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定点帮扶结出“致富”果

2020-09-29 14:17:00 【关闭】 【打印】
  秋天的大凉山硕果累累。在越西县大屯乡华阳村的苹果产业示范园里,2019年刚刚栽植的210亩27000余株3年生苹果苗已全部挂果。 
  2020年8月26日一早,家住华阳村1组263号的吉勿目沙夫妇趁着孩子们还在熟睡,便匆匆出门了。吉勿目沙要去山坡上的苹果示范园拔草,妻子要喂屋后即将生崽的母猪。夫妻俩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开场。 
 

   

  越西县大屯乡华阳村的苹果产业示范园里,2019年刚栽下的苹果树苗开始挂果 

  

  他们夫妻俩共有4个孩子,两个儿子由于先天遗传原因,均为肢体一级残疾,虽然都已长到十几岁,但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照顾;11岁的女儿在越西县北城小学上四年级;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夫妻俩承受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负担。 
  “这两年多亏了扶贫干部们的帮助,给我们的家庭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两个残疾儿子有了医疗保障;外面没活儿干的时候,我就可以到苹果园务工,时间自由,活儿不累,每天还有80元的工资。”吉勿目沙说,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帮扶下,这两年他家的收入明显增加,前年他们一家住上了新房子,去年家里修建了干净整洁的厨房,今年还添置了新的电动三轮车,一家人的日子变得有希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驻越西县扶贫工作队长、越西县副县长王金阳说,苹果产业是防止当地返贫的保障 


  苹果产业防返贫
  华阳村属彝汉杂居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532户、16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30人。2016年,该村顺利通过国家三方评估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虽然整村脱贫了,但如何保障这些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有可持续的收入,这是我们重点要做的工作。”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驻华阳村第一书记张旭说。 
  为让华阳村能有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让吉勿目沙这样的贫困家庭今后能有一份可持续的家庭收入,2019年初,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借助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由学院挑头,在陕西果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与越西县农业和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532万余元建成了华阳村苹果产业示范园。“我们学院投入帮扶资金261万元作为村子的占股资金,分别在去年3月和12月分两期规划建设了440亩规模化、标准化果园,全村89户贫困户通过园区土地流转全部加入进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驻越西县扶贫工作队长、越西县副县长王金阳说,目前苹果示范园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除贫困户外,还吸引了318户群众以土地入股。 
  王金阳说,全村89户贫困户原来种包谷的山坡地被流转进来后,每年都可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土地流转金,并能优先在园区务工按月取得工资收入。“华阳村根据所占股份获得收益的40%用于入股群众分红,40%用于贫困群众救助,20%用于村集体事务。像吉勿目沙家,一年就可以从苹果园里获得3份收入,并且是可持续的。” 
  越西和延安都有栽种苹果的传统,但越西苹果种植分散、品种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延安洛川苹果经过多年科学种植、管理和经营,在国内外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发展模式。“之所以建设这个苹果示范园,就是要把延安的好经验、好做法带过来,用延安成熟的种植和营销模式,打越西苹果的品牌,为当地找到一条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子,这也是我们定点帮扶的意义所在。”王金阳说,今年是第一年挂果,产量在2万斤左右,到明年和后年,果树就将进入盛果期,年产值将达700万元,可保证群众稳定增收。 
  “‘延安经验’来到越西后,越西苹果产业发展会从原来的自产自销模式变为‘公司+龙头’的职业化模式,变原来‘坐地等客’销售为网络销售、电商销售、品牌销售,实现销售的规模化、集约化,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王金阳和张旭都觉得,这是扶贫干部最能感到工作意义的时刻。 
 

   

  华阳村的葡萄喜获丰收

  葡萄产业助增收
  “快尝尝我种的克伦生葡萄,品相和味道都不错,这一斤能卖10块钱呢。”在华阳村3组贫困户冯真兰家里,张旭是第一个品尝她亲手种出的葡萄的人。而在冯真兰的心里,扶贫干部就是她家最亲的亲人。“这个克伦生葡萄是丰产品种,只要管理跟得上,收成绝对不是问题。冯大姐今年这一亩地能产4千斤葡萄,按照每斤10块钱算,今年收入4万元已成定局。”张旭介绍说。 
  51岁的冯真兰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因家庭贫穷未能治愈导致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她的丈夫郑仕树,在结婚后两年突然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也因无钱医治导致上身瘫痪,后虽有好转,仍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参加生产劳动,目前夫妻二人均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 
  在华阳村,村民们都知道冯真兰是个天生要强的人,虽然身体残疾,但不等不靠,一直在用自己的辛勤双手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2016年,她流转了村里的15亩土地种烤烟,当年纯收入就达到了4万元。这两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往往是烟叶从田里采下来了,却运不出去。”张旭说,冯真兰辛勤努力的样子让扶贫干部们看了很是心疼,于是他们就从村里刚刚建起的40亩温室大棚里拿出1亩让冯真兰来种。“15亩烤烟一年的收入和一亩葡萄的收入是相当的,但却减轻了她平日里的劳动强度。”冯真兰和丈夫之前住在山上的老房子里,因田地又在山下,每天下地干活、上山回家极不方便。“我们在山下平坝帮助他们协调了一块儿土地新建了住房,并享受了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张旭说,驻村帮扶不仅要积极谋划发展乡村产业、提升脱贫攻攻坚的“造血功能”,还要在解决群众的急需方面下功夫。“冯真兰家积极流转土地3.5亩,每年固定的流转费就有1400元,未来还可以参与集体经济分红。” 
  张旭介绍,在定点帮扶华阳村的具体工作中,学院还实施了“精准帮扶,查漏补缺,不落一人”的行动,鼓励支持贫困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家庭适宜小副业,“像冯真兰这样的贫困人口,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增收渠道,帮助他们增强自身造血细胞,力争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自强自立,这样的帮扶才更有意义。” 
  冯真兰说,是脱贫攻坚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现在,在扶贫干部鼓励和支持下读完大学的一对儿女都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期待。 
  定点帮扶结硕果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凉山州还未脱贫的七个贫困县之一。2020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定为“脱贫攻坚督战县”。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到2019年底,全县共有435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顺利脱贫。”王金阳说,越西县的产业扶贫只是凉山州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定点帮扶越西县以来,累计帮扶和引进扶贫资金3300多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1500万元,帮助定点帮扶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为提升当地扶贫干部带动脱贫的能力,延安干部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训越西各级当地干部近10000人次。“其中190余名当地干部还赴学院进行了专门培训,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和眼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挂职越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朱朝说。 
  从2015年开始,从中央国家机关、全国高校、企事业单位等选派的11000余名扶贫干部奔赴大凉山,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交通扶贫等形式开展定点帮扶和援助。2019年,凉山州实现318个贫困村退出、14.2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减贫80.1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王金阳和张旭他们及所在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就是这支扶贫队伍中最普通的代表。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