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广角> April 2001
 

自从发明了网络这个东西,人们的想像便开始在一种全新的空间中驰骋,网上的生活是全新的,然而初创时期的新奇很快便退却。自由、平等、共享,这些网络的特征在悠闲自在的平台间仍然是寂寞。是的,寂寞,自由得寂寞。网络开辟的空间在没有给人以归属感之前,它的确魅力是如此的短暂,网络要发展必然还要贴近人心和人性。难以排遣的寂寞情怀促成了社区理念的形成。虚拟社区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很难说清第一个虚拟社区的出台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是在网易推出了“虚拟社区”之后,这个名词才在国内流行起来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虚拟社区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好的网站所必需的,成为了它吸引争夺网民市场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同电脑的发展令人咋舌一样,我们很难预见,网络社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很肯定的是,今天的网络虚拟社区正在以它自己的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交流和交友的方式。网络曾经让人们心驰神往,每年的上网人数也以触目惊心的速度在递增。然而,网络,这个虚拟而真诚的地方到底是什么面目,虚拟的面纱能否遮住现实的丑陋和虚伪?也许,我们能说的是在虚拟的背后是确确实实有一份对情感的渴望,对真诚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目前的虚拟社区状况。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虚拟社区如下:网易社区http://www.netease.com)作为中文网络社区的始祖,版面众多,速度快,线路稳定。E龙社区(http://elong.com mail.com做资产整合后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社区内推行所谓“e龙币”,为电子商务做前期储备,也创新不少。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目前红红火火,在社区被elong收购之后,以大量提供个人讨论区吸引了一定的网络文学资源,收罗了大量的网络名人为其掌门。 网盛自助社区(http://www.netsh.com.cn 专门提供开放式的个人自助BBS,形成了一个相当众多的个人BBS群落。 中国人(Chinaren)社区(http://www.chinaren.com 刚刚完成改版,以提供个人自助“主页大巴”为主要服务,功能全面。西陆社区http://www.xilu.com)在网民中声誉很好。着陆西北的这一家综合性社区,自建聊天室、自建论坛形成了一定气候,是很多网友钟爱的地方。南北城 http://www.nanbei.net 也是相对较早的BBS类社区,其中的“恶人谷”大名鼎鼎。国中社区(http://cww.com/community 曾是很热闹的一个社区,被中华网收购后,改版增加了许多功能,却冷清了许多。属于海南在线的天涯社区http://www.tianyaclub.com)一直呈现蓬勃的生机。它的栏目划分比较注重个性,版主个人魅力很强,其中的诗词比兴、舞文弄墨、关天茶社等吸引了一大批层次比较高的网友,因而整个社区显得相对典雅亲和。

从类型来看,目前比较典型的有两种社区模式。一种是以过去的BBS为基础,“版”、“版主”等称呼都沿用过去的BBS,至于留言、发消息、好友在线等等也都是过去BBS的固有功能。比较创新的是很多社区把生活的情节融入了其中。如网易社区可以“虚拟结婚”;天涯社区有社区商店,从玫瑰花到尿布都有卖;国中社区可以“领养宠物”,可以“炒股票”;甚至还有社区使出了“领养男朋友和女朋友”的花招。总的来说,这些招数有它的情趣在其中,但是缺少的是所谓的“交互性”。例如,在社区聊天室里虽然可以充分的交流,但是互相之间却是不能相互影响的,甚至自己也不能影响自己,除非因为太出格而导致自己的ID被注销,否则一个人的角色、行为、结果,不会因为自己做过什么而有改变,更不会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有改变。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聊天室、BBS以外,越来越多的站点在功能提供方面趋向全面化,邮箱、主页这些以往仅限于ICP提供的免费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社区类站点的默认选择。

