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边寿 德人有殊荣
——与爱泼斯坦老前辈接触二三事
宫喜祥
2004年初,我结束了新华社派遣到贵阳市挂职副市长的工作,奉调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被派到中国外文局担任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从而有缘结识了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爱泼斯坦先生。作为今日中国杂志社新任的年轻社长,我与爱老年龄相差近五十岁,相隔二到三代人,值得我庆幸的是,由于自己投身于我国的外宣事业,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在与爱老的交往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难得的东西,尤其是他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以及他乐观豁达的人生观。爱老以九十年独特传奇的坎坷经历,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美妙人生乐章,他以深厚修养赢得了世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我与他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经常近距离地接触,在几件事情上却给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寄望后人 语重心长
 |
爱老和夫人一起为本文作者悉心改稿。 |
我到任之初,逐一登门拜访杂志社的元老们,资历最老的爱老自然是第一个要拜望的人。一向关心杂志社发展的爱老听说杂志社来了新的领导很高兴,听他夫人黄浣碧讲,爱老对于事业后继有人十分高兴,心情激动。一见面,果然老人家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与爱老用汉语互致问候之后,爱老便用英语滔滔不绝地谈起如何结合当今形势办好《今日中国》,使之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让世界透过我们的杂志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从其谈话的每一个话题都能感觉到,爱老虽然年近九十高龄,但他的思维相当敏捷,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也相当敏锐,他尤其对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关注感到高兴,他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的强大,已经使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重视中国,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向世界介绍一个全面的中国,这是《今日中国》几十年坚持不变的办刊方针。”
我没想到与爱老的初次相见收获竟是如此之大,作为外宣领域的一名新兵,爱老语重心长的一番教诲,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课。更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三天后,爱老给我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对进一步办好杂志的想法与建议陈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中重点提出要透过写有影响的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更要广泛团结有影响的人物,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杂志社事业的发展。以后我们每次见面,爱老都会有针对性地对报道提出建议和意见。比如,我刊某期刊登了有关中国富翁消费情况的文章,爱老看后马上提醒: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一些富翁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清楚这只是一少部分人,大多数人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所以宣传要慎重,要注重对青年人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引导,这也是宋庆龄一贯倡导和重视的。
由于爱老始终以宣传中国为己任,时刻关注世界舆论动态,具有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谈话直抒己见、毫不保留,我和同事们都愿利用各种机会同他多谈话,更多地接受他的教诲。
乐观豁达 仁者风范
 |
爱老虽是耄耋老人,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图为本文作者陪同爱老出席一次社会活动。 |
几乎每次同爱老相见,他都会长时间地紧握我的手比手劲,并且笑盈盈地问:“怎麽样,还有劲吧?”可见十分乐观。据说,爱老年轻时就有与别人掰腕比劲的爱好,我曾经见过爱老上中学时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爱老站在两个掰手腕的同学中间当裁判,可见当时爱老不但爱好掰手腕,而且一定是此项运动成绩的佼佼者。如今,爱老同我掰手腕,我理解他是在展示自己还有劲,身体尚好,同时也表现出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仍充满情趣。
在去年底外文局外国专家迎新年团拜会上,同许多老朋友相聚在一起,爱老兴致十分高昂。我社阿文专家侯赛因带一双十分可爱的儿女给爱老拜年,爱老对两个小孩十分喜爱,当场同他们一起戏耍。晚会结束时,爱老依然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居然同夫人黄浣碧一起拿起桌上的儿童玩具,像孩子一样玩了起来,真是童心未泯。
爱老去年应香港特首董建华和澳门特首何厚铧的邀请,到香港和澳门参观访问,由于过度疲劳身体发烧回京住进了医院,我陪同中国福利会主席胡启立等领导去看望他,见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表现乐观,像往常一样同我握手比手劲,同来访者谈话。住院期间恰逢爱老八十九岁生日,著名画家袁熙坤为他画了一张肖像,我拿给他看像不像,他风趣地说:“这个人我认识。”言外之意非常像。他还非常高兴地向前来慰问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和副主任蔡名照赠送了画像的复制件作为纪念,以表谢意。
爱老十分注重友情,每次见到杂志社的同志都问寒问暖,经常向我赠送有关他的书,而且每次都亲笔签名。作为一位有影响的人物,爱老向来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无论是杂志社的活动,还是朋友同事的请求,爱老大都是有请必到,有求必应。
爱心尽洒,堪为楷模
去年4月,《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出版,爱老有病卧床不能参加此书出版发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医院他还记着提前送我一本亲笔签名的书。我得到该书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以至于夜不能寐,连夜通读,被他书中描写的情景深深地感染。
在爱老为我在书上签名时,我见他的手有些发抖,便选了一块上好的寿山石精心为他刻了一方名章,这方章下半部分是他英文名,上半部分是他中文名。有意思的是,中文名字“爱”字的篆体中有一个“心”,“坦”字中有一个“日”,我使用了象形图案,刚好有一颗红心、一轮红日,真是天缘巧合,这正是对爱老的真实写照。爱老看了图章特别高兴,时逢中国福利会主席胡启立来看望,爱老拿出图章让他欣赏,并在回忆录扉页盖上此图章将书赠送给他。能为爱老治印,可以说是我的荣幸。
爱老《见证中国》书中所描写他的一生坎坷经历,使我了解到是岁月蹉跎和艰苦磨难造就了他的非凡,他的事迹将大大增强我们年轻一代迎接时代挑战和战胜困难的信念。书中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爱老对中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挚爱,对亲人的恩爱,对朋友的友爱和对同事的关爱,以及对百姓的慈爱。他在书中写道:“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爱老一直都在致力于宣传中国,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始终饱满的工作激情,博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仰,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去年,在爱老八十九寿诞之际,为了表达我们年轻一代对爱老的崇敬心情,为爱老撰写了一副对联:“仁者无边寿
人近百年犹赤子;德人有殊荣
业传千秋待后人。”
宫喜祥: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