国。”萨奇夫强调,“考虑到基础设施、价值链、物流、政府支持和现成市场等因素,中国无可替代。”

  希杰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道瑄同样表示,“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诸多外企巨头仍然持续加码投资中国,显示了对中国的信任和对中国发展潜力的信心。”

  “十四五”期间,外资企业持续参与中国市场,既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任票,也源于其对中国独特且多元发展机遇的认可。随着“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中国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等领域,外资企业的专业技术与资本将发挥关键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3月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提到的那样,“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