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2021-2022:台湾地区政局更趋复杂

2022-01-04 14:17:00 【关闭】 【打印】

  2021年台湾地区没有举办大型选举,为“平静之年”,然而“平静之年”不平静。在美国加大力度“以台制华”及台当局防疫失控引爆政治风暴影响下,国、民两党以及第三势力为后续的政治盘整步步为营,展开政治博弈。目前,三党的政治势力仍然呈现“一大一中一小”态势,“行政权”与“立法权”都由民进党把控。2022年在新一届“九合一”选举的影响下,各政治势力以选举为主要旋律的“内斗”“外斗”将叠加共振,台湾地区政治局势将更趋复杂,动荡。 

2021年11月24日,国务院台办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国民党两岸路线回归正道,但整体颓势依旧 

  回归“九二共识”成为国民党党内主流民意。2021年9月25日,国民党举办了新一任党主席的选举,共有4位候选人进行角逐,分别为前新北市长朱立伦、时任主席江启臣、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其间,两岸政策走向成为选举最受关注点。四位候选人参选也将两岸政策论述作为政见的核心组成,并进行激烈交锋。其中,朱立伦强调坚持“九二共识”,主张“求同尊异”,基本延续马英九的政策主张。江启臣修正了此前“宪法九二”的论述,选择回归“九二共识”。但相较曾在主席任内率团赴上海出席国共论坛的朱立伦,江启臣任内抨击“九二共识”过时,淡化处理两岸关系,停摆国共交流的做法令其两岸政策成为减分项。另一位热度较高的候选人张亚中明确主张两岸统一,并主张与大陆签订“和平备忘录”,差点在最后时刻上演“黑天鹅事件”。最终朱立伦胜选,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九二共识”在党内成为共识,同时也意味着国民党两岸路线出现回归。 

  国民党实力弱化依旧,反弹无力。国民党一直在寻求重新崛起的机会,但仍然不得其法。在立法机构因席次不过半难以利用议案审议程序对民进党进行牵制的不利情况下,国民党采取了占领立法机构议场,杯葛议案审议的方式对民进党进行制衡。同时,针对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利及制度漏洞,如“开放莱猪入岛”、防疫导致疫情失控以及疫苗研制存安全隐患等问题,采取发动或组织民众抗议,发动罢免案或是主动发起“公投”的方式,对民进党进行声讨与牵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进党形成了掣肘,但都没有给其带来致命性冲击。尤其是日前备受各界关注的台湾“四大公投”,包括“重启核四”“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以及“珍爱藻礁”四项“公投案”全部遭到否决。“公投”结果对于国民党来说是一次彻底的溃败,并且会重挫国民党因成功罢免“台独”政党台湾基进党民意代表陈柏惟以及成功完成新旧党主席过渡刚刚凝聚的气势,也为2022年“九合一”选举之路投下阴影。 

  民进党全力巩固“一党独大”态势 

  2021年,民进党执政满意度下挫,但未至重伤。民进党利用“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双重把持,采取了野蛮粗暴的执政方式,并且利用公营事业资源的掌控进行政治酬庸,碍于拥抱美国大腿考虑,放开“莱猪”入岛,基于政治利益考虑授权“高端”疫苗紧急使用等,使得“豢养肥猫”“防控不利”“反莱猪”等议题引爆政治漩涡,导致民意的强烈反弹。根据“美丽岛电子报”5月民调显示,蔡英文的信任度仅为48.1%。“台湾民主基金会”与TVBS民调中心11月的民调显示蔡英文的满意度分别为46.8%与41%。然而目前的民意反弹并没有失控,民进党不仅掌控行政资源,采用买票政策对民众进行安抚与分化,同时利用对媒体平台的管控以及“网军”影响舆论的导向,对民众进行蛊惑与洗脑,化解其执政危机,稳住阵脚。以日前刚刚落幕的四项“公投”为例,民进党动用全党之力,砸下巨资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制造网络舆论风向,将涉及食品安全、能源政策、环境永续,选举制度的议题的“公投”拉到了蓝绿对决的层面,依靠动员出的基本盘赢得“公投保卫战”的胜利。 

  不过,2021年,民进党“茶壶风暴”不断上演。尽管民进党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态势,但内部问题仍然很多,整合问题也濒临爆发。一方面蔡英文的接班人问题已经提前浮出水面。早在蔡英文争取连任时,赖清德已公然与蔡英文争夺党内候选人资格,造成两人的裂痕扩大化,最终在党内大佬协调下,两人最终组成“参选CP”。据透露,蔡英文以“继承人”承诺使赖清德为其担任副手,完成了党内整合。显然,赖清德对接班人身份志在必得,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其上位积攒政治能量。有关接班人问题,现在定案恐为时尚早。赖清德是人选之一,却不是唯一人选。桃园市长郑文灿为民进党内中生代政治明星,并深受蔡英文器重。民进党成立的“宪改小组”,前主席姚嘉文、“立院总召”柯建铭及郑文灿列名为共同召集人,成为该小组核心,而赖清德却被排除在外,使外界揣测郑文灿才是蔡英文属意的接班人选。另一方面,党内仍然存在严重的路线之争。党内有“台独基本教义派”一直施压蔡英文加速推进“修宪台独”进程,也有理性“台独”派希望两岸缓和紧张态势,甚至重启两岸对话。另外,党内“畏战”氛围也在发酵。台湾地区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邱太三9月15日表示两岸重启谈话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紧绷形势应有所缓和。未来伴随台海紧张态势的加剧,岛内有关路线问题的争议和讨论将持续发酵。 

