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访全国人大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本刊记者
别清河
 |
马蔚华近照 |
近几年来,招商银行异军突起,根据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招行总资产已高达5663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5家上市银行榜首,人均效益、股本回报率等重要经营指标同样一直位居国内银行业前列。其中,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人均年创利已稳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这让一些国际性特大商业银行的人士也连声称赞。为此,招商银行连续被业内权威机构评选为“中国本土最佳商业银行”、“中国十佳上市公司”、“最具影响力企业”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等等。3月12日,由《银行家》杂志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首次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成果表明,招商银行以其骄人成绩在中国银行业中脱颖而出,其综合竞争力位于中国同类银行之首位。
招商银行这家当初不过是偏居深圳蛇口-隅的区域性小银行,何以能稳步地发展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与实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呢? 何以能发行了3000多万张招商银行的银行卡呢?何以能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从而正大步朝着现代化的、跨地区的商业银行方向迈进呢?
带着人们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在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今日中国:我们注意到,您出任招商银行行长后,一直强调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近5年来,招商银行新增贷款的不良率始终在1%以内,无疑,这是国内资产质量最好的银行之一。您何以能较早地意识到要抓风险管理并取得了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一致公认的成果呢?
马蔚华:综观国际银行业发展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等等。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根本因素。
今日中国:招商银行有无类似的教训呢?难道真的是一帆风顺,“过五关斩六将”,而从无“败走麦城”的经历吗?
马蔚华:不必讳言,招商银行自身的教训也印证了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在建行初期,招商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业绩较为突出,得到了同业和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但是,由于受到外部经营环境影响、招商银行自身实践以及对金融风险属性认识的历史局限,使我们招商银行在这一时期的风险管理相对滞后,积累了较多的不良资产。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风险逐步显现,不良资产率一度高达20%,出现了不良贷款增长率快于正常贷款增长率,呆死、呆坏贷款增长率快于不良贷款增长率的被动局面,对自身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
1999年以前,招行的资产规模5年左右增长了10倍,但同期沉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持续发展受挫。从1999年开始,我们以争取上市为契机,先后拿出了巨额资金冲销呆坏账和增加拨付准备金,教训十分惨痛。这使我们招商银行管理层的人员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素质和资产质量,不可能有真实的、持续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持久的竞争优势。我们达成共识,风险对于银行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作为一家商业银行的行长,首先就要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
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左)正在接待贵宾理财客户 |
今日中国:那么,招商银行又是如何驾驭银行风险,增强竞争优势,稳健发展的呢?我们都注意到了,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外资银行加盟引发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际化竞争时代。您的回答,相信不但会对金融界人士有所启发,也会对招商银行的持股人及客户、对我们《今日中国》的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马蔚华:您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其实很明确,就是要说,所谓的银行对风险管理与控制不是句口号,也不是真空虚拟的,而应是体现在银行各种业务经营中,是实实在在的管理与执行活动。
事实上,我们招商银行正在构建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健全董事会机制,在董事会领导之下,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切实发挥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的作用。二是建立了从贷款调查、审批到回收各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信贷管理体系,实行了统一授信、整体审批、弹性授权、独立操作放款的制度,并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单笔报告制、行长问责制等。三是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体制的垂直化改革,在全行范围内推行支行设置审贷官制度,并开始进行设置地区审贷官制度的试点工作。四是推进风险管理体制的专业化改革,成立独立的信贷管理部门,提高各级审贷委员会的专家性、专业性与专职性。
另外,在国内同业中,招商银行较早地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审贷分离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稽核内控体系,同时,成功地在全行推行了储蓄、会计业务质量认证,获得了英国BSI太平洋有限公司和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颁发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书,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获得ISO9001证书的商业银行。由于注重防范风险,不但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得以不断优化,还间接地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今日中国:正如您所说的,我们确实己注意到了,招商银行运用国际银行业成功的风险管理方式,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您提到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得以不断优化,还间接地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让我们特别感兴趣。我们知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商业银行又是如何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呢?