另一种社区模式实践的理念可能更贴近于一种自由参与意识。培养网民对自己虚拟社区的参与意识和培养他们对本社区的感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现在各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版式划分,如何开新版,如何定位新版,给予版主多大的权力一直是虚拟社区的管理者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以天涯社区为例,草创时期(那时称为BBS时期似乎更为合理),只有天涯杂谈一个版。随着社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从普通网民中设立的“管理员”的积极支持,大批原本不上网的现实社会中的能人才俊被拉入了天涯。根据这些人的兴趣和专长,天涯开设了很多新栏目,给予了版主发挥个人魅力相对宽容的空间。于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特色栏目立即吸引了大批网民,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兴趣、层次相对较高的网民。自由参与和评论决策的精神补偿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的落落寡欢,而这种理念也是网络本身革命性的特征之一。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这句经典的广告词用在哪里都不为过,网络也是一样。现实生活的残酷让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无处可逃,只要有一个可以作为避风港的虚拟社区,人们就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压迫。在社区里面生活着,开着虚拟的公司,赚着虚拟的大把钞票,和虚拟的爱情海誓山盟,和虚拟的朋友在白金汉宫喝得烂醉,和虚拟的仇人在华山论剑称霸天下……有人说其实所谓的虚拟社区就是个大麻袋,土豆番茄大玉米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个大麻袋不知道叫什么,那就叫它社区吧,或者更鲜明的叫上什么“西祠胡同”,像居委会的大妈,管是就是那么多户,可是家家户户的故事那可真是个无底洞。

当虚拟社区翻开生活的另一页

那一切并不虚拟

“黯淡”是我进入这个虚拟社区的第一个ID。这个名字在我寻找的瞬间很自然的就进入了脑海,如同我的生活一样。那时候我并不懂得在一个虚拟社区行走,ID会是多么的重要,只是带着一丝丝的好奇和欣喜,我进入了这个原本离我很远很陌生的世界。

叫黯淡的时候我刚刚考入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院,和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不同(后来我都管他们叫小破孩),那年我已经28岁。本科毕业以后我就离开了北京,直到今天我也不清楚当初自己怎么能那么坚决的就离开了它。走的那天,没有人送我,趴在火车的窗口,我一个人泪如雨下。爱情的痕迹和北京留给我的迷茫一样的多。走在耀眼的阳光下,我不敢抬头,所以我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在一个北方小城市做教师。那5年的日子中,我勤恳而谦和,北京高校毕业的光环在我也许是刻意的隐藏中终于渐渐褪去了。他们都对我很好,他们善良而纯朴。我在自我逃避的固执中肆无忌惮的享受着他们的温暖。他们宽容着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离开。谁都知道我会离开,迟早。我最终走上了考研之路。

再回到北京时,我似乎已经忘却了过去。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去报了TOEFLGRE班。她们嚼着鱼片看我背单词的时候,总是说:你真刻苦。我就笑,我说:是啊,岁月不饶人啊……我以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了。学习,考TG,申请,出国。就像社会不能容忍一个大龄女青年总是不结婚一样,它同样不能容忍一名重点高校大龄女研究生不谈恋爱。出国是我唯一的借口。

也许是在同宿舍人的诱惑下,也许是我潜意识里充满着迷茫渴望着被诱惑被牵引,我在一个静静的困倦的午后来到了虚拟社区。第一天我结识了一个叫飞飞的孩子。Ta一开始就和我讲画,我说我不懂,ta说我来告诉你什么叫梵高。很快ta给我发来了一首写给梵高的歌starry night(《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 / Paint you palette blue and gray /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s my soul 这是一首神奇的歌,丝丝落落之间它唱到了人的心坎。我开始疯狂的在网上找飞飞,ta在时候我陪tata不在的时候我等ta,夜里给tae-mail,白天睁着眼睛,想ta。飞飞说,在我见到你的一霎那,我就知道你会在我的心底烙下痕迹。我说飞飞你是精灵么你是天使么,我说飞飞你怎么可以闯进我的心里肆意的飞来飞去,我说飞飞,我爱你。

