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商鞅改革的价值

2020-06-15 15:02:00 【关闭】 【打印】

  商鞅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社会和人体一样,在一种模式下运转久了,便会产生固结,影响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因此人类文明的历史一直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商鞅变法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经济政治基础,而秦朝所确立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社会文化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 

  商鞅本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本姓公孙,所以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商是他在秦国封地的名称。虽然商鞅与卫国国君同宗同族,但由于血缘关系疏远,商鞅在卫国并没有获得贵族的特权。不过商鞅生性聪明,自幼学习“刑名之学”(法家),并且在各国改革风潮的影响下,立志在社会的改革中要有所作为。 

  他首先离开卫国去了魏国,因为魏国是改革较早的国家。商鞅也比较欣赏魏国改革家李悝的《法经》,带着一种崇敬、“朝圣”以及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心态,他做了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多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并说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可惜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公叔痤死后,商鞅觉得在魏国失去了知音与未来,恰逢魏国的邻国秦国正在招贤纳士,于是商鞅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王。 

  根据史书记载,商鞅四次见秦王,第一次谈帝道,第二次谈王道,第三次谈霸道,第四次谈强国之术。秦孝公从开始时的不屑一顾,到后来和商鞅“语数日而不厌”,成为商鞅改革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商鞅的改革之所以成功, 其一便是争取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如果最高统治者态度不坚决,或者没有足够长的统治周期,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历史上这种教训很多,比如清朝,一股又一股的改革思潮均因皇帝没有变革图强的决心而最终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成果。 

  其二是商鞅采取了科学的谋划,改革分两步走,避免了在改革之初便与强大的保守势力和旧势力直接对抗。商鞅采取了第一步从农业生产开始,“对下不对上”的原则。经过一系列的变革,秦国统治层包括一些百姓尝到了变法的甜头,而商鞅也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商鞅才开始进行第二步改革。 

  其三是适时扩大对外攻势,转移内部矛盾,彰显改革价值。在第一步改革过程中,商鞅利用齐魏发生桂陵之战的有利时机,趁机夺取了魏国当年侵占秦国的黄河以西的大量土地,极大地鼓舞了秦人。在第二步改革过程中,利用齐魏进行马陵之战的时机,乘机大规模进攻魏国,魏国在遭受重创后无力反击,最终将黄河以西的全部土地都割让给秦国。使秦国的军事实力获得空前提升,各国之间的力量天平发生了巨大的偏移。 

  客观地看,商鞅的改革实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商鞅没有能够逃过人亡政息的中国历史独有的轮回方式,被施之于五马分尸之刑,并且全族尽诛。有人讲商鞅之死源于其没有仁慈之心,用刑太过。然而,变革旧制,不能没有重典,这不是商鞅之过。其实不只商鞅,纵观历史,那些改革先驱者,能有几个人得以善终?这就是社会发展的代价,总是有人会为文明的进步而牺牲。 

  商鞅应该庆幸的是,他虽然为改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改革给秦国所带来的改变,即使是反对他的人都不可否认,可以说没有商鞅也就没有后来的大秦帝国。因此,秦国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而放弃曾经的制度,这就是秦国的伟大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讲,商鞅或许也会感到欣慰了。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