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非遗赋彩美丽生活

2020-07-06 15:38:00 【关闭】 【打印】
  “只要能预约到票,我就会过来看。”2020年6月11日下午两点,在国家图书馆国图影院举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线下展映又是“一票难求”。前一天刚刚看过一场展映的刘女士和好友再次观看木鼓舞和唐山皮影。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展映活动推出以来,每场都座无虚席、广受好评。 

 

  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这也正和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十分契合。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光和热。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制作
  非遗助力全面小康

 

  在实现全面小康路上,无论是增强文化自信、点亮人文城市、提振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文化遗产都发挥出相当大的能量与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从2014年到现在,习近平先后到北京玉河、西安市博物院、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赤峰博物馆、莫高窟、和顺古镇、云冈石窟考察。 

 

  习近平考察调研“非遗”的足迹,不仅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也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非遗”购物潮,让传统的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川西战旗村的“唐昌布鞋”铺子是很多游客必看的地方。2018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战旗村考察时,曾买下一双赖淑芳做的布鞋。两年前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赖淑芳回忆道:“我说老百姓很感谢您,我想送您一双布鞋。总书记说不能送,要拿钱买。” 

 

  赖淑芳从小跟着父亲学做布鞋,一干就是40年。如今,除了线下实体店,赖淑芳的儿子艾鹏开了唐昌布鞋淘宝店,设计上引入现代创意,并尝试和棕编、蜀绣等非遗项目结合,仅2019年就卖出了一万多双布鞋,盈利30多万元。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艾鹏报名参加了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但很快发现库存根本不够用了。近两年,有10多个年轻人进厂学做布鞋。当地多次组织唐昌布鞋传承制作培训班,请赖淑芳讲课,一些残疾人接受培训后也加入布鞋厂,大大助力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前进步伐。 

 

  如今的非遗不再是单纯的技艺传承,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正在帮助贫困户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买买买”的非遗购物节

 

  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因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举办,所以全国主会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采取线上形式开展,让2020的“云游”热度再掀高潮。与此同时,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推出了首届“非遗购物节”,当“非遗”遇上“买买买”,又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随着李佳琦独特的“买它买它买它”口号,由央视主播尼格买提、王宁和淘宝主播李佳琦一同主持的“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火了。这场直播在线推荐了20多款国货非遗小吃和地方特产,还有绢扇、香包等各类工艺小件和非遗文创。李佳琦和尼格买提一边试吃美食,一边细致描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让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一边留言“想吃”“想要”一边火速下单,许多产品一上架就被“秒光”了。据统计,这场直播在各平台总计吸引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共售出总价值超过1261万元的非遗产品。 

 

  除了央视名嘴化身“主播”外,许多老字号非遗传承人也纷纷尝试“触电”,比如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永中就在直播中现场示范,用新品“鲜食装”烫出一碗“与大师傅现做一样的地道好味”的热干面。 

 

  很多网友都表示原来非遗不仅有“高大上”的一面,平时爱吃的绿豆冰糕、热干面等美食,也跟非遗有关。 

 

  除了直播带货,线上“非遗购物节”亦是火爆非常,比如有着145年历史的王星记折扇就在京东平台上“一飞冲天”6月13日销售量同比增长900%,国家级非遗项目制扇技艺成为备受喜爱的国潮爆款。 

 

  在此次“非遗购物节”期间,各省市也拿出了十八般武艺,力求让大家把“非遗”带回家。 

 

  洮砚制作技艺、庆阳香包绣制、陇西刺绣和山丹剪纸烙画、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传统当归加工技艺等等。自“非遗购物节”启动以来,甘肃相关非遗企业已加入淘宝“6·13非遗传承人商家群”,48家省级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各大线上平台共开设67家网店销售。 

 

  福牌阿胶、济南皮影戏、莱芜口镇南肠、章丘铁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济南的众多非遗老字号推出直播带货、线上“济南非遗(老字号)美食节”、非遗短视频展播等线上线下销售活动,让民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土布纺织品、非遗老字号美食、传统刺绣、陶瓷用品……由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共同组成的首届“河北非遗购物节”让354家店铺进驻各电商平台参加“6·13促销活动”,上线非遗产品3800余种,涉及非遗项目212项,为289名传承人提供产品展销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非遗购物节”期间,全国各地共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有近6500家店铺参加,非遗产品种类8万多种,涉及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京东平台上,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相关品类全天成交同比超过260%,其中景德镇的成交金额是去年同期的66倍,黄古林和荣宝斋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00%和110%。 

 

  在非遗已成为大IP和人民群众消费热点的今天,从深山到城市,从工坊到平台,从小众到大众,从参与非遗保护到共享保护成果,“非遗购物节”在千千万万非遗传承人与千千万万城市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便利、畅通的桥梁。 

 

  让年轻人为非遗赋能

 

  金缮修复、银花丝、钧瓷,这些听上去“不明觉厉”的文化遗珠,正在被“90后”年轻人用满腔热爱保存下来。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手机淘宝搜索“淘宝非遗”或“非遗购物节”,数万款非遗匠人的店铺好物就出现在眼前。 

 

  “90后”安徽农村小伙刁宽,从小右手残疾,当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学竹编时,他凭着热爱咬牙坚持了下来。开淘宝店后,店铺运营、修图、发货、产品制作全靠一人搞定,如今每月收入过万。“跟以前打零工相比,现在生活很富足,很满足。”刁宽说。在淘宝,他也收到了许多暖心鼓励,“有人买了平安竹铃送外婆,外婆年轻时也做竹编,很喜欢,她对我说,希望一直做下去。” 

 

  “85后”成都姑娘晓璐是个“非遗二代”,妈妈是国家级银花丝制作技艺传承人。把筷子粗的银条拉到头发丝一样的银丝需要100多道工序,再将银丝制作成首饰、画和工艺品……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淘宝却深受年轻人喜爱,这让晓璐更坚定自己的选择:“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 

 

  正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所言,要获得年轻的消费者,必须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设计非遗产品。让非遗成为旅游的内容或者说为旅游加入非遗元素,不仅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含量,更重要的是,让非遗在旅游中得到了活态传承。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亿的用户在淘宝天猫购买非遗商品,仅淘宝活跃的手工艺非遗店铺就有超过2.5万家,年成交规模将近30亿。淘宝直播成了非遗商家快速增长的新方式,一年直播场次超过200万场。年轻人不仅追新,更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非遗消费者中,2/3是“80后”“90后”,京剧、越剧、观音传说、茶艺、雕刻等相关非遗商品,都是他们的心头好。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赵颖表示,创新是最好的传承,阿里巴巴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支持将长期进行,用平台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来为非遗保护、非遗产品创意研发与消费等插上创新的翅膀。6月13日阿里巴巴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购物节”后,还将通过打造非遗爆款、推荐非遗好店、探索非遗跨店等活动,把更多的非遗手艺人和爆款商品推荐给消费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