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有人把它叫做网恋。我不知道。只是从此我就不再去上G班,不再去上自习,我在电脑前一坐到深夜。飞飞领我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们自由的宣泄着空虚烦闷无奈和伤痛。我很奇怪,为什么当我们这些不被社会容忍的人走到一起的时候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我开始有了更多的朋友,飞飞有时候会问我,你是不是爱上了别人?我说不,飞飞,他们填补我的生活,而你填补我的灵魂。我的家就这样安在了“西陆”和“天涯”。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网络和我的生活,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虚拟,谁才是真实?我见过很多网友,他们是各式各样的人,我很少问他们的过去,我相信他们的真诚,如同他们相信我一样。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安慰。勇气,也许就是勇气,这种我本来没有发现的潜质从我的心底慢慢滋长。我开始相信生活的真谛不在于逃避或不逃避,走自己愿意的路,这才是幸福。于是,我决定了放弃出国,决定了在这个曾经让我无处可逃的世界里扎下根来。

现在的我,每天上网看书听音乐会,当一切心灵的桎梏被解脱以后,原来生活是那么的美。我感激飞飞,感激ta和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和自由。在现实的磕磕碰碰之间我和飞飞憧憬着未来我们两个人的爱情我们两个人的幸福。是的,我知道你现在要问什么。是的,飞飞是个女孩子,和我一样。上网这一年多以来,我变了,变得勇敢而平和了。给予我力量的是飞飞,是这被称为虚拟的社区,其实那一切并不是虚拟的,有了飞飞我当然知道。

网络让我如释重负

老虫子今年三十四岁了,他在网上究竟有多少个ID,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最初上网聊天是他的一个好朋友介绍的,那时候他正好有一段时间赋闲在家,虽然嘴上对聊天、网友这些概念一律的斥之为“无聊”,可经受不住朋友眉飞色舞的描述,他还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走跨进了社区那扇蓝色的大门。

一些陌生的ID向他问好。隔了一年多回忆起那个午后,老虫子依然忍不住要笑出声来:那时候很傻,有人问我我是谁,我就很老实地把我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什么的全敲上去。结果别人还楞是不相信。

老虫子闲来无事写了很多好帖子,这些帖子为他在社区赢来了很多人的景仰。老虫子很快就成了社区的名人,白天黑夜地聊天也让他拥有了一些至今仍然很铁哥们的志同道合的网友。

第一次见网友很自然。说起一本书,一个很合得来的网友正好有,而两个人住的很近,老虫子就约了他一起吃饭。老虫子掂量着,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人了,这样是不是很无聊?晃晃头又琢磨着那本书的确很吸引他,而且也确实想知道那个跟他海阔天空瞎聊的哥们是不是跟网上的感觉那么亲切。

以后,老虫子的网友圈子越来越大,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也会去看看外地的网友。老虫子觉得网友一点也不神秘,网络只是拓展了他的交往圈子,在网上已经很熟悉了,见面有个感性认识,以后就是互相帮忙的朋友了。大家在一起喝酒、谈论着网上的人和事,因为平等和距离,所以非常自由和轻松,这样的感觉跟和同事喝酒截然不同。

老虫子的妻子从来不上网聊天,老虫子现在只在上班时间会去网上看看。当关系不错的网友都从网上延伸到网下的时候,白天黑夜聊天的历史已经不会再来。老虫子偶尔会跟妻子讲起网上的事情,可他更愿意那是一个他自己独享的世界,这跟他对妻子的爱似乎并不矛盾。

老虫子有时候也很纳闷,自己一大把年纪了,依然会有童心未泯的时候。比如他曾经通宵地忙着登陆和发帖子挣分,只为了用那些毫无意义的分在社区商店里买一个毫无意义的钻戒送给朋友,也许有一些友情的意义吧,却还是有些孩子气了。经常和几个网友(老虫子觉得现在他们已经是朋友了)吃饭喝酒,合伙说要砸哪个网站,哪个ID,回去就斗志昂扬地查资料,写帖子,比干本职工作还要带劲。

“也许网络更能让成年人感到如释重负。”老虫子如是说。

我们一起回家去

在天涯虚拟社区里,“寂寞百合”和“懒”的传奇般的爱情被大家当作网恋经典流传着。百合在北京工作,懒在海口工作,他们聊了一年半,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阳光灿烂的北京夏天,当天,他们就把结婚戒指戴到了对方的手上。

我见到了他们。百合是个个子高挑的姑娘,大眼睛望向懒的时候,有份闲闲的依赖和幸福。懒不怎么说话。他们的手始终握在一起,让我感到一种爱的力量。

(寂寞百合自白)

