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同归桑梓地
--乙酉清明黄帝陵祭祖侧记
本刊记者 曾 平
 |
面对"长枪短炮"蒋孝严侃侃而谈 |
乙酉清明清晨,参加九届西洽会的中外记者们乘车前往200公里外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山麓的轩辕黄帝陵,公祭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
4月初的关中平原,菜花金黄,麦苗青绿,通向陕北的高速公路两侧不时掠过犹如彩霞般的桃花林,车过泾河,旭日照着路边山坡上点点绽放的山花,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迎面扑来。一路上,大家兴奋不已,虽然多数人系初次参加祭陵活动,但却向往已久。
据史书记载,祭祀轩辕黄帝始于部落时代,后得到官方认可并形成祭祀仪式。春秋时期,公祭黄帝陵成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等级的大型公共活动,唐代起被列入国家祭祀,后历代延续,绵延至今。
黄帝尊称“轩辕”,大约5000年前,黄帝联合其他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本格局。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黄帝陵,是传说中黄帝的衣冠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华第一陵”之誉。
近年来,当地政府有计划地组织了祭陵活动,并成为西洽会的活动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纷至沓来,祭陵寻祖,共诉衷肠。
今天祭陵的除了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外,还有蒋介石的孙子、现任中国国民党中常委的蒋孝严。如果说几天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到大陆访问是“破冰之旅”的话,那么这次蒋孝严清明时节桂林祭母、陕西祭黄陵和以后几天的宁波祭祖,将又是一次与大陆直面的交流。这对于从事新闻职业的记者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采访机会。
3小时后,我们来到敬仰已久的黄帝陵。放眼望去,桥山叠翠,沮水幽幽。在和煦的春风里,黄帝陵格外庄严肃穆。
同归桑梓地,共谒黄帝陵。海内外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聚首桥山之畔,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此时,桥山脚下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虔诚的参祭人在等待那庄严的时刻,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也早早来到现场,翘首以盼。
我们从轩辕庙前区入口广场拾级而上,经过印池,踏上轩辕桥,漫步龙尾道,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祖先自强不息、创制万物,对子孙万代的滋育与扶佑,像”夔骨击鼓”般震撼人心。
踏进祭祀典礼广场,寓意着中华儿女龙凤呈祥的九龙九凤十八面九龙九凤幡旗迎风招展,特制的钟、鼓分别屹立于典礼广场的东、西两侧。长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顶,祭祀大殿宏伟庄严。殿内步履向东、又回首西望的黄帝像碑屹立于正中央,按照国家级祭祀规格摆布的编钟等器物使殿堂庄严而肃穆,由民间制作的百子莲花、百鸟朝凤等”面花”栩栩如生。
整个典礼遵循青铜器作为黄帝祭器的传统,采用天子等级。”九鼎八簋”仿古祭器造型庄重隽美,大型乐舞《轩辕黄帝颂》气势恢弘。
9时50分,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宣布典礼开始。5000多祭祖的华夏儿女在广场上肃穆站立,西边身着黄色古装的男子手持”夔骨”,用力地擂向竖立的大鼓,击鼓34响,代表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东边另一男子随后鸣钟9响,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
“维公元二00五年四月五日,序数三春,节届清明……”陕西省省长陈德铭恭读了赋体祭文。
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出席公祭典礼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蒋孝严等人,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和31个省市区、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向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敬献了花篮。
10时20分,音乐奏响,116位身着古装的男子分成两队从两侧站立于祭祀广场通往大殿的台阶之上,拉开了”乐舞告祭”的序幕。
乐舞祭祀分四部舞章,第一章”云纪”,40多名体态优美的女子手持”云彩”,翩翩起舞。”云纪”取黄帝时代以云作为图腾的祭祀,歌颂黄帝的功绩如祥云化雨,丰润大地,滋育万物,扶佑华夏,寓意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圣德像祥云一样。
