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英雄的激情岁月
文/本刊记者 乔天碧 图/本刊记者 谢军
 |
“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02年12月30日在北京饭店宴会厅举行。 |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2002年的中国经济有两个想不到:一是2002年年初,政府官员和传媒普遍认为,2002年经济会是“前高后低”,但结果却是“前低后高”,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二是原本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能受冲击最大的银行、农业、汽车等行业,发展势头却前所未有的好。在谈到其中的缘由时,吴敬琏认为是在充分考虑外部需求的同时,对内部活力和效力的因素考虑不够充分。
这让人想起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老话题。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每件经济大事的背后,都有创造者的身影。正是靠着中国的努力,2002年,在世界很多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8%的奇迹。中国的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上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有“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之称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出了2002年度的经济英雄。他们是:竺延风、刘姝威、杨贤足、李东生、宗庆后、谢企华、张维迎、南存辉、陶建幸、李毅中。
2002年的经济年度人物的候选人,由100位提名人提出。提名人中有往届获奖者18人,其余由企业家、媒体记者、经济学家按各1/3的比例构成。根据他们提出的候选人,再投票产生20位正式候选人。再经由11位集社会或业界具有很高的公信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人士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定出获奖者的名单。
本届评选除沿袭往届获奖者必须为“非政府官员”的规定外,为推出新人,还规定前一届获奖者不得参加评选。本届经济人物的评选标准确定为三条:创新精神、挑战性和影响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当代经济的竞争核心就在于创新。挑战性,要求他们的事业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闯关涉险,他们的所作所为为非常人之举,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坚忍不拔的精神。影响力,要求他们的举动和工作,在2002年度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反响强烈,推动社会进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竺延风
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
春风得意2002
中国一汽总经理竺延风曾说过要为中国汽车业耐住20年的寂寞。人们大喊中国汽车“狼来了”的2002年,却成了一个产销势头两旺的年度,汽车行业利润增长达到50%。竺延风终于不甘寂寞。
竺延风说自己爱汽车已经爱到血管里了,一辈子干汽车,他毫不后悔。竺延风生在一汽,长在一汽。竺延风的父亲是一汽的老工程师,中国汽车业的第一代开拓者。大学毕业后竺延风回到了一汽,28岁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之一。38岁时竺延风被任命为一汽总经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少帅。
2002年6月,一汽重组天汽,使一汽汽车集团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成为首个年产量突破50万辆的汽车产业集团。8月,一汽与丰田全面展开合作,使一汽集团同时牵手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两家。竺延风说:“现在国外最小的竞争对手都比一汽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汽更要走开放合作的道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提高自己,使一汽早日做大做强。”
2002年,一汽实现了销售58万辆的任务,比上个年度整整多了18万辆。竺延风说,争取2003年突破90万辆。据2002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显示,一汽品牌价值上升到185.26亿元,增值59.4%,是历史上增幅最高的一年。一汽的“解放”和“红旗”品牌也位居国内同类品牌第一位。
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让竺延风兴奋的除了获奖,还有在停车场上一汽的产品占了一半。竺延风希望在2005年前,让每个一汽员工家庭都拥有一辆自己造的车。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
为真知而以死相拼
刘姝威在此次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中获得了“年度人物”和“经济年度公益奖”两项提名。在刘姝威的获奖感言中,她谈得更多的是对恩师的感激和一位学者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2001年12月在中央财经大学从事研究的刘姝威通过对蓝田股份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分析,得出这家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的结论,并在内参上发表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为中国股市吹响了预警号。
这篇600字的文章掀起了始料未及的风波,刘姝威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并受到了死亡威胁。她说:“我是一名学术研究者,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巨大势力集团的对立面。我没有选择,只能以死相拼。”刘姝威说她感激恩师给予她的教诲,“只要自己的结论是对的就要坚持。”
最终正义取胜,刘姝威恢复了平静的学者生活。在颁奖典礼上面对众多索取名片的记者,她却只为他们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E-MAIL地址,表现出对媒体的淡然。这份恬淡的背后却是超人的勇气和知识分子的操守和良心。
杨贤足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在人为
2002年年初,中国联通的CDMA曾备受争议。很多人并不看好CDMA,并一度引起股价下跌。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贤足带领联通人,改变了这一局面,因为杨贤足相信“事在人为”。
2002年初,中国联通曾宣布一年之内CDMA用户将达到700万户,但直到7月份还只有100万户。尽管CDMA的技术优势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并没有多少人将自己的GSM手机换成CDMA手机,许多手机厂商也因此而持观望态度,中国联通在拓展CDMA市场中的压力越来越沉重。杨贤足每周至少有3个不眠之夜。