说起来,是前年二月中的一个周末吧,在社区聊天室偶尔碰见,那时的话并不多,顺手就点了他的主页去转。我一直是个喜欢红色的人,而他的主页把红色处理得非常好,像是我一直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感觉,而其中的一句话深深的震憾了我——“生命是为了经历,爱是为了受伤”,再回到聊天室,就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开始大家都一起说着话,后来就只和他在说了。

以后隔三差五能碰到,碰到的时候就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只是逗嘴。那段时间,总是在聊天室等他,并不是很刻意,等不着的时候,也不是很焦灼。再后来,在夜里等他和碰见他就成了一种习惯。我们开始通电话,最初时间很短,后来就越来越长了。有时候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上网的时候,思念的感觉就丝丝而入。我有一些见过面的网友,他们跟他很熟识,也许这让我们更加信任。直到有一天,他在电话那头,让我嫁给他。

好多人后来都问我们,当时你们有过犹豫么?这时候懒总是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一直坚信着,坚信会在一起的。但是,只有我们才知道,幸好我们的手一直握着,才有好多的路,没有走错。

我们约定了见面的时候就结婚,我相信我的感觉,我相信他。懒也一直在寻找着北京合适的工作机会。我一直不敢告诉父母,我们没有见过面,不过,看着日后相亲相爱的我们,相信父母不会怪他们亲爱的儿女在关健的时刻骗过他们吧?

一个人在初夏就已经很热的北京,开始繁忙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戒指,选嫁衣,跑得累的时候,也会委屈的掉眼泪。他总是心痛的很慌乱的安慰我。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那个亲切的形象好象一直触手可及,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我像是在他的怀抱里一样的踏实和温暖。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当我早上站在镜子前一遍遍的打量自己,终于踏上去机场的大巴,终于看到了他的航班降落,终于听到他在北京打过来的电话,我的心终于在狂乱的激动后开始平静,那一时刻终于来临了……

一束粉红色的玫瑰花,而这个长长头发,还留着小胡子的家伙,一点也没有犹豫的就向着我走来,从来没有过一点陌生的感觉,他已经近近的站在我的面前朝我笑着,我抬起手,掠过他长长的头发,然后把手放在他的手里,温热温热的手和梦中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并没有任何的犹疑,感觉就像出差的丈夫回家一样的亲切自然,当我再一次回头偷偷看他的时候,正好他也看向我,笑笑的说道:“傻不拉唧的”,我们两个相视哈哈大笑起来,他问我“我们这就回家么?”我说“是啊,回家。”,我们安顿好行李在大巴上坐好以后,两只手终于紧紧紧紧地握在一起,一路上就这样没有松开过。

第一次见面就结婚,听起来似乎很悬,很前卫的感觉,其实从认识到结婚,我们经历了长长的一年多的时间互相了解,与现实中的那些恋人相比,我们仅仅是没有见过面而已。我们永远感谢网络,它让我们找到彼此,结婚的时候,我们请了很多网友,他们的祝福是我们最弥足珍贵的礼物。

虚拟社区:真有空中楼阁吗?

网络无疑在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就像你沿着一条微微倾斜的路慢慢走,走了许久,蓦地发现方向已经与出发前大相径庭了,网络,就在这有意无意之间,影响着你的交往圈子,你的生活方式,以及你本身。被称为“网络精英中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的戴森在《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一书中说,“Internet的优势之一,是它使超越地理限制去营造社区成为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网,人们活动的主要地区将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投影……”

网上虚拟社区总的来说,是存在于互联网中的一种模仿现实社区而虚构的网络社区形式,至少,它应当包含论坛群、聊天室和在线消息发送功能三个要素。在浩瀚的网上世界中,社区给人一种相对安全的感觉,如同现实中的社区一样,ID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社区体现的是"虚拟现实"。在英文中,该词源于"Virtual Reality"。词典中"Virtual"的解释是"Being In Fact",也就是"事实上的、实际上的"的意思。这和我们对“虚拟”的通常认识很奇怪地恰恰相反。也许,可以这样解释:在虚拟的世界中,不仅可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部分功能,而且那些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环境的限制很难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虚拟现实中也可以做到。懂电脑的人都知道虚拟磁盘或虚拟内存的魅力正在于此,网络虚拟社区的魅力,其实也在于此。