突然,身着深色衣衫的各路勇士一跃而上,把乐舞祭祀带入了第二章”夔鼓”的场景,这些骁勇善战的士兵属于轩辕黄帝统领的部落,与”身如猛兽、侵掠成性”的蚩尤进行鏖战,最终战胜邪恶、为民除害。展示了黄帝修德振兵、统一华夏民族的功绩。
“瑞德”章带出16位翩翩起舞的女子,她们身着绿色舞裙,手端养蚕箩,在表现黄帝的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织帛,荫泽万世,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
震天的鼓声将乐舞告祭推向了高潮”龙驭”,56米的长龙一跃而出,代表了56个民族的大团结。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长龙在祭祀广场上空盘旋,而后架着祥云腾空而去,展现出黄帝的丰功厚德,寓意着中华巨龙腾飞东方。
在祭祀典礼结束后,150多名海外同胞登上桥山,共植”炎黄子孙林”。刘延东、陈德铭参加了植树活动。
刘延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们希望国家、中华民族就像大树一样郁郁葱葱,永葆青春,这片’炎黄子孙林’寓示着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和民族的团结。”
 |
庄严祥和的祭奠仪式 |
此次公祭活动中,台湾同胞比往年多了很多。对此,刘延东表示:”这表现出我们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这说明祖国统一是我们中华儿女、两岸同胞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桥山种下了一株柏树。从此,黄陵古柏成为黄帝陵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象征。
此时的蒋孝严和夫人黄美伦一起,留连在古柏和石刻之中,不是回答记者的提问,就是应邀和大家合影,谈笑风生,随和自然。一小时以前,当蒋孝严刚刚在祭祀广场站好,几十家媒体记者便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在祭祀典礼开始之前,面对记者的轮番提问,蒋孝严侃侃而谈。
蒋孝严告诉记者,我们是炎黄子孙,我特地来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表示最崇高的致敬。同时,我还特别希望两岸能够和谐统一,能够和平相处。
虽然是我第二次来大陆,但却是第一次祭拜黄帝陵。我非常向往祭拜黄帝祖先,早就想来了。
蒋孝严是日前携夫人黄美伦飞抵西安的,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蒋孝严表示:能够认祖归宗回到蒋家,告慰先母,非常高兴。这一直是自己人生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所以在改姓之后,利用清明节这很好的时段到先母的坟上祭拜。随后还会到奉化溪口蒋家故居向列祖列宗报告,并扫墓。
他告诉记者,我们两岸都是炎黄的子孙,没有什么好分彼此的。我们应当越走越近,不应当越拉越远。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血脉,血浓于水,永远分割不开,也是不应该分割开的民族情感。
谈到祭拜身份时,蒋孝严说,我想我可以有好几个身份。我是中国国民党的中央常务委员,是蒋家的第三代,同时也是台湾的民意代表,我还是炎黄子孙,是骄傲的中国人。如果论身份,我觉得这几个身份都是相当充分的。
上午11时,公祭典礼结束,来自周围村庄的农民和各地的祭祖团队开始了自发的祭祀活动,民间祭祀将持续数天。
乙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维公元二00五年四月五日,序属三春,节届清明。八方辐辏,四海同风。华夏儿女,谨以俎馐醪浆之荐,时花雅乐之隆,致祭于我人文祖先轩辕黄帝之陵。嘱辞以闻,情动于衷。辞曰:
夫业伟则永,德盛则昌。赫赫始祖,德业煌煌。涿鹿绝辔,天下宾从四野;宫室既筑,文明肇始八荒。造舟车而九垓同轨,作仪礼则谐和万邦。莳播百谷,顺应天地之纪;淳化鸟兽,节用山川之享。是以咸沐仁泽,而山海献珍,广被圣德,仰日月重光。
喜看华夏今朝,再造辉煌。承传五千年文明之薪火,谱写与时俱进之华章。改革开放,破冰激浊扬清波;宏观调控,保压并举防起落;免除粮税,惠泽南北万户农;发展教育,科技进步民族兴。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腾飞,九州互动互补共繁荣。神鹰朔漠凌空,铁龙雪域驰骋;血比水浓反分裂,手足同心保金瓯;紫荆献瑞,送上千载祝福;白莲呈香,载来万世吉祥。
今兹迎来机遇,华夏儿女,奋发图强。高瞻远瞩,洞察四海风云;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航向。以人为本,谋万民之福祉;强国为先,致民族之复兴。唯法是依,务必除恶扬善;求真务实,更须清正廉洁。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实现小康理想。惟愿域中同根,早成一统,携手并航,仰绍先圣垂光。
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始祖恩化,无疆无量。景仰前徽之忱,崇德报功之章,虔申昭告,伏惟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