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兴
——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
本刊记者 艾 杉 华少君
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亚洲文化合作会议”于2005年5月28日——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组织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本刊记者于会议期间对“文促会”主席高占祥进行了专访。
亚洲文化联盟:共同建设文明的新精神家园
今日中国:文促会主办这次国际会议的初衷是什么,会议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
高占祥: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有35亿人口,1000多个民族,亚洲的文化潜力很大,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地区之一,也是文化形态最多元化的地区。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种力量的整合,就是要把亚洲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亚洲文化联盟。联盟是自愿的,平等的,互利的,共赢的。组织一旦建立起来,我想会对建立新亚洲的新文化,起到很大作用,而且我认为,这个意义不仅仅是在亚洲,如果说亚洲建立了文化联盟,别的洲不见得不建立。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经济的联盟,没有文化的联盟,恐怕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文促会为促成此事先牵头倡议,联络亚洲各国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一个“共”字上下工夫,就是说共同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建设亚洲的精神文化新家园,这也是与会者的共识。
今日中国:如何把亚洲49个国家都联合起来?
高占祥:这次会议有1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次是一个预备性的会议。先找一些国家商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知心好友,会议的公报发表之后,我想全亚洲的49个国家都会建立联系的。建立联系之后,也还是本着自愿原则,不求一律,现在是多极化的世界了,什么事情都想一样,不可能,愿意参加者,20个也好,30个也好,40个也好,当然全参加最好了。如果第一届不参加,以后还可参加。而且,这个组织要给联盟的成员国带来利益。如果不带来利益,谁来参加?
今日中国:未来的文化联盟将给联盟成员国带来怎样的利益,有没有具体的设想?
高占祥:从大的方面来讲,首先,是促进亚洲文化新繁荣;第二,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搞一些文化产业的合作。比如说现在已经开始的亚洲声响活动,就是把亚洲关于声响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评比,看哪里的录音师好,录音器材好,然后,每年搞一次亚洲声响活动,评比亚洲十大最佳录音师。这十大录音师推荐出来之后,介绍他们的业绩,由他来推荐录音产品,这样,搞器材的企业高兴得不得了。十大录音师组织起来以后,还可以搞他们的作品音乐会。去年这个活动已经开始了。要是整个亚洲的力量整合起来,将来就可以媲美美国的“格莱美”。现在是竞争的社会,欧美的文化力量很强大
,亚洲要和他们抗衡。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利益,还会给作为成员的个人带来利益,要让参加这个联盟的会员感到有名有利。
今日中国:将来的联盟在做文化交流和经营产业上孰重孰轻,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高占祥:文化联盟提倡有公益性的活动,提倡见利思义。既不能把过多的商业成分引进来,也不能不走向市场。不跟世界的文化接轨,那是死胡同。但把过多的商业成分引进来,那这个联盟就成了一个经济集团,所以活动的宗旨是先要顾名,把亚洲文化联盟的声誉搞好,光有名还不够,还要有利,没有利就不能维系会员,就不能生存下去。如果把亚洲文化联盟比喻成一条船的话,它需要有两个系统:第一,导航系统,就是建设新亚洲的新文化;第二要有动力系统,就是钱,物质;没有钱,就要沉船。所以方向是重要的,动力系统同样是重要的。
今日中国:如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高占祥:文化多样性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一些有强权势力的国家想用自己的文化去同化别人的文化,现在欧洲的多元化状况不如亚洲。从历史的教训来看,每个民族要想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实行多元化是不行的。所以要倡导文化的多元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这也是将来的亚洲文化联盟重要任务之一。
今日中国: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高占祥: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难以用一句话概括,但在中国文化里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和”字,和为贵,和为明,和为顺,和为兴。再加上另外一个“合”字,“和合”文化,有可能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现在人要和,家要和,国要和,亚洲要和,世界要和。这就要调剂人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文促会:走一条自己的路
今日中国:读者对文促会还不大了解,请您告诉读者它是一个怎么样的民间文化组织?与文联有何不同?
