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归途
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回家过个祥和的年是出门在外亿万中国人的心愿。然而就有这么一段短短窄窄的四百里回家路,且停且行,走了55年依然漂泊无岸,日日复年年,涨落在海峡两岸的一衣带水成了两岸骨肉同胞最浓的乡愁。
2004年春节前夕,我刊聚焦海峡归途:厦-金-台“海空一条龙”春运,编发一组来自对台最前沿——厦门的特别报道,见证“两岸本一家”的亲情故事。
至截稿时,2004年的春节包机双向直飞尚未有定数,不过厦门传来的消息还是给人些许宽心安慰,厦-金-台“一条龙”春运联合作业中心已接到在大陆台胞返乡订票数逾五千。“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回家的路再难再长都难不倒中国人团聚的决心。
浅浅衣带水 漫漫回家路
文/来建强 图/周建国
2004年春节前后的两个月,福建省厦门、福州的对台海空口岸喜气洋洋地忙碌着。辞旧迎新之际,也是这两座城市积极准备、热情服务台商返台和台胞返乡过年的时节。
2003年岁末,厦门市台商协会十二楼的“春运厦金航线台商返乡联合作业中心”里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告诉我们:又一波台胞返乡潮来了。
台胞返乡“三流”涌动
熟悉而亲切的乡音,相同或近似的风物习俗,两岸同胞哪有不越走越近的理。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均每天有一万人次“流”入祖国大陆。而且,“流”入的台商及其眷属、管理人员留在祖国大陆定居的已号称“百万大军”,相当于台湾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在祖国大陆就业,于是,台湾媒体创造性地称呼这些人为“新大陆人”。不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北京、上海,不论是迫于无法在台湾找到合适工作,或是因为工作上派驻,乃至抱着一份理想到大陆闯天下,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是“新大陆人”在内地安身立命的必经之途。在厦门购买住房的台胞现在已经达到1万多,而在上海买房的台胞最多,近三十万。在闻名东南亚的厦门南普陀寺,一群操着台语的太太们固定每个月初一、十五到寺中上香,为对岸的亲朋好友祈福,为在大陆创业的家人祈福,为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祈福。
“人流”不断,“资金流”随之滚滚而来。截至2003年9月底,两岸贸易总额累计3091.8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88.9亿美元,自台进口2602.9亿美元,台湾“净收入”2114亿美元。难怪自1991年始,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提款机”。另外,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9458个,合同台资679.8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57.1亿美元。大陆加入WTO以来,两岸相继开通了通汇及信用证等相关业务,台湾金融界纷纷登陆“圈地”,截至2003年10月,大陆方面已批准设立2家台资银行、7家台湾地区银行的代表处、9家台湾地区保险公司和1家台湾地区保险经纪人公司的12个代表处、12家台湾地区证券公司的17个代表处。
后浪追前浪的“物流”也日趋热络活跃。近年来,福州、厦门与高雄的货物海上试点直航稳步发展,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泉州与澎湖实现了人员、货物直接往来。祖国大陆现已超越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四分之一以上的出口依赖祖国大陆市场。两岸割舍不断的经济、生活关系,以及血脉渊源,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在金门、马祖,当地居民吃、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长期以来大多来自福建和浙江的沿海地区。
返乡取道“小三通”
台湾金门、马祖与大陆厦门、马尾直航,自2001年1月1日起台湾单方面实施,原计划试航1年,台“行政院”特此发表通告表示,民间“反应良好”。至今台湾已经连续两年表示要延办。
在台商春运中,厦金直航返台这条线路已成为热线,2004年春运厦金航线节前两个月启动运作,将一直工作至台商节后返厦。为改善台商回乡过年“一票难求”的局面,厦门轮船总公司与台“立荣航空”联手启动厦门—金门—台湾轮船、飞机联运一条龙服务项目。两岸首度跨行业合作的“厦金台联运”服务主要内容是:厦门—金门码头的海上运输、金门码头—金门机场的车辆接送和金门机场—台湾的航空运输实行联票制,往来厦门与台湾之间的旅客只需购买机船联票,就可以同时办理机位、船位的确认,不必分段多次购买机票、船票,享受一次购票全程办结的待遇。两岸航运商为“一票到底”的旅客在往返厦金台旅程的各个环节间提供专人引导接送,实现连续性服务。据介绍,台湾立荣航空公司提供从金门往返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等地,每周超过200个班次的服务,成为厦金小三通中转点最多、班次最密集的航空公司。
除了福建各地的台商协会成员,北京、上海、昆山、苏州、南京、无锡、杭州、长沙、扬州、温州、武汉、南昌、西安、汕头等地的台商协会成员,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传真等方式向厦门的联合作业中心报名。作业中心也专程在厦门、金门、台北设立联络办公室。祖国大陆台商在该办公室报名、办理相关证件后,经厦门市台商协会审核盖章确认,报台湾相关部门处理,金门办公室负责船位联系协调和机场码头的接送工作,台湾办公室则负责机位调度及其他各项事宜。