马蔚华:银行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正是由于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才能够给公众以信心,进而确立自身的信用地位,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服务;正是由于具有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才能够有效地识别交易对象的信用度,进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日中国:很多读者都对“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的理念有深刻的印象。前不久,有数以千万的招商银行
“一卡通”银行卡的持卡人和储户,在新春伊始的时候收到了贵行的手机短信:
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您是我们最想感谢和祝福的人,招商银行祝您新年快乐。招商银行希望与您一起,成就我们共同的财富未来。
这样的理念,这样的短信,当然让公众感到很亲切,但也让公众更想知道招商银行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新的获利增长点在何处?
马蔚华:前不久,我们招商银行刚刚召开了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会议提出,今年招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积极推进经营战略调整和管理国际化进程。未来几年将是招商银行发展史上的重大机遇期、考验期。招行将面临日益多变的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以及日渐突出的管理瓶颈。为应对以上三大挑战,招行将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国际化进程;按照资本充足率和利率市场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经营战略的调整,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提高非利差收入。根据经营战略调整的方向,招商银行将全面推进资产、负债、客户和收入结构的调整,逐步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和分行区域管理相结合和矩阵式管理方式,确定国际业务、信用卡、基金代销与托管、代理保险、代客理财、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等7大中间重点发展领域,积极运用平衡记分卡、资金转移定价、SAP系统等现代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我们招商银行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在国内业界率先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客户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体贴、温馨的服务,带动了国内银行业服务观念和方式的变革,拉近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构筑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现代金融服务。根据市场细分理论,招商银行在继续做好大众服务的同时,致力于为高端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一对一”的尊贵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水平。招商银行现己形成包括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同业银行业务三大产品系列,运用金融手段服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跨国金融系列的全球账务查询@信用评级服务,支持企业整体高效运营。

今日中国:听了您以上的介绍,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招商银行将在中间业务上寻求重大的利润增长突破点?
马蔚华:可以概括性地这样表述。作为非利率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当今国际化商业大银行的重要获利途径。如,花旗银行2004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已占到了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招商银行别无选择地要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我们将以“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调整和管理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招商银行建设成为有知名品牌、有鲜明特色、有较高社会认同度的现代商业银行,实现股东、客户、员工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今日中国:作为一家商业银行,能有骄人的业绩,当然很令人欣慰。但是,对于一些获利甚微,却又是社会所需要的银行业务,贵行作为负责任的,令人尊敬的商业银行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马蔚华:
正如你所说,招商银行是一家负责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银行,所以,我们始终关注和满腔热情地从事着社会所急需的银行业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一直在用很大的精力承担着助学贷款的工作。我们并没有把这种收益甚微的业务看成是负担,而是要感谢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我们招商银行的信任和厚望。尽管这项业务要耗费相当多的精力,但只要社会还有这种需要,招商银行就会坚持不懈地做好。
今日中国:谢谢您接受《今日中国》的专访,坦诚地回答了我们近似挑剔的问题。有必要说明,作为记者,我们之所以要向您提出近似挑剔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今日中国》海内外众多的读者,有不少是贵行的股东或客户。我们秉持《今日中国》50余年真实报道的传统,有义务负责任地用事实告诉读者有关招商银行的全部真相,用事实回答读者所关心的有关招商银行的全部问题。我们《今日中国》杂志社和海内外众多的读者,真诚地希望招商银行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商业大银行。请允许我们《今日中国》杂志社套用贵行新春手机短信中的语言来表述我们的真实愿望:我们《今日中国》杂志社和海内外众多的读者,希望与招商银行一起,成就我们共同的财富未来。
马蔚华:谢谢!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招商银行要努力的方向。招商银行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广大股东以及客户对我们的厚望!
马蔚华,现年55岁,辽宁省锦州人,经济学博士。1990年至1998年,他先后在央行的几个部门以及央行海南分行任职。正是在海南,他亲历和监管了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这个事件为他日后经营银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2005年2月出版的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报道,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获选该杂志评选的“2004年度希望之星” (Rising
Stars of Banking)称号,与马蔚华同时获选的还有格林斯潘和沃伦·巴菲特等国际金融界的风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