杨贤足知道,CDMA的成败决定中国联通的存亡,既然已经走上了“华山一条路”,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做好。到2002年12月22日,中国联通终于实现700万户的预定目标。
2002年,杨贤足还带领中国联通进军资本市场,10月9日,作为国内A股市场上第一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发行50亿A股,募集资金115亿元,创下流通市场市值最大的个股等一系列新的记录。
2002年是杨贤足最累的一年,但绝对是精彩的一年。
李东生
TCJ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李东生年轻时的志向是做个技术员,今天他已是跨国公司TCL的董事长。从一个靠5000元借款创办的地方小企业,到今天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大集团,他率领TCL在彩电、手机、电脑诸多领域后来居上。2002年,TCL完成了集团的股份化改造,并取得了彩电和手机的双料冠军,李东生也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和创新双料奖。
2002年,面对欧盟市场对中国企业“开而不放”的态度,李东生采取暗度陈仓的办法,以820万欧元全资收购了德国百年老字号“施耐德”。李东生说,中国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中国13亿人口要过上小康生活,一定要靠强大的中国经济做支撑,而强大的中国经济体系的基础是要建立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我们从事的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李东生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永不知道疲倦的追赶者”。今天他已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李东生还在不停地向前追赶,他在超越自我,超越过往的成功。李东生说,他干到60岁退休,15年的时间,是不是能够达到索尼现在的目标,他自己心里没底。3至5年后,TCL要建立起多媒体电子和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2010年,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
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
娃哈哈童话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经营着拥有57.5亿元,销售收入可达80亿元的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
宗庆后善于发现潜在的市场,更敢于叫板强手。建厂之初,他独辟蹊径开发了儿童专用的营养液,“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广告词。宗庆后根据国外可乐在销售上依赖数据模式分析,流程长,覆盖不到农村的弱点,大胆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娃哈哈利用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凭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迅速抢占了国内12%的份额,位居中国可乐市场第三位,使“非常可乐,非死不可”的预言破产。
西方人称宗庆后是市场网络的“编织大师”,他编织的这张销售网络拥有遍布全国的48家公司和2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数目更为庞大的二级、三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2002年,宗庆后又开始用这张网经营娃哈哈童装。8月28日,首批800家“娃哈哈”童装专卖店在全国同时开张,成为中国开设专卖店最多的童装品牌。宗庆后说:“这就是娃哈哈的品牌效应。”
娃哈哈童装遵循高中档的服装、中低档的价格原则,全力打造中国童装第一品牌的经营思路,倡导“健康、舒适、漂亮”的穿着理念。首批推出的娃哈哈童装以秋冬装为主,均由国内外的著名设计师设计,体现了娃哈哈所倡导的健康、舒适、漂亮的理念。
看来继饮料业“娃哈哈”神话之后,宗庆后又在营造一个“娃哈哈”童话。
谢企华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钢铁柔情
宝钢集团总经理谢企华在美国《财星杂志》评出的2002年50名商界女强人中名列第18位。在中国钢铁业界谢企华有“驾驶钢铁航母的铁娘子”之称,多年的磨砺使她有着男人的风范,但她更是用女性品质以柔克刚的铁娘子。
尽管中国1996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中国钢铁业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是最强的。2002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个月,中国就卷进了一场世界范围的钢铁贸易之战。
由于美国政府启动201条款,减少了钢铁进口,世界钢铁市场的大量钢铁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急剧下滑。
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先是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临时性保障措施,紧接着又启动了正式的钢铁保护措施,成功化解了危机,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保障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其中谢企华功不可没。
谢企华深知保障措施只是临时的措施并非一劳永逸,必须有效地利用有效的时间,加快业界的调整步伐。学会利用世贸规则是远远不够的,宝钢还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创新上。
宝钢决心改变中国钢铁产品以粗钢为主的局面,将汽车用钢、造船钢等六种精品钢作为未来的主打产品,在5年到10年内将宝钢建成中国最大的精品钢基地。谢企华要让宝钢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500强,拥有与世界同行抗衡的实力。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为企业家提供精神财富
张维迎教授说,企业家是为社会制造物质财富的人,企业家需要有人为他们思考问题,我只是其中之一。张维迎还是企业家的培养者,他是中国MBA教育的实践者和EMBA的开创者,1999年,他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率先创办了EMBA,专门针对高层的经理人员进行系统硕士学位教育。
1978年,出生在一个陕北农村的张维迎背着一摞烧饼去考大学。当时,他最大的抱负是能够从农村出来,不当农民,后来他考取了西北大学。1990年在国家体改委从事理论研究的张维迎师从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五年学成归来,张维迎到北京大学参与创办了培养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至今张维迎仍有着农家子弟的质朴和农民式的幽默,但他的主张却是犀利的,他绝不甘心只在象牙塔中关注生活,他更要参与其中,他关注“为什么”,更执著于寻求解决的方案。他是我国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想的经济学家。他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著作已成为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读书。
