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成都的低碳实践

2021-11-11 11:23:00 【关闭】 【打印】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成都正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扩大森林覆盖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补充。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700亩会议碳中和林,这也是四川首个会议碳中和林 图/嘉 楠

  垃圾分类小屋

  回收垃圾的同时还能累积碳减排量,在武侯区簇锦街道永兴社区永乐苑小区门口的玻璃小屋里,卖一次废品能挣两笔钱,让周边居民倍感兴趣。 

  这座新颖别致的玻璃小屋,是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2021年 1 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走入其中,可以看到屋内规划出了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相应的可回收物收集区域。现场有工作人员随时指导居民操作,墙角处还放有一个电子秤。 

  小屋实现“碳中和”的奥秘便在这个特制的电子秤里。它不仅可以称重,还可以计算出可回收物对应的碳中和数据。居民将要回收的废品放上电子秤,在电子屏幕上选择类别,系统会自动显示重量,点击确认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二维码。此时,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得到现金收益。“线下称重-线上换算-立即到账”,极简的操作方式让这座小屋迅速得到附近居民的认可。 

  居民的收益,也不仅仅是卖废品的收入,还有累积的碳减排量。据了解,碳减排量是系统后台根据回收物品的种类和重量自动测算的,当居民累积的碳减排量达到 1 吨,系统会再补贴给居民 100 元钱。 

  “自站点投用以来,附近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碳中和’行动,大家每次垃圾分类和投放,都减少了碳足迹和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小屋相关负责人表示。 

  “碳惠天府”平台

  微信打开“碳惠天府”小程序,一只呆萌的熊猫“碳碳”便出现在眼前。作为“碳惠天府”推出的“低碳大使”,熊猫碳碳以互动的形式给用户普及生物多样性、减排常识等环保知识,带领用户一起践行低碳生活。 

  2020 年,成都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 “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所谓双路径,是分别针对成都市民和企业。具体而言,成都市民可通过践行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私家车停驶、使用新能源汽车,或者在低碳商超、酒店、景区、餐饮等场景消费获得个人碳积分奖励,并在线上商场兑换丰富有趣实用的绿色商品或服务。而企业可以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碳资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开发能源替代、节能改造、生态保护类项目等,并在交易平台上与有“碳中和”意愿的买方进行交易,实现碳资产变现,使碳减排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呈现经济价值。 

  如今,“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已经初步建成,门户网站、小程序、APP、公众号等全部上线,燃油车自愿停驶、新能源车使用、共享单车、环保随手拍等低碳环保行为积分场景也逐步丰富。对于企业而言,“碳惠天府”正加快开发清洁能源替代、节能改造、造林管护、天府绿道等减排项目,完成 4 万吨碳减排量初始储备。与之同步,该平台也在拓展消纳渠道,已有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通威太阳能、一汽丰田、兴业银行等企业成为碳减排量首批认购企业。 

  “真”绿色建筑

  建筑一直以来都是能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绿色建筑是落实住建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目前,成都市按照“区域全覆盖、项目全覆盖”要求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截至 2021 年上半年,成都全市绿色建筑实施面积已突破2亿平方米,26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2021年 6月投入使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就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认证,这是绿色建筑的最高级别。“从设计开始,我们就注重坚持绿色理念。”以节能为例,成都天府机场设计总负责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邱小勇举例说,T1、T2 两个航站楼设计中大量采用玻璃开窗,就是为了更多增加采光量,“在春天、秋天天气好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开启空调系统,最大程度地做到节能。” 

  在新建的同时,成都市也注重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楼始建于1985年,于 2018年进行了绿色改造,成为西南地区首个三星级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科技楼因地制宜采用了被动式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外窗外遮阳、空气净化处理等技术以及垂直+屋顶绿化、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雨水回收利用、智能灯光+空调控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能耗管理系统、可循环材料利用等绿色措施。项目改造后,能耗水平比同类普通建筑降低50%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达4600多吨。 

  “碳中和林”

  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 700亩会议碳中和林,这也是四川首个会议碳中和林。 

  2018年,成都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为了抵消这两次论坛所产生的1387 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都市以香樟、女贞、银杏、栾树、桂花为主要造林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山泉镇古驿社区建设 700 亩碳中和林,向全国、全球展示成都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创新实践。 

  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出具的审定报告,碳中和林未来 20 年的森林碳汇将完全抵消两次会议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截至目前,碳中和林内林木保存率、存活率均达95%以上,林木长势良好。这里作为全市绿色低碳试点面向公众开放,引导广大市民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森林固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经济有效方式。2021年 8 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正式发布了《2020 年成都市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状况公告》。《公告》数据显示,2016年至 2020 年,成都市森林面积增加 40.8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40.20%,相当于人均拥有 46 棵树。从固碳释氧价值角度看,2020 年全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205.31 万吨,释放氧气 442.38 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成都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城市的降碳功能。可以说,成都走在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前列。 

  王 越 《天府文化》主笔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