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从“村民说事”到“民心通”工程:基层民主的样本

2020-05-06 13:00:00 【关闭】 【打印】
  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和管理各种事务,中国基层人民当家作主,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征。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村民说事”和四川省彭州市“民心通”工程,是中国基层民主生动鲜活的缩影。

 

“民心通”工程是一个全国首创的村级事务信息化公开的平台,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集体经济运行、基层干部行权、社会公共服务等全覆盖

 

  象山:“村民说事”带来新变化

 

  2018年夏天,我到浙江宁波象山县西周镇夏叶村、土下村,墙头镇溪里方村、方家岙村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浙江的盛夏,酷暑难耐,但是走近这些绿荫环绕的村落,并不觉得那么酷热。夕阳西下,步行在两旁开着月季花的林荫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进入村中,立刻被路边的文化走廊和休闲广场的人群所吸引。这让人感觉不是走在乡村田野,仿佛走在山水画中,多么理想的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听村子里的乡亲们说,这些美好的新变化是“村民说事”这一制度带来的。 

 

  “村民说事”制度是象山县农村广大村民创造的就村里各方面事务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一个制度安排。最早开始这个做法的是西周镇杰下村。2009年4月,西周镇杰下村在使用和分配水库引水工程的赔偿款时,尝试召开村民“说事会”,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谁想说都让说”“想说什么事都能说”。镇村干部参加“说事会”,就水库引水工程赔偿问题,公开赔偿款数目,和村民平等对话、交换意见。“说事会”的结果出乎意料,赔偿款分配和使用难题顺利解决。“信息公开”和“让村民参与决策”,这两个做法让村民感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村民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和村庄长远发展的事情,有了积极性,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村民真正成为农村自治的主体力量。 

 

  还有一个村子叫方家岙。10多年前,村子里有大大小小700多个粪坑,这些是“村民不舍抛弃的‘家产’”。为改善村容村貌,经过多次村民会议商量,最终达成共识,对村子进行了整体规划,700多个粪坑全被清空,建起了精品民宿、游泳池、生态溪流观光长廊、电商服务站、图书馆……现在,方家岙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景点,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说事会的做法,2010年在象山全县推广,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法宝。事关村庄发展的大小事项,比如土地征用、村里财务、村庄建设、乡村旅游、环境卫生、村风民风等,都交给村民一起讨论,请大家出点子,想办法。有的村民说,“我家门口原本没有路灯,跟村里反映之后,村里重新改造了亮化工程。”有的村民说,“我最开心的是家门口建起了图书馆。”一句话,“村事大家办”,“有事,坐在一起好好说”。 

 

  在实践中,广大村民也在不断地完善“村民说事”这一制度。现在,这一制度主要包含“说、商、办、评”四大环节。“说”,就是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由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商”,定期召开村务联席会议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办”,就是民事村办,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评”,就是干得好不好,让群众来评价。2014年,定塘镇叶口山村开展“村事民评”,由20名普通村民组成村级“民间点评团”,对村干部通报的各项村务“刨根问底”,无记名填写满意度测评表。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况、表达权、监督权,是“村民说事”制度的重要价值。这一制度形成了以“说、商、办、评”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通过“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法,构筑了村务公开、决策、监督的比较完善的体系。在“村民说事”这一制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看到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围绕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对话,努力形成共识,创建了一种有效的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把有事好商量落到了实处。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实施“村民说事”制度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2.5%,先后获评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省首批“无违建县”。 

 

  彭州:“民心通”工程通民心

 

  从“上墙”变成“上网”的“民心通”工程和“村(居)级微权力”治理互联网平台,四川省彭州市的村务公开成为人人称赞的样板。 

 

  彭州是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的一个美丽城市,人口80多万,自然格局是“六山一水三分坝”,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是龙门山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带的重要组成区域。彭州历史悠久,《元和郡县志》的解释是:“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 

 

  2012年,彭州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了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心通”工程。这是一个全国首创的村级事务信息化公开的平台,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集体经济运行、基层干部行权、社会公共服务等全覆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信息,这个平台都通过短信,及时免费发送到村民的手机上;村民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在任意一个村的便民服务室,通过触摸屏查阅本村财务收支明细;同时,通过网上的公示栏,实现村级、镇级、市级同步监管,村务公开从过去“上墙”变成了“上网”。 

 

  2014年以来,“民心通”工程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成为包括经费使用监督平台、会议管理平台、有话要说平台、服务信息推送平台等在内的综合平台,涉及的事务内容更为丰富,从对村一级事务的监督扩展到对县级各机构权力运行的监督。 

 

  从2016年开始,彭州就在探索构建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村(居委会)级微权力互联网监督平台。这个平台以规范村(居)级财务管理为抓手,把村(居)级微权力运行置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之中,促进村(居)级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微权力是指基层组织及基层干部等所掌握的权力,主要是指村(居)级组织及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居)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权力。基层权力虽然微小,但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一说起干部,老百姓第一印象就是有钱有权的人”,50多岁的社区居民宋从会说,大家根本搞不清楚社区干部究竟有哪些权力。即便议事会上通报了收支情况,大家也看不明白,“相当于一笔‘糊涂账’。”有了“微权力”清单,就可以做到合理限权、规范用权,把村(社区)干部的所有权力都曝光在群众面前,一目了然。比如,关于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从申请低保到界定标准、受理调查、民主评议,再到审核公示,让老百姓知道低保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整个评议流程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彭州梳理出村(社区)5大类18项基本权力,形成市级权力清单样本。围绕“谁来办”“怎么办”固化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轨道,并把村民普遍关心的资金管理、土地征收登记等事项列入权力清单目录,做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 

 

  我看到过一篇报道,说及彭州市天彭街道翠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淑玉在2016年国庆节后为社区老人购买慰问品的事。姜淑玉从社区的集体资金中支出了1万多元钱,计划在九九重阳节当天,给社区里的一百位老人发慰问金和牛奶。数目不算大,但为了支出这笔钱,她花了不少力气:用多少钱,买什么,提前一个月在社区门口张榜公示;买牛奶,除了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之外,还要约上社区监事会和议事会成员代表等;买完之后,所有发票、照片,全部上传到社区公众平台供查阅…… 

 

  这几年,我曾经几次到彭州调研,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市委市政府大楼没有围墙,前面是市中心的广场,每到傍晚,广场上响起音乐,许多老百姓来这里锻炼和跳广场舞,一片欢乐和谐的景象。在彭州,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和扩大公民特别是基层普通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近些年来,中国基层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 

 

    浙江宁波象山“村民说事”制度、四川彭州的“民心通”工程和村(居)级微权力治理平台,其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手段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把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权力行使放置在了人民群众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可以相信,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必将进一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必将不断增强,他们的民主权利一定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张晓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