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两岸交流>

两岸交流

台菜上海飘香

台湾来的“上海人家”
两岸不能直接“三通”的症结何在?
第七届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在青岛举行



台湾来的“上海人家”

文/陈祖民

有这么一对台湾夫妇,男的叫欧盛民,曾是一名职业军人;女的叫蔡美玲,学医出身,欧盛民年长太太5岁,两人结婚已有15年了。他们在台湾岛内经商,开过精品店,他们有车有房,薪水也不低。在台胞纷至沓来上海的热潮中,他们一家跨越海峡,凭借一种执着、乐观的精神,在上海塑造了自己的崭新生活。

和家人一起打拼是一种幸福

夫妇二人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广场。

欧盛民夫妇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安稳。在蔡美玲眼里,丈夫十分乐观,在性格上与自己消极和悲观正好互补。两个儿子的出世更为小家庭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天伦之乐。1993年他们1岁的小儿子患肺炎,当时还是职业军人的丈夫不在身边,蔡美玲感到一种孤单无助,同时萌发了一种信念:一个家庭的幸福,应该靠夫妻双方共同来营造,于是执意要叫丈夫回到了自己和孩子的身边。

1995年美国的安利公司要到祖国大陆来发展,经欧盛民姐姐的推荐,蔡美玲太只身一人先到广州投石问路。不久,欧盛民带着来祖国大陆发展的决心来到上海,他被外滩壮观的景色深深吸引,他深信,这块土地肯定是他们全家施展才华的地方。于是,他和蔡美玲共同作出了在上海发展事业的决定。1996年,欧盛民夫妇带着7岁的大儿子和5岁的小儿子,举家来到上海滩,开始耕耘新的生活。欧盛民始终牢记离开台湾前老师的一席教诲:上海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在上海能够生存,那么在大陆的任何地方都能生存。

刚来上海的一段时间,蔡美玲和两个儿子很不适应。面纸、酱油等生活必需品都从台湾带来。两个儿子天天和外婆通电话,天天凝视天空,期盼着回家的飞机能早一点出现。刚到上海从事安利百货业时,由于公司发展模式与政府政策相悖,业务开展很艰难。加上理财没有经验,一家人预计在上海5年的生活费两年内就花掉了。蔡美玲几度想打退堂鼓,企图说服丈夫回台湾,但是丈夫坚定,乐观的性格又一次互补了太太悲观的性格。欧盛民认为:一个家庭,丈夫,妻子和孩子能出来一起打拼,本身就是人间的一种幸福。欧盛民时常对太太说:“如果我们已经跨出的这一步,不干一番事业的话,将来如何向自己的孩子们交代!”而且,艰苦创业的过程能让孩子目睹父母挣钱的不易,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于是他们像上海打工者一样,住简棚,吃盒饭,坐火车,与当地社会进一步融合。 欧盛民夫妇整天打拼忙碌,有意培养两个孩子的独立精神。每天早上,哥哥都要负责烧饭,和弟弟共进早餐,然后带着弟弟一起步行去坐地铁上学。哥哥因为没有家长的护送独立来回上学,而成为班里的“焦点人物”,那时老师出于关心,还曾要求家长写安全保证书。后来学校了解到家长的初衷,不仅给予鼓励,而且还在班上倡导,带动了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学仿照。

兄弟俩十分懂事,充满爱心,在学习上各有优势。哥哥图画画得好,在班上是美术课代表。每天午饭后,他会主动帮老师收拾餐具。有一次,班上有一同学呕吐,他不怕臭味,默默地帮助打扫干净。老师病了,他嘱咐妈妈买一些营养品送老师,好让老师尽快康复。他的爱心行动,常常受到班里同学的青睐。弟弟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基础也比较扎实。业余时间喜欢下围棋,他身边的上海小朋友很多。他还在上海市徐汇区境外学生普通话比赛获得了第一名,高兴得捧着奖状直往家里奔。 如今,兄弟俩每逢暑假回台湾外婆家,不知情的人常常以为他俩是从大陆来的小朋友。大陆的教育质量也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体现。蔡美玲说:“在上海读五年级的小儿子,回到台湾已经能与高一学生用英语对话了。”见到两个儿子健康成长,欧盛民夫妇喜在心中。

幸福要一起分享

全家福

很快,欧盛民夫妇在上海的业务发展,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拓展。加上安利公司调整了经营方针后,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经济效益也与日俱增,2001年他们在上海西南角买了一套330平方米的公寓住宅。

如今,欧盛民一家已经很适应在上海的生活。蔡美玲常说,台湾能买到的生活用品,上海样样能买到,语速慢一点的上海话全家都能听懂。欧盛民夫妇的双方父母,也先后来上海小住。去年暑假回老家台中的第二天,欧盛民就嘱咐蔡美玲买机票回家,蔡美玲问:“回哪里的家啊?”“上海的家!”欧盛民说。 作为新上海人家,欧盛民一家有一群志同道合、情真意切的上海朋友。每逢佳节或是休闲时刻,家里总是洋溢着浓浓的茶香或咖啡香。欧盛民说:“我比较喜欢动,太太比较喜欢静”。欧盛民喜欢打网球,跑步的欧盛民,曾是台湾大学里3000米障碍赛的记录保持者;而比较静的蔡美玲常常喜欢喝咖啡,听音乐,看书。有时候,家里同时飘溢着茶香和咖啡香。欧先生的喝茶朋友和太太喝咖啡的朋友分成两拨,各自分享和品尝休闲的乐趣,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心得,欧家大厅常常充满歌声和欢乐。

记得刚刚来上海不久,喜欢打网球的欧盛民闲时常常到上海徐家汇万人体育馆的网球场地,很想能在上海找到网球搭档,过过网球瘾。有一次,经常去打球的戴先生发现了网球场旁的欧盛民竟然连续三天在场边观看,便好奇地上去交谈。哪知,这一谈,使得这一对网球爱好者竟成为一对非常接近的好朋友,不仅在一起切磋球艺的时间增多,而且双双联系,多次参加上海各种业余比赛,并多次获得名次。最值得庆贺的是他俩一举夺得了1998年名店运动城网球等级赛男子双打C级第一名,戴先生风趣地说:“我们都是一米九的男子汉,无往而不胜。”

除了球艺上的友谊,在教育子女方面,两家人也常常互相帮助。戴先生的儿子从小写日记,作文水平相对较好。而欧盛民的大儿子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却无从下手。得知这一情况后,戴先生夫妇主动将儿子3年级到5年级的全部日记送到欧家。欧家儿子从日记中学到了不少写作技巧,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欧盛民的的朋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欧家夫妇待人真诚,心地善良,非常正派可靠。在外省市从事贸易工作的毛先生,逢人便夸欧盛民有一种执着和坚持的精神。欧先生在工作遇到很大压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乐观的性格给他很深的影响。所以,毛先生一回道到上海,哪怕仅有两三天,都要抽出一天专程去欧家拜访。他还主动将自己的太太介绍给蔡美玲,认为自己在外地工作,太太能经常与欧家交往,很安心,很塌实。有的朋友把房子买到与欧家一起,有的朋友推荐太太向蔡美玲学习美容,欧家的上海朋友越来越多。

欧盛民夫妇信奉“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约定把每个月收入的千分之一拿出来献爱心,做善事。前年,他们承担了苏州希望小学28个孤儿的全部教学费;去年,他们到上海福利院献爱心,与孤儿小朋友共度“六一”儿童节;今年,他们准备前往贵州贫困地区献爱心……“就我们目前的收入,不工作也完全可以了,但是,我是学医的,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要成立一个老年基金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要继续奋斗!”蔡美玲说。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