张维迎提出的“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为什么能做大国家却做不大企业”、“重建中国信誉机制”三大问题,成为2002年度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空前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对于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竞争的企业,他建议企业家培养你的核心竞争力。要与众不同,你应该具有一种别人没法和你相比的绝对优势,至少是相对的优势。
南存辉
浙江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
从修鞋中悟得经营之道
南存辉是此届年度人物中惟一一位民营企业家。20年前,13岁的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成了一名修鞋匠。修鞋为他积攒下日后进入低压电器行业的第一桶金。修鞋也让他悟得了做企业经营的真谛——认真。做鞋匠时,因为认真,质量好,他赢得了许多回头客。这朴素的质量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做企业的他。多年来,每当他到工业园区考察,第一个就要去质量检测部门,每次他都要亲自动手检测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南存辉的正泰集团已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企业总资产超过20亿元,工业总产值更是达到61.77亿元。从创业至今,正泰的员工增长了1000倍,资产增长了两万倍,产值增长了10万倍,利税增长了15万倍。
2002年3月,在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年度招标大会上,正泰与来自欧盟15个国家和全球各地近30家电气公司展开了激烈竞争,5轮过后,正泰战胜了通用、西门子、施耐德等大型跨国电器集团脱颖而出,夺得了6000万欧元的标的,成为标王。
在2002年的税收监管风暴中,他半年缴纳个人所得税276万元,将最初的质量意识,上升为诚信的意识。现在温州民营企业凭法人代表签名就可在银行贷款,在所有的“金笔”中,南存辉的“含金量”最高。仅农行温州市分行给予他的授信额度就达两亿元。温州商界评议说,南存辉签名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出其本人的信用魅力,也由于正泰集团长期奉行“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使然。
南存辉最大的愿望是让全世界的同行都知道在输变电子行业里有一个品牌叫正泰,来自中国。
陶建幸
春兰(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
不打无把握之仗
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陶建幸酷爱下围棋,围棋界元老陈祖德几次邀他对弈,他都回绝了,陶建幸说:“我把围棋棋盘也看成商战,我不怕强手,敢于拼争,但是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2002年,虽然春兰在家电市场上表现颇为平淡,对于陶建幸来说,却是个丰收年。春兰的中型卡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挺进三甲;研制了八年之久的高动能镍氢电池项目也开花结果;年底才开发成功的电动自行车,刚一推出,各地经销商就纷纷签订订单。陶建幸把春兰做成一个多元化的制造企业的蓝图,正逐步实现。许多业界同行曾将春兰的多元化视为“叛逆”,如今多元化的经营已成为家电行业的大势所趋。
更让陶建幸喜形于色的是春兰的财务管理,春兰不仅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反而在银行中存有20亿元的风险保障金。
作为一家在全球拥有几十家分公司的大企业掌舵人,陶建幸的偶像不是管理大师韦尔奇,而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做一个产品,一定要掌握它的核心技术,这是陶建幸始终不渝的信念,而且他说到做到。在春兰目前涉足的主要领域里,无论是空调的压缩机还是汽车的发动机,都由春兰自己生产。在核心技术极其薄弱的中国制造业里,春兰几乎是一个奇迹。
陶建幸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春兰都不能完全叫一个家电企业,春兰的家电公司是家电企业,而春兰不是。今年50岁的陶建幸希望自己退休时,春兰能成为中国的通用,跨入国际著名公司之列。
李毅中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经理
与中石化合作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石化集团最严峻的一年。市场准入和关税削减使中石化减少利润18亿元。但中石化2002年实现利润1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8%。
1998年,中石化刚刚组建时,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举步维艰。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有员工10万名,而中石化却有近120万名员工。同类外国大公司一元钱的固定资产每年带来的销售收入是1.2到1.4元,而中石化却不到0.7元。一些国外大公司扬言,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他们将用几百亿美元把中国的加油站收购一空。
李毅中深知,中石化能够经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考验,要看中石化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开始,中石化就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打造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旗下拥有自营、加盟加油站近3万座,零售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5%。
中石化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先后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上市,成为中国惟一一家在境内外四地上市的公司。通过上市,中石化募集了120亿元的资金。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国际石油等世界石化巨头都购买了大量中石化的股票,成为中石化的战略投资者。2001年的《财富》全球500强的排行榜上,中石化高居第86位。
李毅中坚定地与国外巨头合资合作。2002年,英国国际石油公司与中石化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7亿美元;埃克森美孚与中石化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合资建设以8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投资27亿美元与巴斯夫合作建设的南京扬巴一体化工程也已开工。
目前中石化控制了298个码头,1450万立方米的油库,25493座加油站,占了国内成品油批发总量的84%,零售总量的61%,今后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李毅中说,如果要进入中国这块诱人的市场,最好的办法是和中石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