在线购物、发布信息、求职、聊天、交友、读书、学习、看电影、玩MUD游戏、讨论时事、交流知识、谈婚论嫁甚至调解纠纷,在虚拟社区中都可以得到满足,也许当你想娱乐的时候,找不到人陪你打麻将,而在联众,有上千人在等待着你加入他们;在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随时你都可以找到ID倾听你。有时候真会让你迷茫,现实和虚拟,究竟哪一个更关心你并且让你得到温暖。

不过,任何事物的深入都存在着需要逾越的很多问题。虚拟社区也是一样。如果一个社区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可以衍生形形色色的个人感知和浪漫故事的平台,那它靠什么生存呢?实际上,所有的虚拟社区都还没有一个切实的赢利模式。优秀的社区聚集了相当浓郁的“人气”,可是这些并不能帮它建造起一座空中的楼阁。而以往的社区最好的出路也多是被大的门户网站并购,成为大网站聚拢人气的一个手段,比如西祠被E龙并购。虚拟社区,难道注定了只具有精神上的意义?

有的社区开始承接广告了,像清韵之于恩科,天涯之于君达,然而指望廉价的网络广告费来赢利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据说网络广告的收益一半都归了新浪,社区无论多么有人气,浏览量也无法跟好的门户网站相抗衡的。搞电子商务,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了,可谁肯向这个前途尚不明朗的领域投资?说联合吧,可那些搞电子商务的网站大多有一套自己的社区系统,尽管很不成功,人气寥寥,却仍要维持,比如亿唐、猎人网等。近期看来,虚拟社区能做的,似乎也就只是打打品牌了。长远的看,也许有一天,虚拟社区会像人们向往的那样,正儿巴经地跟一个完善的小区,轻敲键盘,就能买到可以遏止饥饿的食品,能给网上的朋友送上芳香的玫瑰花,可以订回家的机票,还可以组织网友旅游……。成熟的社区不直接赢利,却应该可以成为电子商务的平台。

虚拟社区的问题其实还远不止于此。在技术层面和人文层面,社区的问题渐渐凸现。

从技术讲,在虚拟的世界里,任何想法都要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施,数据库的容量,服务器的成熟能力都决定着社区发展的前景。而当最初的激情过去,网友们或者从网上延伸到网下,或者就此四散而去时,有的虚拟社区衰落了,即便能吸引到更多人充实社区,那日渐壮大的队伍也将社区浓郁的人情味一点点稀释。

没有变化,没有新意,是很多虚拟社区的弱点,而广度和深度之间永远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是一把双刃剑横亘在社区面前。在天涯虚拟社区,一些老网友都渐渐淡出了,社区里太多的新面孔让他们觉得生疏,那些更青春活泼的年轻人吞噬着他们活动的空间,年轻人热情洋溢地灌水,用网络的言论自由洪水一样冲淡社区的人文气氛。另一方面,社区经过一定发展都会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人文圈子,这些圈子正面是维持了社区的稳定,从负面讲又具有排外性,限制了新生力量的加入。在新老网友之间,在规模和特色之间,虚拟社区举步维艰。

即使是它最得意的网络理念实践中,也有很多让人不可漠视的问题存在。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虚拟社区的一切都是由程序决定的,所有人物情欲都是虚幻的,可是由此产生的所有感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可能真实地发生。因此,当你深刻地思考着生命的目的、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当你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了充足的自由、忘记了所有的愤怒之后,你很可能会发现,其实你根本就一无所有。

然而沉溺其中的人并不在意这些。网络界是在“春天”还是在“冬天”,虚拟社区自身有多少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他们也不介意他们得到的真情是否虚拟,不介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否物有所值,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块虚拟的空间,在这里,他们能释放他们的心灵,寻找精神的慰籍。既然在虚拟社区里快乐并且温暖,那为什么要对它说“不”呢?

李纪  本刊实习生卫晓莉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