近年来,在祖国大陆大力支持和海峡两岸航运业者的积极推动下,厦金客运直航发展迅速,班期不断增多,航班密度不断增大,经过厦金直航通道往来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客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厦金客运每周有一、三、五、日四天班期,每天有12个班次往返于两地间,客流量达到每月2万余人。随着两岸人民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圣诞、元旦、春节等假期,通过厦金直航通道的人数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3年春节期间,共有来自祖国大陆各地的2000多位台商取道厦金返乡过年,与由台湾远东、华航、华信、立荣、长荣、复兴等6家航空公司的8个航班共接回的近1300名台商及眷属相比,厦金“热线”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包机”意义重大,是两岸54年来第一次有台湾的航空公司飞机降落在大陆,但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一路折腾下来乘坐包机的台商普遍认为,包机虽解决了转机之苦,但既不省时也不省钱。包括船票与机票在内的“厦金台联运”花费约不到新台币6000元(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时间也可在3小时内搞掂,与经由港澳等地耗费新台币1.2万元以上,转机达五六个小时相比,既便宜又迅速。这正是“省时省钱”的厦金通道“热”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厦门市台商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厦门返乡的台胞更多了。
落地签注更便利
去得“省心”,来得“便利”。在努力方便两岸人员往来,服务台胞、台商和台资企业,近年来大陆方面扎扎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9月9日,从这一天开始台湾居民从厦门口岸入出境更便利了。在紧邻厦金直航船舶停靠码头的厦门国际银行大厦,厦门市公安局台湾居民办证中心正式揭幕,厦门市对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办证业务就集中在那里办理。从北京赶赴厦门为中心成立揭牌的公安部副部长赵永吉表示,这将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为两岸“三通”等方面做出新贡献。
为充分发挥厦门的区位优势,公安部于1994年授权厦门为台湾居民落地办证,1997年授权厦门为台湾居民落地签注。两项办法实施以来,厦门口岸共为台胞落地办证签注35.8万多人次,办证签注量居大陆口岸首位。
目前在厦的台资企业有2000多家,每年到厦门观光旅游的台胞就超过40万人次,特别是自2001年实现厦金直航以来,越来越多的台胞选择从厦门口岸入出境。另据2003年11月底厦门国际旅游节期间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了两岸往来的热络程度,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366万余人次,是1998年的8.36倍。大陆如今是台湾同胞贸易投资的首选地,台湾同胞来大陆的目的早已由当初的单一探亲发展到观光、交流、商贸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客源市场。
紧随厦门之后,上海市政府也投入积极筹备的工作,在上海口岸向台湾居民提供一次性有效通行证件。有关消息表示,上海此项政策的具体时间安排和签注手续费问题的解决,将大大简化台胞来沪手续,也就是不必再“绕道”中国驻外或驻港办事机构申请《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呼唤全面“三通”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封冻了30年的海峡,迎来了冰雪消融的时刻。为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大陆做出了各种努力,两岸有识之士来往奔波,呼唤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2003年8月,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李政道博士来到厦门,他对当地媒体深情地说道:“我虽生于台湾,但祖籍漳州,是地道的闽南人。海峡两岸的交流非常重要。”25年来,祖国大陆方面为实现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三通)进行了不懈努力。
2003年春节台“华航”接送台胞返乡过年,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次包机任务虽小,但对两岸来说意义重大,在为未来的‘三通’做出了努力”。然而“曲航”毕竟难敷时需,“小三通”也非长远之策,这些都与两岸全面、直接“三通”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台湾同胞对“三通”的渴望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两岸之间密切交往所衍生的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人传统的春节期间,岛内各界对直接“三通”的期盼“犹如久旱之望云霓”。两岸人民对直接、双向、便利往来的要求,不是一次“个案处理”的春节包机和所谓“小三通”所能满足的。祖国大陆指出“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应当是解决‘三通’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台湾当局却罔顾民意,以种种借口打压两岸民众的正常交流合作,阻挠两岸全面“三通”。而每到选举,政治人物的“台独”声浪便甚嚣尘上;台湾当局的施政围绕着如何迅速地“去中国化”打转,台湾当局至今还在叫喊“不能承认大陆学历,‘三通’会影响‘国家安全’,两岸经贸越热与政治上越走越远不矛盾……”。据台湾方面估计,目前由于不能直接“三通”,台湾每年的损失达三十多亿美元。因此,就有台湾知名人士在最近一次金厦经贸座谈会上直言,两岸交流的潮流不可逆转,台湾当局应为两岸全面“三通”开路。
浅浅海峡,漫漫归途,台湾当局25年来一直在阻挡两岸民众的接近,“台独”的意识形态更是竭力想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脐带关系,但是两岸经济和两岸民众25年来一直在自动地把路“缩短”。现在,越来越多的台胞强烈要求实现直接“三通”,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祖国大陆投资、贸易、求学、就业,越来越多的台胞支持通过“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厦门大学一位资深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据此认为,祖国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向心力正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