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滇南“胜境关”
李灿南
在滇黔交界、被誉为云南东大门的富源县,有一个“风雨判云贵”的胜境关。胜境关位于距富源县城8公里的宣威岭上,既是滇黔分界线,又是入滇第一关。
自古入滇有三条路:灵关道(川西入滇)、五尺道又名石门道(昭通入滇),胜境关。胜境关是元代以来,中原内地入云南最重要的通道,被称作“入滇第一关”,数百年来这里留下了多少云南人进京赶考的兴奋和京官入滇的感叹。胜境关不仅是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见证,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神奇景观的说法,历史上在胜境关不断修造建筑物,文人墨客填诗作赋,撰联勒碑,形成滇南胜境坊、石虬亭、古驿道等名胜古迹。
前不久,我有幸来到富源一览胜境。同行的刘女士介绍说,胜境关是一座“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雄奇界关。在这界关上,不仅有以天为界的牌坊,以气候为界的石狮子,而且还有以地为界的小溪,以色为界的泥土,这些都让人惊叹不已。
从富源县城出发向东去,不大的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山梁上一座十二楹柱、九级斗拱、重檐翘角,高大、雄伟的石牌坊耸立在眼前,刘女士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滇南胜境坊”了。这座始建于明代景泰四年的牌坊高13.32米,宽11.2米,坊间两小一大的洞门就像并排的三个门字,古驿道由东向西从中穿过,伸向远方,显得那样有气魄。高坊长额间镶嵌着一块巨匾,“滇南胜境”四个斗大的金字在阳光中熠熠生辉,格外耀眼。走近前细看,那坊中两根梁柱前后,各有一对神态逼真的石狮,分别向着云南、贵州两个方向。只见面向贵州省的一对石狮身覆青苔,而咫尺之外,面向云南省的一对石狮却身披红土。面对此景,如不是亲眼所见,真会以为是误传,这是“雨师好黔、风伯好滇、贵州多雨、云南多风”的聚集点,这种以“天”分界,以气候分界的神妙景观为研究气象学的人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料,也令过往或云游到此的文人墨客赞叹不已,杨升庵先生曾写下“西望则山平天豁,还观测箐雾瘴去。此天限二方也”的话,他的《滇候记序》中也曾写道:“日月之阴,径寸而移,雨场之地,隔陇而分……”古人留下的诸多感叹与惊讶源于令人叫绝的大自然留下的神奇景致。以天为界,以雨为界够奇,而以地为界也在这里则更为出奇。在刘女士的指点下,只见山下一条小溪快乐地由南向北流淌,但两岸土壤截然两种颜色,溪东黔坡土色一片黑赭,而溪西的滇域,土色却是一派赤褐。仅仅是一溪之隔,却又土分两色,这不是大自然的伟力,又是什么?
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的景观,这里也留下了一个个优美、神奇的传说。我们来到了建于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4年)的石虬亭。此亭原名“万里亭”,因战乱被烧毁,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复建,后人又复建亭前石龙,才更名“石虬亭”。只见亭前露出地表的石灰岩,不知是风化的缘故,还是在复建时有意留宝传奇,增添状如两条虬龙曲屈盘卧,栩栩如生。刘女士给我讲了关于虬龙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秀美如画的胜境关风景奇特秀丽,是一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尽动四方仙客都想来此落脚,一条贵州雌龙变成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而一条云南雄龙变成一个潇洒漂亮,能歌善舞的小伙,他们不约而同地来此游玩,殊不知一见钟情,难舍难分。但谁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都要把对方争取到自己家乡居住,他们互相劝说,都在讲自己家乡好,相劝中不知不觉鸡叫天明,俩人都无法返回仙境,只好双双变成一对如胶如漆的石龙,拥抱在一起,但各自却又把头转向自己的家乡,以寄托那难以割断的思乡之情。我知道刘女士的先生是在富源工作的贵州人,便打趣道:“你先生知不知道石龙的故事?”她笑了笑,大方地说:“虽然他父母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每年全家人都回贵州住几天,两边都是家乡,一边也不能少。”虽说二龙变成了化石,但始终保持着龙的特征和本能:在身边造就了一眼龙泉,泉水四季不干。当地民间传说新婚夫妇到此饮了龙泉水,就能白头偕老,儿孙满堂;过路人来此饮过泉水,那可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刘女士劝我也饮碗泉水,面对这充满神奇色彩的泉水,又被二龙的故事感染,加之旅途的饥渴,我一口气喝了两碗,觉得这泉水格外的清澈甘甜。
步出石虬亭,我们来到鬻琴碑前。刘女士告诉我,这碑最初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一年,叫“遗爱碑”,是纪念当时的县令孙士寅。据说这位县令在任几年间,清政廉明、洁已爱民,离任时两袖清风,囊空如洗,借贷却无门路,老百姓相约送他一些钱物,他则分文不取,只好把自己上任时携带的一把心爱的古琴鬻为路费。此等爱民县令离去,老百姓依依不舍,自发结队十里相送,后人便捐款在此立“遗爱碑”纪之。多年以后,当地名士李思光受之感动,重新勒立石碑,更名为“鬻琴碑”。这孙士寅属封建时代七品官,深知做官应不贪不赃,以民为母,因此深得民众爱戴。这碑像一面镜子立在这境关,令人深思。我想,进出此关、到此游览的人见此碑应能从中悟到些什么吧。
登上古驿道上的古垒关堡,透过历史烟云,我仿佛看到明朝大军进兵云南的队伍,又看到了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时由此入滇时的壮烈场景……关堡下驿道上,远远走来的孩子们的笑声把我带回了现实。
游胜境,感触颇多,自古界边出胜境,这胜境关,应算得上境中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