高占祥:文促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由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NGO)。文联是文化部下属的、文化人的联合会。文促会没有走文联的这条路,也没有走文化部一般组织的路子。我从在文化部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文促会要创出一条自己的路。文促会把四个方面的人组织在一起,一文艺家、二企业家、三活动家、四理论家,也就是说四家并一家,事业能发达。把力量整合成一个平台。过去,做文化事业为了资金总是去找企业,总是求人;现在把企业家、银行家、金融家吸收到这个组织里来,把过去的支持者变成参与者,有职有责,成了自己人,这样组织起来的结果,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当今谁会整合力量谁就是强者,文促会就是在整合力量上下了工夫。
文促会可以吸收台港澳人士加入,并在香港设有两位、澳门设一位副主席。除了港澳台地区,还可以在全世界17个华人密集的地方发展会员,建立组织。去年澳门、澳大利亚都建立了文促会,陆续的还要建立一些。中国内地已经有10多个省市建立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人气,有了人气,才有朝气;有了朝气,才有士气;有了士气,才有运气。
今日中国:文促会成立十多年来搞了哪些主要项目?资金情况如何?
高占祥:文促会已经着手做的和准备做的10项工作要花1亿元人民币,这些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向中国中央电视台要了一个频道,书画频道。6月5日,成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我做主席。把书画频道和书画艺术委员会结合起来,做一些普及传统书画的节目。还有二十四史今注本要投资3000多万,等等。
文促会要铸造自己的文化品牌,2004年搞的“亚洲文化高峰论坛”一开始就有成为品牌的苗头,现在第二届就有好几个城市在申请承办,所有的经费全包。
今日中国:投很大资金在经典品牌上有没有预期回报?
高占祥:投资了1亿元不是文促会的钱,是社会力量。比如二十四史今注本,工程十分浩大,已经进行了十年,组织了300位一流史学家一起工作。下一步还要投资3000万元,这些钱主要是企业家支持,将来这部书放到市场上去如果有利润,投资者应该享有相应的回报,出版集团认为这是个品牌项目,也出钱支持。总之要是我们做一个利民利国利集体的项目,就有人支持,文促会本身没有投资。
再比如电视频道,我们请商业集团进行投资,将来搞好了也会有一定的利润,本着谁投资,谁受一定利的原则。另外,我们在南京搞“两岸同歌”活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南京市政府就说,你们把这个活动放在这里我们太高兴了,非常有意义。增光添彩,又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省里面支持,市里面支持,钱就不发愁了。
所以文促会基本上就是借水养鱼,借鸡下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
传统文化:一条流动的河,而非一座静静的山
今日中国:当今很多的青少年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较重,您认为传统文化应怎样吸引年轻人?
高占祥: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是他的血脉、是根,但是一个国家的传统只立足于保护是保护不住的。它也应该是一条流动的长河,不是一座静静的山脉。这条流动的长河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基因,注入新的东西,又有传统的精华,我想这样的东西,青年是喜欢接受的。比如说京剧,多数青年不大喜欢,节奏慢,听不懂。老观众哈哈大笑,青年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乐什么。但是现在改革的京剧,比如说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很受青年人的欢迎。如果一味固守传统,认为一改变就没有京剧味了,固守一部分可以,作为化石,作为历史,但是整体来讲,不能这么保护,要发展,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把青年人喜欢的,时尚的东西揉进去。
我们现在不能埋怨青年不喜欢传统文化 ,责任在于老一辈。如果给青年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夯实了,就不怕任何商业文化的冲击,他自己有鉴别能力,有高的欣赏水平,有评论一个事情的见解。要注意研究青年的爱好,青年是未来的主人,不要把青年当成一个被动的教育对象。凡是青年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够忽视它,比如流行歌曲,有人说是低档次的,但是青年很喜欢,我们要研究青年为什么喜欢。任何一种文化里面都有高低层次之分,我们的职责在于引导他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再有就是要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贯彻起来很不容易,各种花都要允许开,相信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水平的提高是会有鉴别能力的,不必过于担心。我前几天去北京大学参加活动,觉得青年里有很多新鲜的思想和见解值得老年人学习,交谈起来,青年是很通情达理的,青年人的思维模式是有其进步的一面的。
比如,我给我女儿讲二十四孝中王祥卧鱼的故事。我说王祥妈生病想吃鱼,王祥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冰,逮了一条鱼给他妈吃,你说这孩子多好。我女儿听了呵呵一乐,她说这个王祥怎么这么笨呢,用开水也比用体温强啊。当时对她这个话很恼火,后来我想,她的思维比起前人是进了一步。
青年里面有很多新的思想要吸收。所以,我们要接受青年的意见融入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改革。如果我们的戏剧、文学、电影、电视离开了青年,那就丢掉了主要观众,甚至丢掉了未来。
高占祥 1935年11月生于北京通州郝家府村。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历任北京市团委副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河北省委书记,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