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力争重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图景

2021-11-11 11:29:00 【关闭】 【打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这一出自《中庸》的名句,点明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然而,在人类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却看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不断加剧。整体而言,地球的生态环境正不断恶化,气候危机愈演愈烈,生物种群面临急剧萎缩的严峻局面。与此同时,人类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不断加深,全球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新冠肺炎疫情更成为人类社会百年不遇危机的引爆点。在贫穷与饥饿面前,究竟要优先挽救疲软的经济,还是要优先拯救脆弱不堪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化解一场危机的同时正酝酿一场更严重的危机。 

  在危机面前,人类社会必须要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在202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曾向全世界发出重要倡议:“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而今年,中国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就是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这次会议于10月12日在昆明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多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出席。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就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平衡发展提出了新的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内蒙古赤峰,航拍宁城县老哈河流域风光

  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实践获得高度赞誉

  中国浙江省的安吉县,有“竹乡”美誉,拥有依山连绵“大竹海”。但就在这“竹海”附近的余村,曾有3个每年能带来300万元人民币效益的石灰矿。如果继续开采石灰矿,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但“竹海”最终可能毁于一旦。何去何从,是当地村民要面临的重大抉择。终于,余村毅然决定关停这3个石灰矿,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更留下了无尽的可再生财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高度评价余村的这一做法,也从此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曾表示,中国的环境治理经验可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高层领导对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整体规划”。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曾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的专题报告。 

  近年来,中国一系列环保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这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及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在这里,要重点提一下曾经完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塞罕坝。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曾经飞鸟不栖、黄沙漫天的茫茫荒漠,如今已然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广袤林海,终于使塞罕坝与“美丽的高岭”这一名字相符。即使从太空中看,也可以清晰看到这片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之首。而在这些“中国贡献”之中,42%要归功于人工造林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道:“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取得的成绩同样值得称赞。以大熊猫保护为例,中国的国宝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现已达1800多只,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是让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所有喜爱大熊猫的民众都非常欣喜的一次“降级”,也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物种保护卓有成效的生动写照。而前一段时间,云南大象北上并最终安全返回栖息地,也让全世界再次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全球荒野基金会主席万斯·马丁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生物保护工作:“(中国)领导层支持地方社区,地方社区有意愿付诸行动,通过这些努力,物种从灭绝边缘被拯救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目前,中国已经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此外,中国还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安吉竹海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需要各方共同扎实努力

  在此次峰会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说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如果回顾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人们仿佛在经历电影中才会看到的场景,极端热浪与寒潮使得人类感到自身无比渺小,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任何工业文明的成果都可能朝不保夕。而当前高企的能源价格,令全球都经历着痛苦的能源危机。更令人担忧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原本推进起来就困难重重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着更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的应对显得十分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有能力也肩负重要责任的发达经济体,本应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但其无意放弃工业文明阶段长期积累的优势地位,甚至妄图利用舆论话语优势将污染物排放等历史责任“清零”,而没有赶上享受工业化红利的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如何统筹兼顾发展与保护的难题,这就导致全球生态治理缺乏总体战略和统一架构。 

  对此,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他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图景,并围绕人类怎样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出四点倡议,包括:第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第二,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四,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在这里要着重提及全球应对气候危机问题。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不断加剧碳排放从而加重地球自身调节气候负担,又反过来威胁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生存的历史。为此,国际社会必须携手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在这方面,相较很多口惠而实不至,未能履行对发展中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承诺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已在力争做好自身的同时,首先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代表中国政府宣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尽管这需要付出十分艰苦努力,但中国将全力以赴。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此外,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这体现了中国在建立环境保护目标上旨在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中国也将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非常赞赏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为推动全球相关领域多边合作所做的努力。与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中国举办这次会议,为分享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供良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任何国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实现目标。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推动形成合力,形成以自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正如此次峰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昆明将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篇章,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人类坚持不懈地团结努力,终将重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景致。 

  张旭东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