  民众党夹缝中求生存 

  第三势力民众党是依靠台北市长柯文哲的光环组建起来的政党。2021年,柯文哲的政治发展轨迹走了一条有别于国、民两党政治人物的道路。台湾民众党也采取了有别于国、民两党的路线。在厌恶蓝绿政斗的台湾政治土壤中,民众党与柯文哲一样迅速取得亮眼的政治成绩。在2020年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一举拿下5席,席次数仅次于国、民两党,成为立法机构四个党团之一。但民众党的发展过于依靠柯文哲的影响力,并且缺乏地方政治基础与人脉资源。同时,在岛内稳固且对小党不友善的两党制制约以及民进党的打击与挤压下,台湾民众党很难快速拓宽发展空间。柯文哲一直致力于扩大自己与民众党的影响力与声量,包括续办“台北-上海双城论坛”,签署三个领域备忘录,积极参与四项“公投”,支持同意“反莱猪”与“珍爱藻礁”“公投”等。但民众党目前实力仍难以改变台湾蓝绿二元政治结构。 

  2022年以选举为底色的政斗复杂性加剧 

  2022年台湾地区将举行“九合一”选举,不仅影响地方执政权重新洗牌,也是2024年“大选”的前哨站,对于国民党是能否保存现有政治资源的必争一役,具有不能输的压力,对于民进党是能否继续攻城掠地的关键一役,对于民众党是能否拓宽发展空间的重要一役,势必会加剧政局的动荡。 

  民进党“一党独大”格局难以改变,派系斗争烈度将增强。在选举影响下,民进党必会继续采取“倚美抗中”路线,并持续输出“反中保台”操作,不断推进试水,挑衅大陆,引发台海局势的紧张。民进党已提出党版“修宪草案”,并在立法机构推动“修宪”进程。不排除民进党会推动“修宪”议题的炒作。在把控行政资源与舆论平台,同时掌控立法机构过半数席次的情况下,国民党及其他政治力量都难以对民进党的执政产生实质性的制衡。 

  然而四项“公投”的胜利并不意味民进党的执政危机已经得到化解,毕竟此次“公投”投票率比较低,且“公投”走入蓝绿对决,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民意。另外,民进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民进党也是派系合纵连横组成的政党。“新潮流系”“英系”“正国会”“涌言会”等在选举以及权力分配面前也是竞争激烈。民进党目前的较好优势反而会加剧党内派系对资源的争夺,不仅是县市长的候选人,还有后蔡英文时代因权力盘整释出的重要位置以及接班梯队的人选。 

  2022年,国民党发展将面临诸多重要考验。四项“公投”的溃败重挫国民党的气势,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目前存在诸多阻碍再度崛起的问题,如资源短缺,中央党部与地方党部离心,党内存在多头领导,舆论引导能力比较孱弱等。尽管“公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九合一”选举已成定局,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的层次仍然具有不少优势。现任的14席国民党籍县市长中有11席是争取连任,具有现任优势,另外,县长任期已满的苗栗县、南投县和连江县的政治生态基本上是蓝大于绿。但也不能轻忽民进党利用行政权力进行的打压与步步紧逼。民进党当局已在“公投”后,迅速转入讨论“县市合并升格”的议题,一旦“地制法”修订通过,包括新竹县市、云嘉嘉及彰化县都可能会升格为“直辖市”,有为其政治人物延续政治生涯的企图。因此,在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已进入退无可退的困境,已经没有多少下坠空间了。“九合一”选举对于国民党来说具有不能输的压力。但目前,国民党的整合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未来能否在大敌当前放下个人的盘算一致对外,是对国民党的重要考验,也是影响未来政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台湾民众党将增大选举参与,但影响力难有太大拓展。台湾民众党不会放弃积攒政治能量的机会,会积极参与“九合一”选举。该党2021年12月1日已经公布了2022年选举首批提名名单,包括26名县市民意代表被提名人、8名乡镇市民代表被提名人、1名里长被提名人,共计35名。县市民意代表部分,最主要的新北13区民意代表中,共推12位参选人抢攻席次,另外苗栗县提名4席民意代表,高雄市、台南市各先提3席,新竹市与台中市则各提2席,其中新北市部分,知名度较高的有板桥选区的网路红人“Z9”吴达伟,以及有志竞选新庄区的国民党新北市民意代表陈明义之子陈世轩。从首批提名人来看,民众党的提名人具有高学历及年轻化的特质,并且多为政治素人,以县市级民意代表层次的角逐为主。显然,在如此层级的选举中,民众党仍然不具备挑战国、民两党的实力。另外,在“蓝白合”的可能性上,目前在选举层面尚未出现相关迹象。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曾公开表态不会促成“蓝白合”。未来两党会否受形势变化影响,达成相应的合作机制还有待观察。 

  2022年,蔡英文第二任期即将过半,“九合一”选举、“大选”也将接踵而来,党派间及党派内的权力争夺战即将打响。即将来临的“九合一”选举不仅影响地方执政资源的分配,也影响到各党派对2024年“大选”的布局以及权力梯队。交织中美关系以及美台关系发展的影响,2022年的台湾地区政局将更加复杂动荡。

  杨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